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168222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常见症状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 发热 概念 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2、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 (一)感染性: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 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 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组织坏死与

3、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 (三)不明原因: 如感染后低热: 1).低热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体温调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所

4、致; 2). 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3).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发病机理】 各种致热原激活白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释放介质,致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l作用在运动神径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寒战、肌痛)产热增加; l作用在交感神径皮肤血管收缩,(表现为苍白、畏冷、汗少)竖毛肌收缩,(表现为鸡皮疹) 结果: 体温升高。 【临床表现】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C左右, 生理性体温升高儿童较成人高;下午体温较早晨较;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剧烈运动、进食或劳动后体温稍高。 (一)临

5、床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3-38C 中等度热 38.1-39C 高热 39.1-41C 超高热 41C以上 体温中枢的神经元对体温超过42C没有反应. (二) 发热过程: 分为3个阶段 1. 体温上升期: 临床表现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并干燥无汗,并出现鸡皮疹。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骤升型:体温在几个小时内达到39-40C或以上, 常伴寒战,小儿易伴惊厥 。见于疟疾,犬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缓升型:体温于数日内逐渐达到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所致的发热。伤寒初期体温为阶梯状上

6、升。 2高热持续期: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内,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为数周。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 临床表现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 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 临床表现出汗多,皮肤潮湿。 体温下降有两种方式 骤降: 数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伴有大汗。骤升者多骤降。 渐降: 数日内体温降至正常,伴有微汗。缓升者多缓降。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发热病人所特有的体温曲线。 常见热型有 1.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以上

7、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数日),班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数周)。 2弛张热: 体温常在39C以上, 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 间歇热: 高热但体温骤升骤降, 热与无热反复交替,热短持续数小时,无热长可持续1天至数天,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周而复始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

8、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等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若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伴随症状】 1) 伴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伴结膜充血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班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3)伴单纯疱疹多出现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4)伴淋巴结

9、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结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淋巴瘤及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5)伴肝脾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及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等。6)伴出血可见于重症感染及其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感染,班疹伤寒,败血症等.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7)伴关节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风湿热,结缔组织兵,痛风等 8)伴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班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9)伴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

10、炎,班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六 检查要点 1 观察面容 2 重点检查 皮肤 淋巴结 肝 脾 3 实验室与器械及其他检查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咳嗽,咳痰: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咳痰是将气管、支气管或肺泡渗出物 (浆液、粘液、血液、尘埃及坏死组织)排出。咳痰是一种病态现象。 不利:可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等。 有利: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管内异物。 发生机制:咳嗽是由于延髓咳嗽中枢手刺激引起,来自耳,鼻,咽,喉,支气管,胸膜等感受区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该中枢再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即喉下

11、神经,膈神经和脊髓神经,引起咽肌,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的运动来完成咳嗽动作。 【 病因 】 (一)咳嗽 1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粘膜受到(气体 ,炎症,粉尘,出血,肿瘤,异物)刺激时均可引起咳嗽。 肺泡内分泌物在排入小支气管时才能引起咳嗽。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 2胸膜疾病: 胸腔炎或胸膜受刺激如自发性气胸或胸腔穿刺等均可引起咳嗽 3心血管疾病: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或肺水肿时,肺泡及支气管内有浆液性或血性渗出物,可引起咳嗽。右心或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时也可引起咳嗽 4中枢神经因素: 皮质发出冲动传至延髓咳嗽中枢。如皮肤受冷刺激或三叉神经分布的鼻粘膜及舌咽神经分配的咽峡部粘膜手刺激

12、时,可反射性引起咳嗽。脑炎,脑膜炎时可出现咳嗽。 (二)咯痰 正常支气管粘膜分泌少量粘液,当各种原因使分泌物增多,渗出物增多均可引起咯痰。 【 临床表现 】 1咳嗽的性质: 1) 干性咳嗽:无痰或少痰; 出现在疾病早期; 常见病咽炎,气管炎,胸膜炎,结核,肿瘤等; 2) 湿性咳嗽:带较多痰液的咳嗽; 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扩,肺脓疡,空洞型结核。 2. 咳嗽的时间与规律: 1) 骤发: 常见病上感,吸入异物或刺激性气体; 2) 阵发性: 常见病异物,哮喘,淋巴结结核,肿瘤,百日咳等; 3) 长期慢性咳嗽: 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症, 肺脓肿及肺结核; 4) 晨咳或改变体位时咳嗽

13、: 常见病慢支,支扩,肺脓疡(痰多); 5) 夜间咳痰增多: 常见病左心衰,肺结核。 3.咳嗽的音色: 1) 咳嗽声音嘶哑多为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2) 鸡鸣样咳嗽,表现为连续阵发性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声多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 3) 金属音咳嗽因纵隔肿瘤,主动肿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器官所致的咳嗽; 4) 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4.痰的性质和痰量:可分为粘液性,浆液性,脓性和血性等 粘液性痰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大叶性肺炎的初期; 浆液性痰见于肺水肿; 脓性痰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血性痰见于呼吸道粘膜受侵害;

14、 痰量增多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支气管胸膜痰; 且排痰与体位有关,痰量多时静置后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物质; 痰恶臭厌氧菌感染; 痰白粘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真菌感染; 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提示棘球蚴病; 粉红色泡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 如果日咳数百至上千毫升浆液泡末痰还需考虑肺泡癌的可能。 【 伴随症状 】 1). 伴发热: 感染,结核; 2). 伴胸痛: 累及肺膜 3). 伴呼吸困难: 喉头水肿,喉肿瘤,重症肺部疾病,肺水肿等 4). 伴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脓肿,二尖瓣狭窄 5). 伴大量脓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 6). 伴有哮鸣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等。 7). 咳嗽伴有杵状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等 【 检查要点 】 1. 着重心、肺检查 心尖区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二尖瓣狭窄 叩诊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