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4735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德胜河沿岸工业遗产为例姓名:蒋碧瑜 学号:2006734139 班级:06旅游管理(1)班1.研究综述1.1 工业遗产及相关概念1.1.1工业遗产的概念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简称TICCIH)给工业遗产下的定义为: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这些遗留物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留物具体由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处理精炼遗址、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

2、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造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比如住宅、宗教朝拜地或者是教育机构都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1。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给工业遗产下的定义为: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工业遗产代表着工业时代的文化,具有历史、社会、建筑、科技等价值,这些遗产除了用于工业生产与储存的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传输、使用的设

3、备等物质遗留物以外,还包括了工业进程中的生产技术、工业文化、生产过程、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非物质因素。1.1.2工业遗产的价值(1)历史价值。工业遗产见证着曾经的工业活动,每一项工业遗产都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工业技术、工业组织、工业文化等,都是无法替代的3。因此,透过这些工业遗产,我们可以重现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等。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乃至时代的变迁。从工业遗产中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是其他遗产所不能替代的。它为世界史、国别史以及地方史志的研究,为工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史实凭据4

4、。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留与保护,可以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2)科学价值。工业遗产是特定时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见证,所有的建筑和设备设施都是那个时代科技的反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新的飞跃。而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因此,科学价值在工业遗产价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工业遗产中的厂房、机器和生产线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既能帮助人们认识工程技术原理、生产工艺流程,激发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的热情;也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传统老旧工业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等对环境有害的负面

5、影响,使工业遗产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服务于大众5。(3)艺术价值。工业建筑物、设备设施表现出的鲜明产业特征与艺术表现力,能带给人们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工业遗产中的建筑一般体现了某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和特征,这对学习和研究特定时期的建筑设计与审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改造后的工业建筑物同样具有与别不同的艺术价值。如北京“798”工厂,经过简单的装修后,成为艺术家的天堂,成为一个过去与未来、现实与理想、荒诞与正经奇幻组合的试验场。(4)使用价值。工业遗产在被保护起来后,只有对其再利用才能更好地对其实施保护及再现其价值。如德国的亨利钢铁厂改造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博物馆导游人员由原来工厂

6、的工人志愿者担任,大大增强了其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激发了工厂周边社区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使整个旅游区具有一种良好的旅游氛围。这样的改造,可以让人们在参观、旅游的过程中了解这一工业遗产的历史,激发人们对更多工业遗产的保护。1.2 国外工业遗产的研究国外对于工业遗产及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英国于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 Archaeology)。工业考古学不同于一般出土文物的考古,而是强调对近250年来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物质性的工业遗迹和遗物的记录和保护6。但是从工业考古发展到工业遗产保护,却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1955年,英国学者M.里克斯(Mi

7、chael Rix)在史学爱好者(Amateur Historian)上发表了题为“Industrial Archaeology”的文章,他号召研究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遗存进行调查、保护与研究7。20世纪60-70年代,工业遗产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组织,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学术界纷纷成立了工业考古组织,研究和保护工业遗产。1978年,在瑞典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它标志着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始迈上全球化合作的道路。至此,国际上将工业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统一为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

8、员会在俄罗斯召开了第12届TICCIH会议,会上通过了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该宪章是有关产业遗产保护最为重要的国际宪章。至此,除建筑师、工程师外,技术史学者、博物馆专家、保护运动的研究者也加入这一领域。对与产业遗产有关的记录、档案与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和信息交流,推动了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8。2006年4月18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的主题确定为“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这是一种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遗产中的工业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标志着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新阶段的开

9、始9。1.3 国内工业遗产的研究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引起学者的注意,且主要是介绍西方工业建筑遗产案例。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最先引起重视的工业遗产类型是衰落的城市码头工业区。进入新世纪,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逐渐增多起来,学者们主要从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景观规划设计几个角度进行研究10。可以看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2006年4月18日,也就是在世界文化遗产日的这一天,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江苏省文物局和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江苏

10、省无锡市举行,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提出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这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公众也开始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有所了解。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对各有关单位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提出要求,号召和组织相关部门着手进行工业遗产普查活动,要求各地区在建设中一定要把工业遗产的保护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1。并指出,“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

11、自此,我国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尚未形成系统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和价值分析这两个方面,也有对国外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进行介绍的,如刘会远和李蕾蕾就介绍了德国工业旅游的典型案例12,阙维民教授介绍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缘起、保护与管理的现状等13,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在对工业遗产的价值分析方面,寇怀云从工业遗产的产生背景和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基础着手,分析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明确提出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技术价值的保护,建立了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和保护评价体系,并从方法论上给出了技术价

12、值保护的思路14。另外,刘翔也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和使用价值五方面解释了工业遗产的价值意义并建立价值评估体系15。但总的来说,人们还是偏重于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而这又可分为旅游和建筑这两个方面。(1)从旅游角度进行研究。如闾贵平等分析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思路进行探讨16,郑岩等对东北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等17。(2)从建筑角度进行研究。如袁筱薇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系列较为全面的,用以实行工业遗产的维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得出一套适合中国的技术路线18,连波提出了工业建筑遗产新的改造方法和策略,以期实现创造社会效

13、益和节约社会资源的双赢局面等19。1.4小结西方的工业发达国家对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从1955年开始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后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研究己较为深入,多从细处入手,层层剥离,对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比较透彻,得出的结论很人性化并且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20。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实践才刚刚起步,理论研究历史短暂,整体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加之国内城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粗放型特征明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研究任道重远21。在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在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的同时

14、有所创新,健全理论研究体系,探求能够与城市建设发展融为一体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工业遗产保护只有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宽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22。2 研究设计2.1 选题背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50多个年头。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使城市面貌发生着极大地转变,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工业设施随处可见,人们为工业大发展欢欣鼓舞,因为它记载了人类历史重要的一页。然而,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纷纷倒闭,高新产业逐渐取而代之,工业设施不断被遗弃和荒废,传统工厂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迫使人们思考这些工厂及工业设施的

15、出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传统工业遗迹越来越具有“化石标本”的意义,传统工业文化逐渐成为工业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价值大大增加23。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工业遗产被保护起来,并以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等模式被再利用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而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起步较晚,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生锈的高炉、破旧的厂房、废弃的设备是肮脏的、丑陋的、破败的、消极的,不少工厂及工业设施遭到拆除。2006年国际文化遗产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的举行及无锡建议的通过,把工业遗产保护观念带给中国公众,中国的工业遗产开始被公众所重视,国内学者对工业遗产保护与

16、再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顺德容桂德胜河沿岸存在着大量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也曾面临被拆除的危险,有些老厂房甚至已经被拆除了。2007年12月,来自广州美院的画家罗灵,上书佛山市长陈云贤和副市长邓伟根,希望政府将拆迁方案进行调整,停止拆迁这些老厂房,同时建议政府将这些老厂房进行转化,建成文化产业创意园,为顺德产业服务。2008 年10 月18 日,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顺德区文体局主持召开研讨会,讨论“地方性语境与城市再生的文化策略顺德容桂沿江工业遗址保护和发展”,与会专家均认为德胜工业创意产业园完全具备转化为文化创意园区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园区内老厂房经过转化后,将加快顺德乃至佛山的城市化进程,并有望成为顺德城市发展的新“名片”。2.2 研究意义 本文对工业遗产的研究,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