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12219882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迎接蚕宝宝的到来(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材简析】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观察蚕卵为例,让学生对生命的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为下一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做铺垫。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整个养蚕活动的开始,为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聚焦环节通过问题“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对蚕生长的前概念以及对动物出生、成长、繁殖、死亡过程等生命活动的认知。“蚕卵是怎么样的?”揭示本课主题是通过观察蚕卵了解一个生命的开始,同时通过“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

2、变化?”激发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引发学生思考观察记录蚕生命活动的方法与形式,并产生可通过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来认识动物一生的意识。探索环节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活动,一是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蚕卵;二是为蚕宝宝建一个“家”,为蚕卵孵化出小蚕及小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效进行。后两个活动是本单元后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研讨环节“蚕卵是怎么样的?”贯穿整个蚕卵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建构对蚕卵的认识。问题“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指向的是生命与环境的关系,是让学生思考蚕卵孵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最后通过“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

3、化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的研讨,基于对前两个活动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蚕一生生长变化后续研究进行观察与记录。拓展环节主要强调学生需每天坚持观察蚕卵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观察记录表。【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蜗牛、金鱼等动物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平时也在饲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对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这种饲养和观察是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部分学生对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蚕的一生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饲养蚕,他们也是不清楚的。同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让

4、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2. 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探究目标1. 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2. 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3. 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4. 观察蚕卵孵化小蚕的过程,并按照计划做好记录。科学态度目标1. 对养蚕活动、观察蚕卵及蚕卵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小蚕。3.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5、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PPT等。学生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学过程】1、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蚕宝宝图片1. PPT出示蜗牛、鱼的图片,提问:它们从哪里来?2. PPT出示蚕的图片,提问:它是谁?它从哪里来?3. PPT出示问题:你养过蚕吗?你知道蚕的哪些方面?4. 揭示探究主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贴)

6、2、 探究与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学生活动手册活动一: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形特征1. 提问:你观察过蚕卵吗?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的?观察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吗?(预设:用眼睛看 蚕卵太小,不太看得清)2. PPT出示放大镜和尺子的图片,提问:如果给你这些工具,能帮助你解决困难吗?你准备用这些工具观察蚕卵的什么特征?(建议学生采用“我能用观察蚕卵的”的句式作答)3. 师生交流后,小组观察蚕卵并将蚕卵的特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 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主要特征:颜色为紫黑色或灰绿色、形状为椭圆形、很小(大小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

7、厚度约0.5毫米),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蚕卵中心是凹下去的。活动二:为蚕宝宝制作一个“家”1.PPT出示并提问:蚕卵是怎样变成蚕宝宝的?师生讨论交流中小结: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2.PPT出示提问:为了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应该为它准备些什么,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蚕宝宝健康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1)PPT出示阅读资料(也可以打印出来下发学生直接阅读),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师生交流: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还需要食物和安全、卫生的场所。(准备的蚕叶不需要水洗,及时清除蚕沙,发现病蚕或死蚕要及时清理。)(建议:也可以网上百度“

8、怎样饲养蚕宝宝”视频,直接在线播放)活动三: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1.提问:养蚕是一件漫长的事,在此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制定计划”)2.思考:(1)观察蚕的一生中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2)你会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观察?(3)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记录?3.出示观察计划表(提前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完善记录表。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饲养时间: 年 月 年 月饲养地点:教室食物:桑叶观察记录方法: 观察记录内容: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日期体长(毫米)它的样子(画图记录)生长需要其他发现 3、 研讨观察与记录内容(预设10分钟)三、拓展(预设5分钟)1. PPT出示刚产下的蚕卵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观

9、察的蚕卵和刚产下的蚕卵颜色相同吗?蚕卵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布置作业:养蚕活动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从观察蚕卵开始,并及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孵化蚕 卵 蚕形状:椭圆形颜色:紫黑色大小:很小其他发现:中间低凹条件:适宜的湿度、温度生长环境:安全、卫生并且食物、空气充足的环境【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蚕卵样子的观察”可引导学生借助放大镜等观察工具进行全面的观察,同时记录的方式可以是图画、文字等。观察蚕卵在不同的时间颜色不同,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颜色的蚕卵,尤其关注不同颜色的蚕卵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长期观察记录蚕卵的孵化过程,尽可能的小心

10、和仔细。【作业设计】一、选一选1蚕的新生命是从( A )开始的。A.蚕卵 B.蚕宝宝 C.蚕蛾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 B )。A.水 B.温度 C.食物3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很小,以下适宜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A )。A.用毛笔、羽毛轻取轻放 B.用木棒拨动观察 C.直接用手拿着看【阅读资料】阅读资料一蚕从卵里孵化出来需要大约是1530日。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外,还可以在蚕卵上稍洒点水,让它湿湿的更好孵化。阅读资料二制作蚕房:

11、(1) 准备一个干净的盒子作为蚕房。(2) 把蚕房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蚕盒上扎一些小孔。(3) 在蚕房中洒一些水,保持蚕房内的湿度。饲养小蚕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食物:蚕的饲料是桑叶,如果没有桑叶也可用莴笋叶代替,但切不可喂养一段时间的桑叶后改为莴苣叶。(2) 投喂食物:小蚕孵出后2-3小时便需要进食,需要及时投喂食物。桑叶不能水洗后直接投喂,每天可在清晨、中午、傍晚和睡前进行投喂。(3) 清除蚕沙:蚕沙中混有蚕粪和食物残渣,不及时清理会引发疾病。为了避免小蚕丢失,1龄蚕无需清除蚕沙。23龄每天除沙两次,45龄每日除沙12次。(4) 管理病蚕:若在蚕盒中发现病蚕或死蚕,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并除

12、沙,更换饲料盒。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材简析】本节课基于第一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认识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包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教材的“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

13、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教科书提供了六种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标准给卵分类,给出的范例是依据“卵是否有硬壳”。学生还可以依据卵的大小、颜色、卵是独立存在的还是聚集在一起的等不同的标准给卵分类。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第一个问题“推测鸡蛋各部分有什么作用?”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卵壳、卵白、卵黄

14、和气室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个问题“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会使用胚盘这个词汇,但需要学生能指出胚盘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与同学交流。拓展部分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是前一课“蚕卵变化”观察的延续,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所以,教材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蚕卵一定还见过不少其他动物的卵。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此外鹌鹑的卵(鹌鹑蛋)、鸭卵(鸭蛋)等许多鸟类的卵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不少学生还见过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但是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动物的卵多种多样,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等问题学生们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