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17069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易经的三个收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习易经的三个重要收获学易经可以得到多重启发,我把它归纳为三点, 易经学会之后,有三个重要的收获。第一,昭示文化的源头。 易经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根源何在?很多人问, 易经是儒家的书,还是道家的书?事实上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远在儒、道之前就有了。所以你 问 的时候,是包括易传在内的,那当然是儒家的书,尤其我提到大象传,里面大都提到君子如何如何,儒家才会强调君子要修德。而我们提到损卦的时候,道家好像也主张减法(损),不主张加法(益)。减法就是减少一点物质欲望,减少一点渴慕,减少各方面的娱乐,通常烦恼来自东西太多。譬如,我现在很穷只有一个选择生存下去,我就没有别的念头了;我现在有钱了,我有十个选

2、择,该选哪一个呢?选任何一个就要放弃九个,压力就很大了。在老子里面就会说“损”,要设法减少。从这里面可以知道, 易 经昭示我们文化的源头。儒家和道家都从里面得到很多的启发,尤其是儒家,孔子本身教很多学生易经,一代一代传下来,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都是儒家研究易经的代表人物。这些人集体的合作成果,构成了易传。 易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基本材料。所以,我们 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一定要知道易经十三经之首到底在说什么。第二,指引人生的方向。什么时候应该趋吉避凶,什么时候收敛、要尽量谦卑、 损己利人;什么时候可以发展建立国家、建立自己的事业;什么时候、什么时机、该如何做, 这叫做指引人生的走向。人生的

3、走向没有标准的方式,别人这样走可以成功,你这样走却不见得成功。因为条件不同或者时机不同,很多人常说,如果在三十年前努力奋斗,做不到现在的成功,因为还没有改革开放。现在努力奋斗,钱就很容2易赚到,因为整个社会条件不一样。过去努力奋斗没有什么效果,现在效果很大,但是不可能一直繁荣下去,将来一定是慢慢平衡下来,让你从注意外在的效果,转向一种自我的修炼。这是必然的趋势。否则你一直往外发展,欲望的深渊是没有止境的。西方人把欲望比作为滚雪球,开始只有一小块,滚到山脚下的时候变成一大片,欲望就是如此,带着你滚,不会停下来。所以,你向外发展到,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生命里面。我曾经特别提到乾卦,

4、开始的时候“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九三”、 “九四” 努力奋斗、进德修业,到“ 九五”才能够“飞龙在天”,这叫做人生的走向。你不要着急,你说我年纪不小了,那怎么办呢?人家诸葛亮还当卧龙呢?等到出来的时候就一飞冲天。到最后你就要知道,到该退休的时候就要潇洒一点,人生潇洒走一回。退休的时候,知道“亢龙有悔”, “悔 ”不是坏事, “悔”知道懊恼,你不要等到最后才懊恼,知道将来退休会有懊恼,现在就好好地广结善缘,跟别人好好相处,对年轻人、 对属下多照顾一点、照顾多一点,到最后下台的时候,别人还是会感谢你。学到这个之后,人生该怎么安排就很清楚了。 岳母刺字:君子以致命遂志第三,启发个人的安顿

5、。个人的安顿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乐天知命”, “天” 就是各方面的条件,不能改变的都属于“天 ”,只好接受它,很多时候我们要从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一个人的享受是跟别人不一样,只有物质享受是享受吗?不一定,还有心理上的享受,但是它需要先下工夫。譬如读书,有人读书很快乐,有人读书很痛苦;读书痛苦的是在忍受,而读书快乐的是在享受。那怎样才是享受呢?中间有一个过程,就是接受。如何才能接受?通过理解。一个小孩子读书想要考大学,高考的时候压力很大,读书不快乐。他不懂得为什么要读书,等到他大学毕业之后,如果他还愿意读书,代表他知道读书有味道,可以不断增加观念,知识就是成长,知识就是力量。到后来再进一步,年

6、纪更大了,读书更是一种快3乐,就是享受,乐在其中。这就是说, “乐天知命 ”取决于你个人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是具体的情况。譬如,我最近选择要不要出国读书或者我要不要投资一笔生意,或者是要不要跟什么人做朋友,甚至结婚。这些都是重大的事情,没有任何事情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的,所有的选择都是利弊并存。假设你每一个选择都是好,没有坏,那你何必选呢?一定是这个选择有一点好,有一点不好,此时便“ 陷入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要设法学易经的另外一招,就是占卦,帮助解决现在面临的困境。可见,我们学易经之后,有一个人生的大原则要掌握,即乐天知命。另一方面是占卦,这一方面是就具体的事情做选择,关系重大,

7、是理性不能够立刻找到答案的。那就设法用易经的占卦, 易经的占卦绝对不是迷信,而是相信人的生命里面,有它不可知的侧面。用四个字来说, 易经占卦是“人谋”、 “鬼谋”。人在 谋划、设计,并且“鬼”也在谋划。鬼代表我们的祖先,他们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们的感悟能力远超过我们,因为他们没有身体。身体就是一个限制,有身体的限制,就会出现各种欲望冲动和要求,使人的思考局限在某一个范围里,看不清楚、不透彻 ,也看不 远。而“ 鬼神”或者是灵的世界,它不受限制。领导 者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我们学易经是讲老祖先的智慧,一方面是我在算,就是“ 人谋”,另一方面是不可掌握的地方,叫做“鬼谋” 。任何隐秘的事情, 易经

8、都可以算得出来,在 易经系辞传说得很明白:“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 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即使没有老 师与保护者,也会好像面临父母在指导一样。一个人为什么可以担任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的领导呢?因为他有这种对易经的认识,即古代所谓的帝王之学。 易 经里提到圣人,圣人就是伏羲氏、神农氏,一路下来作为4领导的这些人。他们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需要德行。一个人修德行善,与其他人才会心意相通。因为修德的人,就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自私自利,会替别人考虑。这样做的话, 别人当然跟他有默契,自然而然人缘就很好。这是第一个德行,德行可以使天下人心意相通。第

9、二个是能力。作为古代圣人要有能力,譬如伏羲,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意思是:抬 头就观看天体的现象,低 头就考察大地的规则,检视鸟兽的花纹与地理的特性。 )观察之后有了心得,制作出八八六十四卦,再来发展各种生活上所需要的器物。如果能力不够,光有德行,而不能 发 展经济,生活、生存怎么办呢?可见作为帝王还要发展经济等具体生活方面的需求,就是能力。第三个是智慧。人生不只是靠德行和能力,没有智慧,碰到人际之间复杂的问题,或各种困惑,不知该怎么办。作为领袖人物,需要有智慧,智慧就从易经占卦得到启发,解决各种困惑。人生的困惑,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重来。人生不能重来,借

10、西方一位诗人所写的诗来说:“ 我要穿 过一片树林,树林很多人都走过 了。有的地方走出一条路。”说明什么?很多人都走这条路。如果我觉得 这条路不太好,我想走另外一条路,但是那条路很少人走,很阴暗。现在很多年轻的朋友,面对人生的选择,一条路是很多人在走的,一条路是很少人走的,有些人说,我选择 很多人走的路。心里还在想,如果这条路我不喜欢,将来再回头选另外一条很少人走的路。但是,路前还有路,一直走下去,你一旦走出第一步,很难再回头。很多人到中年的时候,才知道人生不能重来,所以你不要去幻想。与其幻想,不如去了解像易经这样伟大深刻的智慧,了解之后,你就明白,不管过 去怎么样,现在要把握住,让将来自己觉得

11、满意。5以孔子来说,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专心研究易经。他是五十岁才读易经这本书的吗?像孔子这么用功的人,小时候不可能没读过易经,他年轻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读。当时的书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 诗 、书、 礼 、乐、 易,五本肯定都 读了。但是有的书你当时可以读懂,而有的书,如果你没有累积相当的经验和人生的体会,读了也没用,只看字面而已。读易经,一般来说,五十左右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 有的经历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体的情况了,再老了再读就来不及了,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 易经为什么可以让他减少过失?我们常提到易经

12、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惩忿窒欲 ”,让 各种负面的特性、欲望、情绪慢慢化解,亦即增进自己的德行,替别人设想,建构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在这里孔子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里面没有直接说到易经,但孟子很强调一个字,即“时” ,做任何事都要看时机。他还特别说,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视时机的,他要学就学孔子,因为做任何事都有时机。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时机对的话,顺水推舟,那简直是太愉快了。这是对于儒家来说。孔子诛杀 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另外一个是荀子,他说:“善为易者不占。 ”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不愿意占卦。为什么不愿意占卦呢?因为易经的道理合乎理性的思维。理性的思维,如果掌握清楚,何必去占卦呢?因为

13、占卦代表你实在面临很难解决的事情,确实有困惑,你才去占卦。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人生确实有困惑,很多时候你借助于易经,一定要记得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义理。你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应该怎样面对、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设法去6实践,自然就会达到那种效果。这是义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学易经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视言语,就会推崇它的言辞。 易经里面很多成语,如果从易经得到很多启发,使用成语你会觉得非常文雅,话说出来言简意赅,说话很简单,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备。这是第一种,重视言语。第二种重视行动,有些人重视行动,就会推崇易经

14、的变化,变化无常。但是再怎么变,都不能离开你的抉择,你本身的态度。第三种是重视制作器物。譬如说要盖房子,房子怎么盖。你要盖其他东西,要怎么盖,从易经的图象里面,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这是第三种,要重视它的象。最后一种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占卜,这种人就要注意到“占验” 之 词,重 视占卦。这四种人就从易经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视它不同的方面。古代读书人,按照易经的说法,原则很简单,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经,看看它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平常没事做,如何让自己感觉到每天都有进步呢?易经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它里面充满象征和符号,好像打哑谜一样,它写一句话,你就要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提过, “履卦

15、”踩在老虎尾巴上,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是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个卦象、卦辞、爻辞,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变化和它的占验之词。 “占验” 就是占卦的验证,是吉还是凶?中间还有什么?无咎,还有更好的“大吉” 、“元吉” ,“无咎”底下还有“悔 ”,还有“ 吝 ”,还有“厉”,代表危 险,这些占验说得准不准。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学会之后,一占就准,不可能的。那么怎么解卦呢?我现在就讲一个从孔子就开始使用的方法,用五十根筹策,古时候用蓍草,筹策一般是竹片做的。占卦的方法我们可以参考易经系辞传,原文如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

16、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7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白话:在进行大型演算时,准备五十根筹策,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将这 四十九根分为两组,象征天地两仪;由任何一组中抽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再以四为单位去计算筹策,象征一年的四季;把剩下的零数夹在左手中三指间,象征闰月;每五年有两次闰月,所以要把另一组筹策依四计算所剩下的零数,也夹在指缝挂起来。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总数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 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要经过四次经营才能形成易经的一爻,经过十八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