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7697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与策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这是一个大话题,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教学策略”就是一个泛化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它有很多界定,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施良方:“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袁振国:“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

2、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和学新:“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另外我们还能搜索到几十种解释 ,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 :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其次是“文学作品 ” 中西方界定也有明显差异,中国传统认为是四分法。再加上“现代”和“初中语文”的限定,更有一种“做起来容易,说起来难”困惑。为了“说”和“做”都有操作性,我们把它限定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上,具体说就是小说和散文,准确说我们重点以散文为例。其实这不是偷懒,说来

3、也有一定依据。一、教学意义与教学问题1.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 阅读目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 关于教学建议: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标 关于评价建议: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4、在 7 9 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文学作品教育是课标的要求,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更重视文学教育。曾经一度我们的教材就叫文学。2. 教材设置今天我们的教材虽然包容的内容更宽泛了,尽管包容不少非语文的东西,但文学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动摇。我们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例作了个统计,“现代文学作品”的比重和课标的要求还是一致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现代文学作品统计年级单元课题题材主题目标七 年 级 上 册第 一 单 元在山的那边 走一步,再走一步 短文两篇(蝉、贝壳) 紫藤萝瀑布童趣诗歌 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体味人生 关爱生命 (憧憬、体

5、验和思考)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2. 提高朗读能力(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第 二 单 元理想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诗歌 散文体味人生 (理想、信念、修养)练习朗读 学习表达技巧第 三 单 元春 济南的冬天 夏感 秋天散文 散文 散文 诗歌关注自然陶冶美感品味优美语言 朗读、揣摩欣赏精彩的句段词语第 五 单 元风筝 羚羊木雕 * 散步 * 散文诗 (金色花、荷叶)散文 散文 散文丰富多样的亲情感知内容 语言积累和写法借鉴 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第 六 单 元皇帝的新装 天上的街市 、 静夜 * 女娲造人 * 盲孩子和他

6、的影子童话 诗歌 传说 童话激活想象力朗读默读 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七 年 级 下 册第 一 单 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爸爸的花儿落了 * 丑小鸭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未选择的路散文 散文 童话 诗歌 诗歌成长启迪 (回忆、向往、烦恼)整体把握内容 体味文中的情感 学习表达技巧第 二 单 元* 黄河颂 最后一课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土地的誓言诗歌 小说 散文 散文爱国感情整体感知内容 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第 四 单 元社戏 安塞腰鼓 * 竹影 * 观舞记小说 散文 散文 散文关注文化艺术,提高文化素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第

7、五 单 元伟大的悲剧 荒岛余生 * 登上地球之巅 * 真正的英雄传记 小说 传记 演讲探索自然奥秘快速默读 抓住主要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第 六 单 元珍珠鸟 斑羚飞渡 * 华南虎 * 马散文 小说 诗歌 散文关爱动物 善待生命发表自己的简介(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八 年 级 上 册第 一 单 元芦花荡 * 蜡烛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亲爱的爸爸妈妈小说 小说 散文 散文了解战争把握人物和事件,对形象、语言有自己的评价,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第 二 单 元阿长与山海经 背影 * 台阶 老王 * 信客散文 散文 小说 散文 散文关爱弱者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8、八 年 级 下 册第一单元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散文 传记关爱与温情绪实行问题作品的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第二单元雪 * 雷电颂 * 短文两篇(日、月) 海燕 *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散 文 诗心灵之声加强朗读 联想与想象 了解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抒情性语言第 四 单 元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鸡蛋 吆喝 * 春酒 * 俗世奇人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民俗风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九 年 级 上 册第 单 元沁园春 雪 雨说 * 星星变奏曲 * 外国诗两首(蛔蛔与蛐蛐、夜)诗 歌歌颂自然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和联想 感受自然美景和人生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第三单元故乡 * 孤

9、独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 * 心声小 说少年生活理解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九 年 级 下 册第 单 元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我用残损的手掌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诗 歌爱国思乡理解诗中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感情,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第 二 单 元孔乙己 * 蒲柳人家 变色龙 * 热爱生命小 说人生百态把握情节,欣赏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段第 四 单 元威尼斯商人 变脸 * 枣儿 * 音乐之声戏 剧人生百态生活百味学习在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学习影视剧的画面感这套教材共六册,按主题编

10、排单元,每册六个单元,共 36 个单元,现代文学作品就选入 20 个单元,共 87 篇现代文学作品,其中:散文 35 篇,小说 14 篇,诗歌 26 首,戏剧 4 部(含节选),其他 8 篇。3. 学生需求首先,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 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 ” (拿破仑)文学作品富含所有语文知识。学习文学作品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文学作品教学的本真意图就是从形象到精神的关照,从精神到人生的体察,从人生到自我的回归。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 发展思维能力

11、,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审美情趣。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了解历史文化。再就是提升阅读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所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在这里,我认为它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阅读鉴赏是一个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阅读鉴赏的主体。二是学生必须激活原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和文学知识以及相关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感受。三是要求学生掌握阅读鉴赏的策略并且具有适应阅读鉴赏条件的能力。由此可见,在

12、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学生是鉴赏的“主角”。阅读能力的界定我们也同样可以排列出几十条,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解释是把初中阅读能力归纳为五大方面:即整体感知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实际运用能力。而这些都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实践。4. 存在问题第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阴影依然笼罩在课堂上,差不多还是主体。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第二,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语 文老师将学生推出语文课

13、堂,学生在课堂内部是好学生,到课堂外便是个作家,这不是个别的例子吧?第三、教师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在学校涉猎面不够,功利化的读几本书,走上讲台,功利化的看教材,文学作品教学受到根本制约。二、对文学作品的再认识1 刷新理念首先,关于什么是散文。文学史上对散文一直没有一个本质定义。北京教育学院 王曼 博士认为:散文是个 “文类” 概念而非“文体”概念,也就是说它是个大家族,其中包含着面目与性格各异的“文体”成员。在不同时候,人们对散文的界定范围也不一样,有广义的、中观的、狭义的。我们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散文”,取一个中观概念:属于文学作品范畴,但不限于狭义的艺术散文、“纯散文”。是那些

14、:具有文学色彩的,形象、情感、审美特点比较明显,又非小说、诗歌类的作品。包括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哲理类的散文。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 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其次,关于“形散神不散”。这个观念有时代( 60 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从作品实际看,“形散”者,未必散,如背影,集中回忆一件往事,并不散;心田上的百合花写了山野间的一株百合努力开花的生命历程,也不散。“神聚”者,又怎样聚?信笔抒写,未必有统一的中心。如藤野先生,并不是所有文字都为表现藤野先生服务。放在朝花夕拾的文集里来看

15、,藤野先生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而这段生活及其回忆里,并不是只有藤野先生,还有日本留学的各种复杂感受。如果说有什么感情基调的话,也应该是弱国子民的耻辱,这也正是鲁迅 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转折点。第三,“以小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再如背影、荷塘月色这类散文,也很难说什么“以小见大”。第四,“三要素”不能固化解说。现代研究表明机械地解读环境、人物、情节显然贬低了作者。现代研究表明:小说更讲究故事,更讲究他的隐性意义。如果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转移到这种理念上来,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让社会更满意些。2. 读懂内容首先抓住散文特征。从现代散文诞生的那一天起,无数论者就已在反复强调散文有我的本质特点。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