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18629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说明(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国家级教学团队推举表(高职)团队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 傅高升 所在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所在院校: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推举部门: 福建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填 表 讲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晰、工整。2. 推举表由推举部门通知拟推举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觉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刻是2008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

2、举无效。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1 团队所在专业背景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有33年的历史。自1999年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该专业紧紧抓住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进展和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日益短缺的契机,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入手,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汲取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予以创新,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高职教育改革思想,彰显

3、了“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创出了一条成功的职业教育改革道路,并在我院汽车类专业中进行了多年的成功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果。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加入全国首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高职院校行列;2005年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成立丰田TTEP学校,实施订单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于2005年12月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汽车维修专业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6年10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首批高职教育车辆工程技术实训基地;2008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职业技能高级技师鉴定站,还被交

4、通部确定为我省交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06年10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首批高职教育精品专业; 2006年12月,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功入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打算的重点建设专业,且在学院6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中排名第一,近3年来投入1308万元作为本重点专业建设经费;2007年6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中职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008年7月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008年6月又以龙头院校的身份牵头组建了福建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是首家由省领导授牌成立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产生了专门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近3

5、年来共培养汽车类专业毕业生1306人,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得到了汽车行业用人单位的充分确信。在专业建设和改革取得显着成果的大背景下,在政策、经费保障和团队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遴选,治理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专门好的成效。近3年先后有3门核心专业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完成的多项教学成果获第六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已被推举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2 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合理、素养优良 2.1 团队带头人

6、及专业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傅高升教授(博士),是福建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他长期从事汽车机械工程、汽车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在工程材料成型、材料加工技术等方面具有专门高的造诣,已主持完成或参加完成20余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打算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省经贸委项目和企业托付开发的产学研项目等,鉴定成果5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发明金奖和银奖各1项,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并为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10余篇论文,被SCI、 EI、ISTP收录40余篇,论文被引用120余篇次,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七届)、

7、二等奖(第六届、第八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2次,中国铸造学会优秀论文金奖1次、银奖2次,获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主持完成的成果“借鉴丰田汽车TTEP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 获第六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已被推举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此外还获得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傅高升教授近年来多次到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考察,了解现代汽车技术进展趋势和世界闻名汽车企业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理念。紧紧抓住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难得机遇,确立了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实现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教育能力持续提高、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课程建

8、设水平始终与汽车技术进展保持一致的教学团队可持续进展战略。主持了与一汽丰田、丰田汽车(中国)投资公司、广汽丰田、东风雪铁龙汽车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每年参加合作企业的年会,与企业及兄弟院校交流校企合作经验。利用其在省内各制造企业、汽车企业及职业院校中的阻碍力,以龙头院校的身份组建了福建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担任集团常务副理事长,主持集团日常工作,为我省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和省内各汽车企业的校企合作搭建了宽敞的平台。傅高升教授还担任中国铸造学会理事、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铸造学会理事长,福建省铸造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

9、理事,福建省模具技术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港口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材料成型与操纵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七届西部地区教育顾问;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交通厅以及重庆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等的科技项目或科技奖的评审专家;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集训中心副主任,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审议专家组成员,福建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审工作委员会成员,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兼任China Foundry、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是Trans. Nonferrous Met

10、. Soc China、China Foundry、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铸造、铸造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 近年来傅高升教授先后在香港、韩国、日本、德国、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讲坛上宣读论文,得到国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同时也在国内各级各类学术会议上或宣读论文或被邀请作学术报告;作为福建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积极主持福建省汽车产业行业现状调研活动等,并积极组织行业内相关专家学者深入到省内众多机械制造企业、汽车厂、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为企业及时解决多项生产难题,制造了专门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同行中已具有一定

11、的知名度,在机械制造、汽车相关行业等已具有较大的融入度与阻碍力。团队带头人傅高升教授治学态度严谨、品德高尚,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专门好的组织、治理和领导能力,已成为带动教学团队不断向上的核心动力,已在本教学团队中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集力和制造力。专业带头人林平,具有高级工程师及教师双师职称,从1982年起就一直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和生产实践工作,有8年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具备专门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先后主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并经常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现任福建省制造业类高职专业改革教学指导

12、委员会汽车专业组成员,福建省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鉴定高级考评员,2005年荣获交通部第四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2009年4月获评为福建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持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改革。2007年入选教育部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赴德国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理论,具备较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核心专业课程设计成果得到教育部有关专家好评,被收入2008年12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工作过程导向

13、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究与实践”一书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负责承担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基于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研究”项目于2008年底完成,通过了评审,得到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的好评。林平主持设计了核心专业课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实现了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以生产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了 “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点,突破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校内实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现状,实现了高职汽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创新。设计并实施了由课内实训(以生产性实训为主)、校内集中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生产实

14、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层次、分时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1.5(校内学习)1(工学交替)0.5(毕业实习)的培养模式。实施了第二学年工学交替生产实习并予以有序治理,通过循序渐进的工作岗位和生产任务的安排、企业为学生开展培训以及教师下企业辅导等手段,使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成为校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发挥了顶岗实习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同时让学生提早实现了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保障,开创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2.2 团队学历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团队由11人组成(团队带头人1名、成员10名,其中企业兼职教师3名),理论教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

15、博士学历1名,硕士学历(含在读工程硕士)4名,本科学历3名,学历层次与专业素养高。2.3 团队年龄结构团队成员的年龄在2455岁之间,其中30岁以下1人,3040岁2人、4050岁5人、50岁以上3人,老中青搭配合理。2.4 团队职称结构团队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1名。其中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者8名,具有工程系列职称者9名(含6名同时具有教师系列与工程系列职称)。职称结构的优势明显。2.5 团队“双师”素养与“双师”结构团队成员中有专任教师8名,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名。8名专任教师中,有6名同时具有工程系列或高级职业技能职称,专任教师均有较丰富的汽车维修实践经历。团队具有良好的“双师”素养。本团队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具有明确的进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搭配合理;本团队具有良好的“双师”素养,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双师”结构合理;团队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着。 3 团队教师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强本教学团队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工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