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25943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协调两个发展,实现全面繁荣电子讲义 目录:一、统筹城乡发展二、统筹区域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观贵在落实,但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呢?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分类。从空间上讲,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学会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从时间上讲,就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空间的维度要求我们实现发展的协调,即不能一只腿长,另一只腿短;时间的维度要求我们实现发展要实现和谐,即在时间上,要齐头并进,不能对右手关爱有加,对左手漠不关心;只有在协调和和谐的发展中,我们才能最终实现科学的发展,我们的发展最终才会有益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主

2、义。本讲主要讲述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即从空间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这一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城乡的协调发展;第二,区域的协调发展。从时间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我们留在下一讲论述。 在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形成过程中,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来考虑。这是在新世纪党从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那么什么叫做统筹城乡发展?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举措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下边让我们顺着这些问题的思路展开对科学发展观中最重要的内容统筹城乡发展的学习。 1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含义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统筹城乡

3、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综合考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支持,逐步扭转目前存在的“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局面,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城乡发展关系的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和难点是要解决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的问题,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将城镇和乡村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来,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思路突破了以往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统

4、筹城乡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是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统筹是手段,协调是目的,只有通过资源配置、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合理统筹,才能使城乡经济社会达到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无论是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需要。工业和农村、城市和乡村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和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农业和农村提供日益丰富的农产品和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另一方面,农业和农村发展又需要工业和城市

5、提供大量的工业品以及现代资本技术,为改造传统农业、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作出贡献。第二,用统筹城乡发展思路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和任务,要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和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显然,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仅仅依靠农民和农村自身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统筹全国和全社会的力量。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是保持经济平衡持续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当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些结构性矛盾的形成,都与农村居民需求不足、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

6、滞后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统筹农村、农民问题,只有农民收入和需求增加了,消费水平提高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才能得以消除,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长久的持续较快的发展。 2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与效果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近两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解决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出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措施包括:调整投资结构,大幅度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1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

7、弱问题,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的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到2003年,中央投资由100亿增加到275亿元;2004年投资281亿元。地方政府也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积极推进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此项改革按照“正税除费”、减轻负担的基本思路,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

8、特产税;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稳定。增加良种和农机具补贴,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为了调整工农发展关系,加快农业发展,使农民能增产增收,近两年中央财政还专门拿出大笔资金对良种、农机具和和农产品加工进行专项补贴。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对粮农直接补贴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文件对主产区粮食收购体制实行市场化改革,实施将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直接补贴。在农村金融领域,改革的进程也在加快。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三种产权制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四种形式(股份制银行、县级信用联社、县乡镇

9、级联社和兼并重组方式)进行。这些改革搞活了农村市场,增加了农民收益。此外,国家还增加了财政扶贫资金,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高度重视进城农民工的相关权益问题,清理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等等。 3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尽管国家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旨在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公共基础建设差距扩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

10、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衡量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基本指标。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由国家提供的,而农业、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政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与城镇的差距越拉越大。目前,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城市建设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就在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现代化之时,全国农村还有一些乡镇、行政村和许多自然村不通公路,即使通公路的行政村也有不少是典型的“晴通雨阻”路;还有1/3的村庄喝不到安全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不足一半。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

11、严重滞后。就农村教育而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质量低下,城乡差距大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也不平衡,向城市倾斜非常明显,农村公共卫生设施落后,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培训机会。导致一些基本灭绝的传染病在农村又死灰复燃。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已建立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数不足农业人口的10%。工农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食品特别是粮食安全隐患增加。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都与工农两大产业发展失衡密切相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粮食已经连续5年减产;1996年以来耕地已经减少了1亿亩以上,增加粮食生产的

12、困难越来越大,剌激粮食生产的传统政策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再用何种政策手段增加粮食生产,是新时期城乡统筹、工农协调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资源要素加速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资源要素加速向城市流动。在土地、资金大量流出的同时,农业、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到了结构和制度两方面的限制,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就业难;再加上缺乏政府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进行统筹安排,结果造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资金、土地等要素过度向城镇流动,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

13、外转移不顺畅,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增长。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工业自身积累能力和发展能力大为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多个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核心是打破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和谐的城乡发展关系,为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具体的发展对策有以下六条: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差距。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农村“多予、少取、放

14、活”的方针,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向农业和农村倾斜,通过调整财政资金和国债的投资重点,大力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城乡统筹的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以及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要求,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在城乡之间实行统筹的公共财政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既普照到城市,也能普照到农村。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从城乡协调关系的角度看,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应和城市的税制改革统筹考虑,最终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15、,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实现公平税负。但是,由于历史的原理,在短期内这一目标还难以实现。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这些改革包括继续做好财政转移支付;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加快推进县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工业;三是围绕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16、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带来的是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而城镇化引起的是劳动力和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因此,城镇化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务之急是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体系。改革城乡土地征用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的最后一道生存保障线。为了有效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要坚决贯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包括在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返回顶端 二、统筹区域发展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