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28257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史2思考题名词解释:1、“第三种人”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 年至1932 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

2、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2、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

3、: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4、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文艺主张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表作是民族主义文

4、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民族主义文学的中心意识民族意识,实质上是封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煞阶级斗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著文揭露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5、“与抗战无关论”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重庆中央日报主编的副刊平明面世,他在编者的话里说:“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虽不能说他在宣传文学与抗战无关,但他对抗战文学的态度,却不无偏颇之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判。郁达夫的关于抗战八股的问题既充分肯定文

5、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6、“战国策”派别战国策派:该派是1940 年前后出现的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义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表现狂欢的色文学的轨道。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是其创作标本。7、新歌剧五四以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

6、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十余部儿童年歌舞剧及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1934年,田汉词)为其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其进一步发展,而大型歌剧白毛女(1945)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成型。8、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 年11 月上海沦陷至1941 年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

7、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9、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

8、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10、财主底儿女们 “七月派”重要小说作家路翎的长篇小说,共分为两部,分别出版与1945年和1948年。小说以“一二八”事变至“苏德战争”共10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苏州首富、大财主蒋捷三一家的分崩离析,着重描写了财主的儿女们不同的生活道路和命运归宿,力图挖掘并表现出财主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战争年代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11、雅舍小品P355收录了梁实秋19401947年创作的34篇散文。“雅舍”是作者抗战时期在四川躲避战火时的居室名称。散文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随缘淡性的名士

9、之风。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却令人在最短时间内去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文字圆熟、幽默,趣味性强。12、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会议。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

10、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一、茅盾1、茅盾小说的代表作。 1222、蚀三部曲的主题意蕴。(1)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中篇。茅盾创造了一个个独特而又着内在联系的人物,从苦闷到热情,从热情到动摇,从动摇到幻灭,这是蚀中每一个主要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 (2)在时代的阴影的笼罩下,他们难以挣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种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他们都失败了,笼罩着作品的是阴暗、压抑甚至让人感到窒息的极端悲观的气氛 3、分析吴荪甫和赵伯韬的形象。 126-127(1)吴荪甫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野心勃勃,精明果断,有手腕,具有极强

11、的冒险精神。“魁梧刚毅、紫脸多疱”,俨然“就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另一方面,由于生不逢时,遭遇一系列的困境,这个自命不凡、倔强好胜的男人又表现出软弱来 (2)茅盾在塑造吴荪甫这个人物时,突出了其性格的阶级性内涵,这就是其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要发展民族工业,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有着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他们又与之妥协,共同仇视、镇压革命运动(3)吴荪甫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试图艺术地表现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这一认识,从而反驳“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2、的论点 (1)作为吴荪甫的对立面,赵伯韬是一个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是上海滩上为所欲为,兴风作浪,成为公债市场上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魔王;作者还揭示出他骄奢淫逸的性格 (2)通过这一形象,作者想让人看到1930年代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业的侵吞与摧残以及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的事实,同时也表明吴荪甫的惨败是有其必然性的 4、子夜的艺术特色。 127(1)子夜从几条线索(公司、公债市场、工厂、农村、家庭)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金融公债市场的起落,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工厂和都市的工人运动是另一条线索;知识分子和女性群体所形成的“新儒林外史”是第三

13、条线索;双桥镇是的世态和农民运动是第四条线索)互相之间平行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网状的结构。在写法上主次分明,各条线索围绕主线交错着向前发展,疏密相间,穿插得当 (2)茅盾十分重视心理描写,子夜突出地表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外,小说在心理描写上也用了很多笔墨。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冷静的心理分析;还明显地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 5、什么是“社会剖析派”小说?(1)社会剖析派作家把现代小说的描写艺术和社会科学的精密剖析出色地融合起来,力图对社会生活作出总体的再现,全貌式的再现(2)子夜的一个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在于,“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社

14、会剖析小说”。(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3)吴组缃:樊家铺一千八百担,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艾芜的山野 二、沈从文1、简述沈从文的小说创作道路。(1)1922年夏到1931年秋,沈从文走完了他创作道路上第一阶段的路程,这期间,他先后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新月、红黑、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这些作品后来结集为鸭子、蜜柑、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雨后及其他、山鬼、龙朱、旅店及其他、十四夜间、神巫之爱、男子须知、石子船、沈从文甲集等出版。这是沈从文创作的早期阶段。这些作品取材于两个方面:一、关于自己的乡土湘西生活的回忆与描摹;二、关于都市生活的见闻与感慨。前者在题材选择方面,留有鲁迅“以

15、乡土回忆为题材小说”的影响;后者流露出缺少人间温暖的孤独者的人生叹息种郁达夫式的内心苦闷的抒写。(2)1933年秋,沈从文来到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9月,应聘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年9月23日,沈从文接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一期问世。19311938年间,他写作并出版了二十多个小说、散文和文论集。小说中篇边城,长篇长河第一卷,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短篇集虎雏、如蕤集、八骏图、新与旧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品。这些作品展示出沈从文建造的艺术人生世界的完整构架,其中,融进了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情感爱惜、他的理想与追求。这是一部“生命”的交响乐。它由沉沦的都市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乡村世界这对比强烈的两大乐章构成。然而,这“生命”乐章的主旋律却回荡在他的乡土抒情作品中。沈从文依据湘西社会的历史发展,考察与再现了多种类型的生命形态。 (3)1946年7月,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兼任天津益世报,北平经世报、平明日报等报纸的文学副刊的编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