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14735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省三校(、、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2019年三省三校一模考试语文答案1.D.(A.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和“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因果关系。B.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选项缺少“主要”二字。 C.张冠李戴,原文第七段中写朱熹访问张栻,属于“会讲”而不是“讲会”。)2.C.(无中生有,本文并未“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3.A.(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

2、禄而已也”一句里“徒”字的含义是“只,仅仅”。)4.D.(概念混淆。原文是“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较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5.D.(A.原文“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并非“完成技术储备后进入路试阶段”B.原文“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并非“保持超载低价状态” 。C.原文“在未来交通解决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可见“无人驾驶”并非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6.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更短时间内得到

3、普及,并给物流业带来极大便利,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谈到了技术、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应建立并完善以5G技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链;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要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还需要向脑认知和神经科学汲取智慧。7.B.(“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不是暗线。)8.第一次咳嗽:爷爷因家中贫困无力承担姐弟俩的上学费用而忧愁;第二次咳嗽:爷爷已下定决心用卖小牯子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因要卖掉小牯子而感到痛苦、不舍;第三次咳嗽:因终于了却了心事而激动;同时也为吴老大对自己一家的帮助而感动。(每点2分)9.朴素亲情:为让姐弟二人上学,爷爷生病也舍不得

4、花钱去医院治疗。诚信厚道:被卖出的小牯子自己跑回来,爷爷与父亲打算将它主动送回。仗义善良:清水村的吴老大同情与帮助我们一家人。(答出1点给2分,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10.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11.A.(礼部没有官吏任免的职能。)12.C.(从文章中“及驾返通州”可知,皇帝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皇帝是没有听从“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宸濠”的建议。)13.(1)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明年、驾旋

5、、戎服、郊迎各1分,句意1分)(2)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奋然、悖、隳、与各1分,句意1分)14.A(“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错误)15.第一首诗: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以触觉写雪:雪后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以视听结合写雪: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写出了雪后的独特感受。第二首诗:以侧面描写写雪:“马亦惊”写雪后天地一片银白,马也因此而惊。“我先行”写出“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通过作者行为写雪后景色之美。以虚

6、写雪,想象雪晴之后,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场面。想象自己留宿寺中,等待听雪融化时从屋檐上和竹叶上滴落的声音。(每首诗手法、叙述、分析各1分)16.(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7.B(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在徽宗死后人们对徽宗所下的结论,所以应填“盖棺论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第二空强调的是不认同徽宗的理政才能,应填“不以为然”。不

7、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第三空写伊沛霞与传统史官观点不同,脱离了“以史为鉴”的窠臼,故而填“不落窠臼”。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第四空形容伊沛霞的作品与众不同,人们看了感到新鲜,而不是赞赏她写得出色,所以应填“耳目一新”。)18.C(括号前面的句子陈述的是徽宗在当时受到人们喜爱的情况,主语应为其他人,而AB两项陈述对象为徽宗,故而排除AB项。D项不符合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故而排除D项。)19.D(A项“西方学术”是主语暗换,B项“突破”和“视角”动宾不当,C项分句逻辑关系不当。)20.(1)七夕(乞

8、巧节)“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4)除夕(除夜)“残腊即又尽”,“残腊”,农历年底;再由“两岁欲平分”,可知是除夕。(5)“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答哪个都给分)。21.答案示例:第一副:一带一路引领潮流互信互惠 百国百族创新局面共

9、荣共赢 或:一带一路共荣共赢创新局面 百国百族互信互惠引领潮流第二副:千年丝路中欧班列风驰电掣 万里海疆经贸巨轮东往西来(每联内容、结构、平仄各1分) 22.参考2018年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毛澄,字宪清,江苏昆山人,擅长写文章。考取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名,授职修撰,参预编写会典成书后,进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登基以后,进升他做左庶子。曾当过礼部侍郎。十二年(1517)六月,被授予礼部尚书。那年八月初一,武宗便装外出游玩,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武宗)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留不回。毛澄等频繁上书谏劝,都不予答复。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

10、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刚刚回到京城,就晓谕礼部说:“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被派到两京,并前往山东瞻仰东岳,祭祀孔圣人,为百姓祈求幸福。”毛澄等大吃一惊,又和大臣们一起上书说:“陛下凭借天地的儿子的身份,继承祖宗的大业,九州四海只知道陛下有皇帝的称号。现在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因为皇储还没有确定,想求告普天下的名山大川,用以祈求神灵暗中相助,那么派遣使臣携带玉帛前去,足够表示您的敬意了。何必亲身捧着神像,献上香烛,像佛、老之徒那样做呢?”朱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

11、南征以显示军威,后来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毛澄等多次请他回北京。等返回到通州时,武宗听从江彬的话,将要立即把朱宸濠赐死。毛澄根据汉庶人的旧例,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朱宸濠。武宗没听。宦官王堂在浙江镇守,请求为自己建立生祠;西番阐化王的使臣请额外赏赐他们九万斤茶叶。皇帝答应了他们,毛澄都竭力反对,武宗又不听。武宗逝世以后,毛澄和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到安陆迎接世宗。毛澄为人端正、诚信,很有学问、品行,议论事情侃侃而谈,不屈不挠。皇帝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遣宦官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所派宦官直至跪下来给他行稽首大礼。毛澄大吃一惊,急忙扶他起来。这个宦官说:“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说谁没有父母,干什么让我不如意,请先生您一定改个主张。”接着拿出一袋金子送给毛澄。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他接着抗言上书五六次,称病告退,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不允许他退休。二年(1523)二月,病得很重,又坚决请求,世宗才答应他。船走到兴济,他就病逝了。世宗向来敬畏毛澄,虽然(毛澄)多次违逆他,但对毛澄的恩典、礼遇并没减少。毛澄得病后,世宗派太医给他诊看,赏赐他的药物时常送来。对他的死,也深表哀悼、惋惜。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文简。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