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36151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6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国文(32课时)答案全(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国文(32课时)总 论1“大学语文”课程的前身是“大一国文”课程 。()2“双超理论”是指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教学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1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B)A、汉书B、史记C、左传D、论语2对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的人不包括(D)。A、孔颖达B、朱熹C、钱玄同D、欧阳修3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和应用。()采诗说1“经”的本义是(C )。A、儒家经典B、对经典的解释C、织物的纵线D、贤者著述2“六笙诗”是在诗经的(A)。A、小雅B、国风C、大雅D、周颂3诗经的“六义”包括 风、 雅 、颂、 赋 、 比 、 兴 。

2、()伯兮 赏析1被当作中国闺怨思妇诗的滥觞之作的是(C)。A、卫风氓B、卫风硕人C、卫风伯兮D、卫风河广2“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1湘夫人中被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是(C)。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C、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D、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2湘夫人中没有提到的香草是(D)。A、荪B、杜衡C、杜若D、紫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中“张”的解释应该是(A)。A、张挂B、施展C、放纵D、分开4“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中“澨”的意思是河水。()5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

3、洞庭波西木叶下 ”句被称为千古“秋兴”之祖。()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1古代散文中不包括(D)。A、散体文B、骈体文C、赋文D、韵文2先秦散文包括两大类,一是 历史散文 ,一是 诸子散文。()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1道德经一书的核心是(A)。A、道B、德C、自然D、无为2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不包括(C)。A、易经B、道德经C、大学D、论语3关于道德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D)。A、韵散结合B、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C、语言凝练精妙D、较少用格言警句4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5“道 ”在老子中出现了六十多次老子内容、艺术1“

4、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出自下列哪部作品?BA、论语B、道德经C、南华经D、孟子2尚书中“德”的内涵不包括(D)。A、德行B、德性C、德政D、德心3老子章句解读的作者是(D)A、陈永栽B、黄炳辉C、冯达甫D、陈永栽和黄炳辉4“曲则全,枉则正。”严复说:“曲,一部分也。” ()5曲则全这一章集中讨论人的道德修养。()曲则全为天下式1“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全”在这句话的意思是(D)。A、完整B、遍C、都D、全身保命2“不自是,故彰”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曲则全“不自见”1“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

5、免于咎。”出于(B)。A、老子B、庄子天下C、孟子D、论语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1庄子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有(D)篇。A、15B、11C、9D、72庄子继承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学之道1“四书五经”中“四书”包括(D)。A、尚书B、诗经C、春秋D、中庸2“五经”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汉乐府总论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D)。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2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D)。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D、阐发重

6、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3谏逐客书中四君得到人才的故事中没有(B)。A、缪公用客卿B、威王用孙膑C、孝公用商鞅D、惠王用张仪4谏逐客书中所举故事中有一个是“惠王用张仪变法治国遂霸西戎”。()5谏逐客书劝谏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历史和巧妙的比喻论证,避免就事论事和自我表白。()饮马长城窟行赏析1对“乐府”解释正确的是(D)。A、管理音乐的机构B、汉代的乐府诗C、唐代的新乐府D、以上都对2乐府诗集中将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归入(A)。A、鼓吹曲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清商曲辞3以下不属于乐府诗集的作品是(C)。A、长歌行B、陌上桑C、伯兮D、十五从军征4乐府诗集是一部 上古至唐五代 时期

7、的乐章和歌谣总集,也是现存成书最早、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集。()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乐府诗集“征引浩博,援据精神”。()古诗十九首总论1“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遗”的意思是(B)。A、丢失B、赠送C、余、留D、抛弃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下一句是(C)。A、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B、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C、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D、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3“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句诗的押韵情况是(B)。A、平声韵B、入声韵C、仄声韵D、没有押韵4“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鲤鱼”是指自然界中的鱼。()5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的主题是征夫思妇。()行行重

8、行行赏析1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是“五言之祖”的是(D)。A、诗经B、乐府诗集C、古诗D、古诗十九首2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有“(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这句话是(C)说的。A、刘勰B、钟嵘C、陆时庸D、王世贞3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建安诗歌1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层次是(C)(C)(C)疑虑宽慰。A、久别、远别、叙别B、远别、叙别、久别C、叙别、远别、久别D、远别、久别、叙别2行行重行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不包括(D)。A、叠词B、虚实相结合C、浓厚的抒情气氛D、运用典故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用重叠可以加重语气。()曹操及其诗1关于建安文学繁盛的原因,

9、表述错误的是(B)A、时代环境的刺激B、儒学的繁荣C、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D、领袖的提倡2不属于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D)。A、孔融B、曹丕C、徐干D、袁宏道3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蒿里行赏析1“三曹”中诗风古直悲凉的是(D)。A、曹丕B、曹彪C、曹植D、曹操2鲁迅评价曹操的诗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陶渊明及其诗1曹丕一共写了(B)首燕歌行。A、1B、2C、3D、42“茕茕”一词最早出自于(C)。A、燕歌行B、陈情表C、楚辞九章D、诗经3使七言诗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是(D)。A、四愁诗B、战城南C、东门行D、燕歌行4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

10、整的七言诗。()5燕歌行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情景交融。()读赏析1“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苏轼对古代诗人(A)的评价。A、陶渊明B、谢灵运C、沈约D、曹丕2(D)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A、梅花B、莲C、桃花D、菊3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王粲1“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是曹植为“建安七子”中的(B)所写的诔辞。A、刘桢B、王粲C、阮瑀D、徐干2王粲所作诗赋语言清丽,情调悲凉,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誉之为“七子之冠冕”。()楼址考订1关于登楼赋的楼址所在,目前较为学界接受的是(A)。A、麦城说B、襄阳说C、当阳城说D、江陵城说登楼赋

11、赏析(上)1“揽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中“仇”的意思是指(B)。A、仇敌B、匹敌C、深切的怨恨D、同伴2“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中“弥”的意思是“面临”。()登楼赋赏析(中)1“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这句话中有(C)个典故。A、1B、2C、3D、42王粲在荆州的十六年中,始终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登楼赋赏析(下)1登楼赋的第三段押的韵是(C)。A、平声韵B、仄声韵C、入声韵D、平声韵和入声韵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出自于论语。()总论1盛唐诗的主要特点不包括(D)。A、声律风骨具备B、句法浑涵C、田园山水诗占很大比重D、偶有边塞诗2王

12、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引用过哲学家尼采的话。()王维与其诗1“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B)对王维的评价。A、王国维B、苏轼C、鲁迅D、李白2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容诗、画、意为一体。()王维终南山赏析1终南山这首诗中最受后人称赞的一句是(B)。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2终南山这首诗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王维渭川田家赏析1渭川田家这首诗中(D)没有运用对仗的手法。A、首联B、颈联C、尾联D、颔联和颈联2渭川田家中有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高适与其诗1(C)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A、塞下曲B、别董大C、燕歌行D、蓟门行五首2唐才子传中“少性拓落,不拘小节”是对高适的评价。()燕歌行背景1张守珪大战契丹到朝廷报捷,皇帝设宴款待并赋诗(C)一首。A、睢阳酬别畅大判官B、宋中送族侄式颜C、平胡D、燕歌行2高适的诗集里有三首诗是跟张守珪有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