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17138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3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六年级杨礼明、李秀兰)2(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羊吃草的启示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羊吃草 实在有趣 可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 那该多好啊 我们的学校 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

2、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的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1、 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1) 五彩缤纷: (2) 专心致志: (3) 一丝不苟: (4) 不厌其烦: 2、 给第三自然段画“ ”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 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羊是怎样吃草的句子。4、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

3、这句话中“嫩芽”指 ,“土香草”指 。这句问话的意思是:作者要求我们对于周围的世界 。25、 文中的“翻草”是指 。6、 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二)丢失的东西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有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

4、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1、 将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缺少的标点填上。2、 用“ ”线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3、 填上适当的词。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4、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连忙( )随手( )严肃( )究竟( )称

5、赞( )5、 作者丢失的东西是 。6、 文中讲到作者“脸红”,请你说说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脸红的原因。第一次脸红: 第二次脸红: 7、 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3。(三) 位于江西省的鄱(p)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粒最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

6、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水产品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你的物产丰富。1、“陶”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字典里的解释有:(1)用粘土烧制的器物;(2)制造陶器;(3)快乐的样子。“陶醉”中的“陶”字的意思应是 。“甲”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文中 “披盔戴甲”的意思是 2

7、、本文是从 和 等两个方面来写鄱阳湖的。3、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45、本文采用了 、 和 等修辞手法突出表现鄱阳湖的美丽。6、从文中找出带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1)江河湖海没有风浪。( )(2)波浪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无可阻挡。( )(3)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7、造句:无论都 8、本文介绍了 ,赞美了 ,抒发了 。9、给本文加上个适合的题目,写在文章的开头。(四)山 茶 花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有彩

8、色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溅出水片一样晶莹,一样凉入人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以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丈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就的轻绡,才可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开花,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多美啊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花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我这才记起山茶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

9、花,开放不久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冒出了来年新花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有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开出的花怎么不美呢?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劲!51、 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1)繁多而凌乱。( ) (2)轻轻的青丝织成的绸子。( )(3)晴朗的中午。( ) (4)神情姿态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2、 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比如( )展现( )欣赏( )陈列( )3、 第三自然段对上下段起着 的作用。4、 用“ ”画出描写“山茶骨朵特别之处”的语句。5、 填空。文章以瀑布溅出的水片来比喻白色的山茶花

10、,突出它的 和 特点。6、文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茶花的 和 ,深情地赞颂了山茶花的 与山茶花骨朵的 。7、“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有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开出的花怎么不美呢?”读了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五)一 次 “考 试”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

11、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6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各个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

12、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1、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错误( ) 缓慢( ) 百思不解( ) 经验(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显然: 恍然大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有好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最恰当的解释在打“”。(1)“为什么?”爸爸追着问。A、追赶 B、追究 C、追求 D、事后补办(2)遇到问题应该好好想想,否则会闹出笑话。A、扰乱 B、热闹 C、产生;出现 D、开玩笑;逗5、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得了什么?。 (六)海洋21 世纪的希望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7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