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21867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篇一律、劝学、赤壁赋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课题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教 学 重 点1、理清文章思路2、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教 学 难 点1、训练学生掌握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2、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教 学 程 序 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引 题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 “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

2、。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介绍思考二. 新 授 内 容 一、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

3、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近几年来,他于五十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二、课文题目含义“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建筑是时空艺术,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是重复与变化

4、的辩证统一体。“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指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即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三、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一)(1)本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要重复,又需要变化。 (二)(27)明确:这几段是说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23两段说音乐,第4段说舞蹈,57段说绘画。 (三)(815)这一部分的意思是说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谐趣园和长廊等建筑,证明了这一点。(四)(16)批评了

5、我们有些住宅设计的弊端,要么变化得眼花缭乱,要么重复得让孩子找不到家,即单一的千篇一律或千变万化,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提醒建筑设计师们注意。介绍提问提问归纳指导点拨分析总结回顾自由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三. 总 结本节课的任务是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和领会课文内容的能力,理解文中阐述的观点,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抓住脉络,把握论证思路,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四. 作 业完成课后练习布 置 作 业课 后 完 成教后札记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课题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1、深入分析课文,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2、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

6、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教 学 重 点1、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提要钩玄、概括分析的能力。2、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感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体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 教 学 难 点2、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感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体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 教 学 程 序 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引 题检测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提问思考回答二. 新 授 内 容一、重点解读(幻灯片显示)体会材料、分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对主要内容进行筛选和组织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思考。1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有什么特点?(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

7、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2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等有什么特点?(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3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有什么特点?(与北京故宫相同)4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5回廊墙上的花窗有什么特点?(各具一格,千变万化)6这几个建筑有着怎样的共同之处?(一切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建筑,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既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二、品读重点语段,具体体悟语言 1、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

8、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先请学生朗读此段) 2、举出本文其他能够通俗、明白、形象地说明事理的语言。3、谈谈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说明:加深学生对“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理解) 小结: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及深厚的积淀,作者不愧为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型建筑师;平易朴实、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使文章读起来亲切易懂。探讨与拓展(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活动,在上一课时结束后,事先为学生设计几个探讨与拓展的话题,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任选一个话题或另立题目,分头做本课时的汇报准备,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1试举一个艺术门类的

9、例子,具体谈谈你对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理解(诗歌、小说、舞台剧、绘画、雕塑等均可),比如绵延的万里长城、卢沟桥的石狮子,是否也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审美原理?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与变奏随时间持续表现出的重复与变化。提问指导点拨归纳提问共同讨论归纳总结自由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分析回答三. 总 结本文是一篇内容丰富、牵涉多个学科的科技说明文,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中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作者并未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晦涩难懂的讲章,而是平易朴实、明白晓畅,其人品文风皆可做我们后生晚辈的学习楷模。明确学习目标四. 作 业完成学习指导用书布 置 作 业课 后 完 成教后札记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教

10、学课题劝学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1、熟读课文,读清文中句读2、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教 学 重 点1、熟读课文,读清文中句读2、掌握文章标题的含义 教 学 难 点熟读课文,读清文中句读 教 学 程 序 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引 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介绍回顾二. 新 授 内 容一、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

11、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二、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

12、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投影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教师讲解师生讨论、归纳板演教师范读教师指导阅读课文预习提示回答学生笔录讨论、归纳从不同角度回答学生齐读 分读三. 总

13、结熟读课文是本文的一大重点,必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做到事半功倍。明确学习目标四. 作 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课文注释布 置 作 业课 后 完 成教后札记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课题劝学课 型 新授课教 学目 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教 学重 点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教 学难 点2、学习“于、者、而”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教 学程 序 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引 题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