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8545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与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申请案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项目名称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状况研究以南京江宁开发区为例项目所属一级专业门03法学项目所属二级专业类0303社会学类项目类型() 个人项目 () 团队项目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 2009 年 5 月 完成时间:2010 年 4 月申请人或申请团队姓名年级学校所在院系/专业联系电话E-mail主持人钟芝07级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成 员戴星星07级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金烨07级河海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黄婧07级河海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左文英07级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 师姓名陈绍军年龄43单位河海

2、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教 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成果现任河海大学教授,兼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世界移民网络(International Displace and Resettlement Network) 、江苏省水利学会、工程移民专委会。成果:1全国水库移民工进单位(集体奖),2001 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项(2003年,三等奖2项,1项排名第2,1项排名第4;1997年,三等奖1项,排名第4) 3水利部优秀论文奖(2篇,1997)4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参加) 5厅局级科技进步、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多项(主持或参加),1990-20046全国、省级

3、学会优秀论文奖(5篇)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我们的成员有来自公管院,商学院,环境院,各有自己的专业优势,能够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文科生较强的思辨能力,加上理科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可以事半功倍。同时,我们每位成员都有不少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处理突发事件。以下为各成员简介:钟 芝(负责人):来自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共青团员。进入大学来,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已学习社会学、社会调查、新闻采访等课程,对调查方法、采访技巧等有一定的掌握,对项目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帮助。大一下学期至今一直担任院辅导员助理

4、,协助辅导员顺利完成奖学金、助学金等评选活动,组织院里同学参观江苏省大型图片展等活动,同时在校学生会,学生社团都有过出色表现,具有较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2008学年获得“优秀社会工作奖学金”。组织过河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题(负责人),此课题获得校级课题一等奖,获得社会实践的宝贵经验,相信对此研究能有积极的帮助。暑期在电视台实习,表现出色,能力获得较大提升,相信可以组织好这次项目。在南京江宁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春牛首文化旅游节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相信我们组在接下去一年的时间里会做的更好。戴星星: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成绩优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自入学

5、来一直担任班级干部,先后担任组织委员,副班长,组织过很多次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具有较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2008学年获得优秀学生学业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充分掌握了学科知识基础,为本次项目积累了知识沉淀;曾参加了2008年大学生创新计划校级(负责人) 编号:2008074高淳县溪河堤坝公路带来的周边河水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项目研究,锻炼出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海大学复赛选拔赛二等奖;获得2009年近代史课题大学生读书结构调查与分析(负责人)校级一等奖。金 烨:来自商学院,党员。进入大学来,成绩优秀,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先后担任过大班班委

6、,校学生会副部,协会会长,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曾获得“优秀学生会干部”称号。暑期在家乡村委做过实习,获得不少相关经验,同时由于出身农村,同时在村委会有过不少实习经历,对农村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黄 婧:来自商学院,本人性格活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这对于做好调查工作具有很大帮助。同时,文字功底较好,文字编辑工作比较精通,担任过各刊物的编辑排版工作,这对于搜集和整理资料有很大帮助。暑假期间的与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为我做好这个课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学习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课程,对于社会调查加深了理性认识.。左文英:来自公共管理学院,我学习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

7、学等课程,掌握了做调查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个人喜欢与人交流,曾在在学院担任辅导员助理,现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两年的学生工作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也便于了这次调查中与调查对象的沟通。2007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以负责人身份组织了十名本科生以院级团队的名调查中与调查对象的沟通。2007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以负责人身份组织了十名本科生以院级团队的名义进行了2007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以负责人身份组织了十名本科生以院级团队的名义参与了研究生做的一个市级课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荣获“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荣誉称号,积累了相关的一些经验,为这次调研提供了方便。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

8、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郊区农民的大量农用土地被征收用于工业建设,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经阶段,根据学者的研究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有1000万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今后中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张寿正,2004)。城市的扩张必然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失地农民问题由此而产生。失地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进无出路,退无后路,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由于赖以生活的土地被用于非

9、农建设,他们只能离开熟悉的乡土社会,搬迁至相对陌生的现代城市社会,开始新的城市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式经历,对失地农民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是否能够熟悉、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自然成为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重点。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失去了原有乡村生活的诸多自由,难以寻找到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感觉精神生活贫乏、生活枯燥无味,并由此而产生身份认同困惑。以上诸多问题就是不适应城市社会生活的表现。这种对城市社会生活不认同的情绪反映,极有可能会成为威胁社会安定、造成社会动荡的因素,不利于城市的和谐稳定,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研究都是将失地农民群

10、体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分析,没有考虑到群体内部,父辈和字辈之间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差异性。因此,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对城市社会的适应、社会交往、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以及政府已经做出或应该做出何种努力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在撤县设区以及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征地拆迁涉及近10万名农民,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失地农民的安居、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政府为安置失地农民所做的诸多努力和实施措施,是否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促使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以及失地农民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是否表现出群体内部的异质性特征,在代际

11、之间是否有明显的表征,这些疑问都促使我们对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做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实践创新点 1.目前学术界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主要涉及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生活状况、社会保障、市民化等方面,对城市适应的研究较少。如果失地农民难以适应城市社会,不能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市民化就无从谈起。此外已有的研究无一例外都把失地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解析,注重同质性而忽略了异质性。本文研究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以代际差异为切入点,分析失地农民群体内部父辈和子辈之间在城市适应中的差异性表现,以丰富和完善失地农民研究成果。2.本研究尝试从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里适应三个层面解读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状况,从外在的经济

12、因素及利益关系的研究到内在的心理发展及文化层次的调研,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也是对该群体的更加深入的人文关怀。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尝试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可行性建议,促使失地农民在城市适应中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主流文化。参考文献:1 劳动部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报告R.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编印料,2006.2 何格,等.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J.农村经济,2005,(1).3 杨涛,施国庆.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6,(7).4 A.英格尔斯等著,顾昕译.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 李亚华.解决失

13、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 赵凌.农民维权重心出现重大变化N.南方周末,2004209202.7 张军,熊联勇. 失地农民市民化中的文化不适与政府责任J.天府新论, 2008,(6).8 毛丹、王燕锋J市农民为什么不愿做市民城郊农民的安全经济学J 社会学研究,2006,(6).9 詹姆斯C斯科特,程立昱、刘建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0 王宁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J 社会学研究,2002,(5).11 王雅林.生活方式的理论魅力与学科建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去与未来20

14、年J.江苏社会科学,2003,(3).12 叶继红.试论影响失地农民城市适应能力的因素J.农村经济,2007,(3).13 张海波、童星.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a,(2).14 张海波、童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J.社会学研究,2006b,(1).15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6).16 朱力.从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城市适应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二、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的训练目标、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环节、教师指导、项目结题等)训练目标:1、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兴趣特点出发,积极思考,一方面巩固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一方面勇于探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田野调查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创新训练计划中,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自主完成,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3、在项目调查中,不断的深入社会促使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前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