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24625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显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获得认识发现与情感体验,才能满足其自我潜能发展的需要

2、并激发其创造性。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经验和体会。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一)创设情境。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够顺利开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数学经验有联系的数学情境。这里要创设的情境是指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实验活动,包括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

3、游戏等。如在“圆周角”一节中,我设计实验情境如下: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1)作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2)再画出这个圆周角所夹弧对的圆心角;(3)分别量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4)再任意作一个圆周角,是否还有上面的结论?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下面的问题是如何来证明了,课堂引入自然顺畅。创设的情境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

4、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二)自主探究。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和学生一起完成下面的操作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三种

5、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1)你想怎样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2)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得到什么结论?(3)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割内角之和等于1800”?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情感性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更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主体性原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创新性原则(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充分自由

6、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三)合作交流。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

7、以下几点: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

8、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四)自我反思。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

9、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节中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培养。二、教学示例下面以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对以上的教学模式作一个示例。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如图,A、B两棵树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

10、量出A、B两树间的距离 ,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很快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中点,通过这个问题,引入课题三角形的中位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合作探究、分层推进A BA BC 。D。E。活动一:画一画,量一量,猜想结论1、让学生画出任意三角形,画出它的三条边的中点。2、量一量三边的长度和连结两边中点的线段的长度。3、猜想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图、测量、探究、交流,从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探究的热情。活动二、合情推理,验证猜想1、

11、怎样用数学知识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如图244,ABC中,点D、E分别是AB与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BC(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得出证明的过程。)2、你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这个命题有多种证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活动三:概括总结,知识升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和定理,由学生口述,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和定理。把所得结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定理的证明是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让学生考虑一题多解,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三、应用拓展,达成目标1、应用定理,解决问题例1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

12、相平分。已知:如图2443所示,在ABC中,ADDB,BEEC,AFFC。求证:AE、DF互相平分。证明:连结DE、EF因为ADDB,BEEC所以DE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同理EFAB所以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因此AE、DF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有中点时作中位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做法,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辅助线的重要性)本例是典型的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题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本例是典型的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题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2、解决问题,知识延伸例2如

13、图2444,ABC中,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E相交于G。求证:证明:连结ED。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DEA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ACGDEG(由上一道题目得到启发,这道例题学生很容易解决)3、想一想,知识拓展(1)在图25.4.5中,取AC的中点F,假设BF与AD交于点G,那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2)如果能得到类似的结论,说明两图中的点G和点G是否重合?(3)由此我们得出三角形重心定理。学生先口述,教师再用几何语言叙述。本例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降低难度,使难点予以突破,同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情况下,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加学习

14、数学的自信心。4、变式训练,能力提升变式一: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DEF是菱形。变式二: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G是重心。如果AG=6,那么线段DG的长为 。变式二紧承变式一,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提高,加深对目标的理解和掌握,从中体验成功。四、自主质疑,反思总结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与归纳。让学生自己小结,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五、分层巩固、布置作业三、教学

15、模式的思考与体会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如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从而使师生感情融洽形成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愿意自我表现。如教师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