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7699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与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鄂尔多斯方言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研究摘 要鄂尔多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素有“歌海”、“舞乡”之称。该地区的方言与民俗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文化传承,是独具特色的民俗和非物质性历史文化,对保存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和意义。但是,随着“推普”工作深入,方言生存空间慢慢变小,进而导致了以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拯救方言和民俗艺术,增强人们对方言、民俗的保护意识和理论研究力量、抢救以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是当务之急最重要的任务。本文是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方言和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

2、实地调查对其展开研究,提出策略。关键词:方言;民俗;文化;传承研究AbstractOrdos has a long history, outstanding people,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ivilization in human history, known as the song of the sea, dance Township, said. The diale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i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3、 of folk and intangible history and culture, to preserve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d rich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dialect

4、living space gradually become smaller, and as a result with dialects as the carrier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ndangered. Save dialect and folk art, and enhance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dialect, folk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strength, rescue the dialect as the carrier of the

5、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dialect and folk culture of the Ordos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us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al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strategy.

6、Key word:Dialect; folk custom; culture; inheritance research一、引 言语言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与代码。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是古代匈奴、西夏、蒙古等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汇集地;以蒙古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汉族等多种文化成果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域与民族文化。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方言文化逐渐消失被慢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化,并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研究方言文化对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鄂尔多斯方言的相关现状(一)鄂尔多斯概况鄂尔多斯在蒙语中的意思是“众多的宫殿”,

7、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辖七旗一区。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约340千米。总面积86752平方千米。它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尔多斯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

8、全国生态园林城市、排名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二)鄂尔多斯方言的生存现状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属于内蒙古中西部有入声的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不仅与普通话存在差异,而且与山西、陕西晋语存在差异。根据中国在线2012年度对鄂尔多斯方言使用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22.6%的受访者中离开家乡后经常讲方言;52.3%的受访者只是偶尔讲;25.1%的受访者几乎不讲。仅20.9%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方言讲得非常地道。这样严峻的形势也说明方言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不难发现,这些方言对文字、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一旦消失,损失无法估量的,保护方言已经成为传承文化

9、的一项重大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动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和范畴,也应当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严格地保护之列。随着信息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影响不断深入,民族语言被淡化或取代的取向正在逐步增强,方言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没能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我们要倡导多元化语言体系,使方言与普通话并存,形成宏观层面的合理规划保护和传承机制,努力使保护和传承的手段和途径多元化,留下足够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三)鄂尔多斯方言的概述1、鄂尔多斯方言的定义:鄂尔多斯方言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东胜区口音为基准音,形成的语言体系。具有:好听、简洁、亲切等显著特点。鄂尔多斯语言也出现了口

10、语和书面语之分,鄂尔多斯书面语是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和鄂尔多斯人员的外出增加而新出现的一种语体格式,常见于鄂尔多斯地区的本地论坛和聊天室中。2、鄂尔多斯口语与普通话的区别:一是语音差别大。有很大一部分的发音与普通话发音存在不同,二者之间差异又分为如下几类:1、声母不同。主要表现为sh、zh与s、z发音混用:只要读紫要,是否读四斧;还有一部分改变了声母:跪读溃、膝读七等。2、韵部不同。如“民族”一词,发为“mien1zue1”其中,韵母不同的还有种特殊情况为前后鼻韵混用,如en和eng部“森、僧”读法相同;ining部“银、赢”读法相同,等等。3、声调不同。如“中华”一词,普通话中发为“zho

11、ng1hua2而鄂语中发为“zhong2hua1”。4、读音完全不同。如:爱读ngai。声母韵母这块还需多加点列举。 二是语法差异较大。在鄂尔多斯口语中,有一部分语句的语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存在区别:“我给你说给是为了甚?”中后一个给表意为:已经。但不能翻译做“已经给你说”而要翻译为“我说给了你”,相当于完成时态。“快快快!”表意为退让,而不是催促。单句“可”表意为劝说,“可行蓝!”不能当做非常行了理解,应当为祈求对方同意。鄂尔多斯语言中常用的语气助词有:的(着)了、蓝、哇、呀、来来。下面以几个例子说明其用法和意义:“做甚的了?”(意:你在干什么?)的了,表正在进行时。“做甚个来来?”(你做什么

12、去了?)“忙的来来”(很忙),表肯定。“作甚个蓝?”(意:你做什么去了?)蓝,表疑问。“做甚个呀?”(意:你要去做什么?)呀,表将来时。“忙的了哇”(加“!”意:正在忙;加问号意:正在忙吗?)。例如:一些不能缺少的词缀:间:你间家中午吃甚了?哇:给我打电话了哇!兰:做甚个兰兰?(常常为两个字)个呀:可哪个呀?么:走哇么?不么!注意:不能用普通话的发音去读这些词,音调不属于汉语的四声,读的要短促有力,鄂尔多斯方言前后鼻音不分,平卷舌不分,上述词有些只在旗下使用,有兴趣的初学者最好是找一个土生土长的伊鄂尔多斯人进行发音及语调练习,希望继续完善自己方言。三是习惯用语差异。鄂尔多斯语言多年来积淀下许多

13、特别的习惯用法,与普通话中的字面意思完全不同。如:王迷:源自“阿弥陀佛”,一再简称后形成的,意思同:I服了YOU。蹭蹭:催促某人做某事。带要:用在句中,多为反意,如:我才带要了才,意为我不带要。不带要,用在句中是懒的去做某事的意思,而单句使用的时候则表示推脱,不愿意。一些不能缺少的词缀:间:你间家中午吃甚了?哇:给我打电话了哇!兰:做甚个兰兰?(常常为两个字)个呀:可哪个呀?么:走哇么?不么!鄂尔多斯口语普通话意思鄂尔多斯口语普通话意思合将来傍晚、晚上擦们儿差点儿个出皱,人不顺眼蹭蹭快点恶萨垃圾松兰无奈了难活难受麻求烦麻烦踢留提着做害害人不进眼不顺眼固龙滚动咋结怎么了逼头耳光镜气样子意!表惊讶

14、一个旦一下子失特叹词:哼三、 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一)民俗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众所周知,河套、青铜、朱开沟、匈奴、秦汉边塞、西夏、蒙元文化等等,都为鄂尔多斯文化奠定了历史的底蕴。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互相融合的地方。这里既有古代已消亡的游牧民族狄、匈奴、鲜卑的文化遗存,更有古蒙古族与汉族相互融合的大量文化遗存,大量的蒙元优秀文化汇聚于此,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变化、保留至今。从15世纪中期起,蒙古鄂尔多斯部陆续入住并长期驻牧于此地,对鄂尔多斯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500多年的积淀,在众多民族多元文化相互冲撞、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培

15、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蒙古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的新形态。(二)民俗文化研究注意。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和谐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奠基于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之上,追求和谐渗透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保护、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全过程。鄂尔多斯蒙古民俗文化,是该地区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部分,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历史渊源、基本形态、要素、特点以及新时代传承现状、创新路径、发展前景等,对全面认识鄂尔多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只能以历史唯物主义去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因为历史不能割断,任何存在都不是任意的,是

16、以传统为根基的。从文化形态上看,以草原游牧文化为基本形态,承受农耕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渗透,处在与农牧结合文化和城市文化交汇并存状态。在文化要素上,有鄂尔多斯蒙古语方言、风俗节庆、宗教信仰、婚庆礼仪、丧葬禁忌、民间歌舞艺术、口头传说、文史名著、竞技娱乐、生产生活资料制作技术等元素,几乎都在鄂尔多斯文化中得以完整保留并成为蒙古民族文化的典型标本。该地区的蒙古传统文化,具有草原文化基本特质,肩负使命的特殊性、地理环境的天然封闭性、长期聚居群体的稳定性等影响,导致其具有自然地域性、包容吸收性和自我传承性等鲜明特点。(三)鄂尔多斯方言语汇中蕴含的民俗文化。鄂尔多斯源远流长的以民俗、风情、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成吉思汗祭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