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12219513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作业设计1.仰望天空【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的第1课,学生开始认识太阳和月球。首先是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太阳和月球的韦恩图中。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韦恩图。学生将掌握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两种探索天体的学习方法以及利用韦恩图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

2、的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本课,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十分感兴趣,也很好奇,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形的,太阳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2.在教师的引导

3、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3.能利用韦恩图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3.能利用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论述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探索宇宙。【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代表太阳),一个小圆卡片(代表月球)。【教学过程】(一)聚焦:关于太阳

4、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1.猜谜语,激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一个球,圆溜溜,东边升起西边落。夜里人人看不见,白天有它亮堂堂。一个球,圆溜溜,阴晴圆缺时时变, 时像圆盘时像眉, 夜里有它影相随。2.揭示课题。教师引导:没错,就是太阳和月亮,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就从这两则谜语开始。(出示课题)仰望天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先从这谜语里去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相同点:球体,东升西落;不同点:太阳出现在白天,月亮出现在夜晚等)。3.引导使用韦恩图,用关键词记录。教师引导:这韦恩图我们都认识,中间部分是写相同点,两边

5、记录不同点,我们要学会用关键词来记录。(教师边说边把刚才交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关键词记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像老师一样用关键词记录在自己的韦恩图上。(二)探索:进一步认识太阳和月球1.小组内分享我知道的同学之间的分享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记录好了可以和组员们分享一下。当然我们要乐于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也要善于倾听别人分享的知识,及时记录补充韦恩图。(教师巡视,并引导完成快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2.班级分享我们知道的请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知道的,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有补充的积极举手。3.比较图片了解太阳月球更多的基本特征。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相同和不同之处,现

6、在请看老师带来的视频和图片,你们又发现了什么?预设1:图中太阳和月亮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太阳自身发光发热,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发光也不产生热)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板书恒星 卫星)预设2:这一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太阳表面能看到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教师在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进行韦恩图的补充,也引导同学们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韦恩图里。)4.模拟实验解疑惑a.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太阳大,月球小,为什么我们平常抬头看它们,觉得差不多大小呢 ?说说你们的想法?(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比例图)预设:是因为距离不同,

7、距离越远,看起来就越小。太阳和月球谁离我们近,谁离我们远?对,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距离更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怎么来证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呢?请小组讨论一下。b.老师可以提供三样材料,你们觉得这三者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纸筒模拟地球上的观察者,大圆片模拟太阳,小圆片模拟月球。)可以怎么来模拟实验,找到太阳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原因。(出示纸筒、大小圆片)请小组上来模拟一下。预设:通过小组的模拟演示引导学生得出两点:纸筒、大小圆片在一条直线上;通过移动大圆片距离来调节。c.模拟实验温馨提示:1.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保持纸筒和小圆片不动,移动大圆片。2.当大圆片看上去和小圆片大小一样时,请一

8、位同学“跨步”测量一下大小圆片与纸筒间的距离。3.实验之前分好工,合作完成。 d.分享实验心得,出示太阳和月球实际距离,更新韦恩图,记录最新获得的知识。(三)研讨: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1.研讨: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通过分享、图片比较、模拟实验,你知道了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拓展:你还想知道什么?太阳诞生以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诞生,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亿年了,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索。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可学生提,也可以教师引导说: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月球的阴晴圆缺是怎么回事?太阳光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影子的变化和阳光有关系吗?通过提问,期望激

9、发兴趣,也能向本单元后面几课进行延伸拓展。)请用提问或者打问号的方式记录在这张韦恩图上,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图片比较、模拟实验、查找资料等各种方式去探索答案,并把找到的原因再用关键词记录在韦恩图上,这张韦恩图就将是我们的这一单元的知识清单。 3.作好上第二课的准备,教师提供记录单,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影子一天的变化。具体要求在第二课教学设计的准备部分。【板书设计】 1.仰望天空太阳 月球【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第1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在本课中需要多次使用到活动手册中的韦恩图。该韦恩图记录了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在后面几课中学生也将使用到。第1次记录是在聚焦环节中,当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太阳和月球的

10、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记录,但教师要强调书写关键字。第2次记录是在探索环节的分享会和图片对比之后,学生已经了解了更多知识,让学生及时更新并记录。第3次记录是在探索环节结束后,学生需要继续完善该韦恩图。该韦恩图贯穿整个单元,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课堂进度。【作业设计】1.下列特点,太阳和月球共有的特点是( A )。A.会发光 B.都是球体 C.表面有环形山2.( A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A.月球 B.太阳 C.太阳和月球都是3.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 C )。A.沙漠 B.火山 C.环形山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材简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

11、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

12、。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

13、态度。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

14、(工具箱)等。【课前准备】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1、 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学生观察记录

15、纸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咱们都带来了吗?(学生齐说:带来了)2.揭示课题:咱们干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咱们带来的观察记录纸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二、探索: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学生影子观察记录纸、小组讨论记录单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板书:影子的变化)下面请各小组先根据本组记录情况在组内讨论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并把讨论结果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到“小组讨论记录单”上,讨论时间3分钟。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学生依次上台汇报,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本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如有意见也可以举手补充)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板书:长短、方向。4.师小结追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都发现一天中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