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6723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摘要: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产业内部结构则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临多隐忧,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当前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关键字】: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

2、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地区的产业内部结构则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进程中,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国的盛衰荣辱,决定着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关系化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日本和英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面临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严重不足的困难,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强国,其奥秘就在于充分发挥了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推动产业结构合乎规律的转换中求速度、求效益。相反,曾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却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在上世纪 20年

3、代进入经济的“黑暗”时代。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且能及时调整,就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亦然。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得出极富创见的结论。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转换率越高,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迅速等。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加快经济增长的现实要求。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面临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 广东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珠江三角洲地区一马当先,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东西两翼与山区亦呈现出加

4、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下同)经济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呈现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具生机与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珠三角的龙头地位得到提升,与港、澳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市场机制得到创新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1.1 珠三角重点突破,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先锋与主力。1.11 经济总量迅速增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978年,珠三角生产总值为97.53亿元,1990年达到992.94亿元,新世纪后步入快车道,2000年完成生产总值8421.32亿元,2005年为18244.46亿元,2007年又达25

5、606.87亿元。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为5493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5.7%.同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6909.74亿元,比1978年增长666倍,年均增长2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61.00亿元,年均增长22.8%;更新改造投资865.52亿元,年均增长27.5%;房地产开发投资2007年达2237.5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88.8%.一批大型项目投资建设完成或进展顺利,惠州中海壳牌石油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深圳岭澳核电二期工程正在大规模建设之中,投产后将为广东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广州已经开通了4条地铁线路,累计建成开通线路达59.3公里,其他各条线路正在建设;广州大学城建设进展

6、顺利,2005年秋季已进驻第二批学生;一批电力、邮电、高速公路、港口等大型投资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1.12 工业先行服务跟进,结构优化换代更新。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7年,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019.76亿元,占全省份额的85.2%;其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合计、利润总额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46898.67亿元、34648.51亿元、2609.55亿元和1123.03万人,占全省份额的87.0%、87.0%、84.6%和85.9%.200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最大50家工业企业的前10家有9家落在珠三角地区。1978年至2007年,珠三角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

7、1978年的28.3:47.2:24.5,调整为2007年的2.4:51.0:46.6.一大批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快速成长,如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高技术含量工业企业的迅速扩大,使珠三角工业产业结构向不断优化的方向转变。一些高端工业产品如广州本田公司的小轿车,华为、中兴公司的通信设备,美的、格力公司的家用电器,安利公司的日用品,广州宝洁公司的日用化工产品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珠三角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占GDP比重则由1978年的24.5%上升为2007年的46.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54.3%提高到2007年的83.8%

8、.一批新型服务业如会展业、文化产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似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州、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2007年达到4152.54亿元和3389.87亿元。分别占全省份额的30.9%和25.2%. 1.13 市场销售畅旺,社会商品丰富。2007年,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1.78亿元,比1978年增长195倍,年均增长20.0%.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1.6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1978年的49.9%提高到2007年的73.7%.市场化建设加快,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全省亿元以上市场大多落户珠三角,2007年珠三角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55个,占全省亿元市场个数的81.7%.其中

9、,广州118个,佛山42个,深圳35个,分别占全省的37.8%、12.8%和12.1%.全省总成交额列前10名的亿元市场有9个在珠三角地区。 1.14 出口规模名列前茅,外资利用成效显著。2007年,珠三角外贸出口总额达3540.85亿美元,是1978年的892倍,年均增长26.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5.2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从1978年的28.6%提高到2007年的95.9%,比1978年增加67.3个百分点。深圳市继2005年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出口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后,2007年出口再创1685.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5.6%.其次东莞、广州和佛山的出口,

10、2007年也分别达到602.01亿美元、379.02亿美元和261.90亿美元。珠三角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香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台湾。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如手机、数据处理设备、显示器、电视机、摩托车等;传统产品有纺织品、服装、家具、塑料制品和鞋类等。 1979-1999年,珠三角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06.1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的63.8%.2000年至2007年,珠三角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958.65亿美元,占全省份额的88.8%.投资方向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国际金融、保险、物流、广告等行业成为外商投资的新领域。2007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60家

11、在广州投资。大量外资注入房地产、金融、会展、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极大地增强了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2007年广州批准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达246个。 1.15 财富积聚大幅上升,居民生活富裕。珠三角经济的飞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税收来源,增加了居民的财富与收入。2007年,珠三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82.01亿元,比1978年增长87.6倍,年均增长1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1978年的53.8%上升到2007年的67.6%.2007年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和珠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592

12、.78元、28209.41元、22469.22元、21112.15元和20515.53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89.8%、59.4%、26.9%、19.3%和15.9%.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2 珠三角地区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从横向比较,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面临诸多隐忧,城乡和区域差距扩大,影响科学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改变等。这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使广东全面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1.21 珠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13、被视为是“世界制造基地”。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珠三角原有的体制机制灵活优势基本消失。珠三角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粗放型发展方式未根本改变而难以为继。目前各种污染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相当紧缺,且珠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中并未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同质竞争现象相当严重。工业结构雷同成为珠三角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难点和障碍。从工业行业完成产值情况看,排在前 10位的主要工业大类 ,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 60%,与区内其他主要市相比,同构率也都超过 60%。产业同构现象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地区产值,但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产业同构现象不仅不利于良好竞争环境的形成 ,而且导致区域抗风险能力下降。1.22

14、 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受国内、国际市场供应的影响以及重工业化的加速,珠三角资源、环境双约束和经济增长矛盾不断加剧,近年几番遭遇的“油荒” 无不向珠三角地区拉响能源警报的信号。仅2007年,从省外净调入或进口能源17731.92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 80.9%。随着能源消费对国际、 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加之近年价格高企,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连续6年出现“剪刀差”, 2007年达到 2个百分点, 2008年17月扩大到5个百分点,这样不仅压缩了本省企业的获利空间,而且给后续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全省实际建设用地已突破2010年用地规模 255.3万

15、亩,珠三角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建设用地凸显有建设项目而无地可用的窘境。1.23 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国际粮食、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高位波动等。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 IMF将世界经济增速从5.2%下调至4.1%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下调至1.5%。从横向比较,仍存在一些不足。世界初级产品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国际粮食和原油期价频频突破历史高位。外向度高达 170%的广东经济能源资源匮乏,一次能源自给率不到10%,对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高度依赖。放缓的世界经济、高企的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和不断

16、加剧的贸易摩擦对珠三角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成直接威胁。124 核心技术缺乏,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不仅给珠三角经济和产业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且成为珠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19792006年底,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已达2000多亿美元,外商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注册的企业达5万多家,其中制造业就达4万多家,世界 500强跨国公司在广东投资的176家,设立了581家企业。就引进技术一项就花费了几百亿美元。大规模的引进外资,抓住机遇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推动珠三角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出点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从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看,重引进资金、项目 轻引进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外资企业的产业技术转移战略看,只转移产业链的低端、低技术环节,不转移产业链的高端、高技术环节;只把珠三角当成加工装配基地,不把其当作研发基地,在珠三角建立了研发机构的外资企业屈指可数 (根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统计,由外企建立的研发机构仅262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