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17032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 年中考复习部分古诗词赏析练习1、对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问归期,丈夫答“未有期 ”,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感情的真挚。B夫妻彼此相隔一方的一问一答以及“巴山夜雨” ,也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C “何当”一词,由想像转入现实,把诗意推向高潮,描绘了一幅与妻子剪烛夜谈的温馨画面。D盼望“共剪西窗烛” ,写出了游人思归之切;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达了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孤寂与痛苦。2、对怀上与友人别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柳依依的春天,在扬子江边的渡口,朋友之间却要分手,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

2、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B在握别岸头,已是愁绪万千;到得离亭宴上,更是酒酣情浓,欲言又止。此时,风笛奏起一支凄清怨慕曲,笛声远扬,载着千钧愁情,报告着别离的时刻到来,两位朋友互道珍重,各奔前程。C一、二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三、四句即景生情。D这首握别诗,写出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分别时那种“天涯若比邻”之情。3、对怀上与友人别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B诗中“扬子江头” 、 “杨柳春 ”、 “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

3、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风笛” “离亭”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D诗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所以略显不足。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自己上任的地方,写得十分壮阔,十分工整。B颔联写离情别意,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C颈联书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只要是相知如己,即使天涯海角,也像邻居那样近在咫尺,亲密无间。D这首送别诗,一洗酸楚的情调,意境开阔,音调爽

4、朗,独标高格。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应和白诗之尾,表现了诗人与白居易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B颔联借用典故,写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C颈联以“沉舟” “病树”比喻白居易,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D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 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6、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王质烂

5、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B诗人以“沉舟” “病树” 自比,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C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全诗情调伤感低沉。D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7、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高高的飞来峰顶上建有一个很高很高的塔,可见登临之处的高耸。B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描写,突出了诗人的踌躇满志。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

6、缘身在最高层。 ”如果站的不高,就不能扫荡“浮云” ,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诗句。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为前者升华。8、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以距离之广远烘托泰山之高峻: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至在齐、鲁两国都可以望见泰山。B近望泰山,似乎上苍将世间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凝聚起来而赋予泰山了,向阳面与背阴面,由于山势高耸出奇,而被分割得一清二楚。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C近看,山中层云缭绕,心胸为之激荡,一直看到黄昏时刻, “归鸟”投林还巢,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但诗人仍

7、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D最后,诗人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充分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9、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前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突出其高大;后句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峻。B 颔联中,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颈联由远观到近看,写出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D尾联由望岳想像日后的登岳,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0、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

8、的情怀。B颔联写江水浩淼、视野开阔的景色。 “阔”写出了江面的浩淼,是“潮平”的结果;“悬”写出船帆的安详。C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D尾联书写乡愁乡思,即景生情。诗人看到大雁都飞回洛阳了,自己家乡亲人还是没有书信寄来,感到很惆怅。11、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军来汹汹,像黑云似的压上城来,城墙都被推到了。守城将士的铠甲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射向那“黑云” 。B战斗是何等激烈啊:凄厉的号角声战栗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被鲜血染过的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C援军冒着严寒, “半卷”着红旗星夜行军,悄然来到易水,出其不意

9、地袭击敌人。D将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12、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敌军似黑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B诗中通过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铺写了战地阴寒惨切的气氛。C 寒风卷动着红旗,援军悄悄到达易水,鼓皮被霜湿透,鼓声低沉。D 全诗赞颂了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战斗意志和报国的决心。13、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枯藤”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黄昏时分的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B “小桥”句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

10、成鲜明对照,使游子陡生欢乐之感。C “古道”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14、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成沦陷,一派残败的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未落入叛军之手) ;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花草树木照样长得繁密茂盛。B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伤感。C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的一场大火持续不断,一直到了眼下的三月;很久得不到家人的音信,一封普通的家信抵得上“万金” 。D头发早就白了,而经过战

11、乱的煎熬,变得越来越稀少,用手抓一抓,发现少得简直就插不住簪子了。15、对春望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都沦陷,城池残旧,山河依旧,但城中草木丛生,使处于凄然中的诗人感受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B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迫切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消息。C愁绪缠绕,诗人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其苍老忧愁之态可以想见。 D这是一首意蕴深沉的爱国忧民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怀念。16、对西江月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以动衬静,

12、写出山村的宁静。B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 。C天上挂着寥落的疏星,山前落下轻微的阵雨,这清幽、恬静的氛围中别有一番情趣。D转了一个湾,过来一条小桥,意想不到那林边的茅店不见了。17、对游山西村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苦的农民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邀请老朋友来庆祝一番,乡风多么醇厚。B看到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诗人心情特别喜悦。C村里人正吹箫击鼓准备着社日祭祀土地神,他们穿戴朴素,保持着浓厚的乡俗。这种求神拜佛的陋习,诗人感到惊讶。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

13、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18、对游山西村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笑农家酒味薄,但他们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特别是在丰收年景。B山间水畔,景色优美。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这正是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是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村里人穿着朴素的衣服,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因时代局限不免对封建迷信的信奉。D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19、下列对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雁向衡阳飞去,秋天早有寒意;没有村舍炊烟,只

14、有朔风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关山重叠,暮霭苍茫,在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紧闭城门。B将士们借酒消愁,虽然思乡,但也没有忘了“燕然勒功” 。C有家难归、功业难成,将士们都没有睡觉,他们听着哀婉动人的悠悠笛声,只见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D最后一句,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愤懑不平,也表达了反战、厌战情绪。20、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支沉入泥沙的断戟,虽历经许多岁月,并未完全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认出它是前一朝代即隋朝的遗物,顿生“思古之幽情” 。B要是没有东风,孙、

15、刘联军必败无疑,那么,孙策的夫人大乔、周瑜的夫人小乔就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供曹操享用了。C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真可谓别出心裁。D后两句用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靠明经而入仕,率兵勤王已有四年,但像自己一样忠心抗元的人很多,只是兵器很少。B 颔联写由于“干戈寥落” ,导致了“山河破碎”的悲惨局面。在此情势下,一个以勤王护国为己任的朝廷重臣,也就成了亡国孤臣,无所依附。C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加以渲染,写出了身置九死一生境地的险恶形势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D尾联这句千古名言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22、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用“如聚” 、 “如怒 ”,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壮观,并寓兵家必争之意。B “望西都,意踌躇” ,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 感叹战祸之深重、灾难之巨大。C “伤心”两句,用“伤心” 统领所见:过去雄伟的秦宫汉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D最后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