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226493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

2、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

4、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

5、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中“他者”“自我”共生,旨在达到每个家庭利益最大化。 C. 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这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

6、.文章从“天下”理念出发,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言论,证明“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核心。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相对狭隘的自信,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二

7、)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 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

8、,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

9、,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

10、。 (综合选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和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

11、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4.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提出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并不落后于国际。 B.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已经可以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是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C. 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如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D.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只要

12、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就能更快。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 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 多年前,敦煌莫髙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

13、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幸福的事张爱国 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

14、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 “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要我

15、说,我才是最幸福的。”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哼!” “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 “我也是” “我也有一次” “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 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逛完街,爸爸还带我吃了肯德基啊,肯德基真” “嘁!深圳算什么?”同桌郭童很不服气,“深圳有东方明珠塔吗?有海洋世界吗?有世博园吗?没有吧?但上海都有。我暑假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一整天都没上班,带我看东方明珠” “老师,郭童撒谎!他根本就没看到东方明珠塔。”刘洋站起来,冲着郭童叫道,“我爸爸打电话和我说了,你爸爸刚走出工地不远就迷了路,然后随便找个地方说是东方明珠塔,你其实连东方明珠塔的影子都没看到” “我看到了,我看到东方明珠塔的塔尖了,我还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几天呢。”郭童气呼呼地反驳道,“你嫉妒我,因为你爸爸妈妈从来都没带你去过那儿” “你们别吵了,要我看,去深圳,去上海都比不上我去我姑姑家幸福。”杨鑫博眉飞色舞地说,“姑姑和姑父都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