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2489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OP模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东北财经大学 陈晓霞、李小玉、周欢目 录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综述22、 研究数据与模型的选择32.1 数据研究32.2 ordered probit模型设定43、 描述性分析53.1 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性分析53.2 大学生幸福感自评描述性分析63.2.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分析63.2.2基于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63.2.3基于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63.2.4基于户籍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73.2.5基于专业类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74、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结果分析84.1 变量选取84

2、.2 大学生幸福感因素回归分析104.3分性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回归分析124.4跨文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35、 讨论 15参考文献18附件118附件219.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幸福感为潜在变量,以测定幸福感程度的有序离散变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有序probit 回归模型,目的在于考察个人特征、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是对大连两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和东财经大学学生的幸福感的微观调查一手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显示,对大学生幸福感作用力最强的是外貌和与人相处的愉悦程度,这一结果不仅揭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背后的决

3、定性因素,同时进一步增进和丰富了人们对于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认识。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OP模型1、 引言1.1 研究背景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是以Wanner 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为标志。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实际80年代,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开展,同时有关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行为举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个人对于其生活质量整体评估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其幸福指数的高低

4、亦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近年来,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使得大学生群体中时不时出现一些消极的举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相关的研究无疑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使其拥有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些将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社会栋梁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1.2 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我

5、国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尊严、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均采用自评量表进行。在对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析研究中,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含:(1)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的稳定的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五因素之一外倾正相关,与五因素之一的神经质负相关。(2)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的自尊。需要注意的是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不具有普遍性,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文化中,高自尊感并不意味着高幸福感。(

6、3)反映人们对行为与后来时间之间关系的期望并反映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倾向性的归因倾向。内控者、介于内控与外控两者之间者幸福感指数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外控者幸福感较低,与内控者、介于两者之间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客观因素主要包括:(1)人口统计变量。人口统计变量只能解释较少部分主观幸福感变化。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占比并不大,可以说是不显著的,当然也不拍除由于被实德取样和来源对这一结果的影响。(2)经济状况。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有研究认为二者呈正相关,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其他时候并不显著。(3)社会支持。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

7、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较高。(4)生活事件。重要的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很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外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已进入了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开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的阶段,这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和更加广阔的思路。不难看到,挖掘新的其他的影响因素并对已有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拓展新的测评方法以促进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化和针对跨文化研究进而编制本土的测量工具这三大课题必然成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趋势。本文的研究利用因果关系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四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尝试对理工类

8、、经管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差异进行探讨和分析。2、 研究数据与模型的选择2.1 数据研究本文调查问卷设计,在选取因变量时,对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见附件1)与主观幸福感评分进行了预调查,以期主观幸福感评分能够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通过对幸福感的主观评分与综合幸福感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相关系数到达到0.719,故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幸福感的主观评分法替代综合幸福感量表。同时,问卷中加入外貌、专业、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月开销以及恋爱状况等问题作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问卷参见附件1)本次调查以大连地区两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

9、象,于2011年5月16日展开实地调查,具体样本构成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表项目调查人数类别调查人数占总体比例东北财经大学200男5010%女15030%大连理工大学300男24048%女6012%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大连理工大学的调查中,首先选择人口较为密集的综合教学楼和学生食堂进行拦截访问,在保证女生样本量达到预先设定的12%的基础之上,对最后80份进行入户调查,确保被调查的性别比与总体性别比相符合。东北财经大学的调查全部采用拦截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了集中检验。经测算,样本标准差 s0.978,样本中主观幸福感平均数为3

10、.68。由于我们这次调查的整体是N3万,而样本容量为500,因此可视n/N0.017。于是:抽样误差设概率度为 t1.96,即在95的置信区间内,推断整体的平均年龄:于是:即:求得: 与实际整体对比,获得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均值为3.60,落入置信区间内。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454份,有效率达90.8%。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和Eviews6.0软件进行分析。由于难以获得大学生幸福感的连续性数据,本文反映幸福感的数据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在分析离散选择问题是采用概率模型(Logit、Probit、Tobit)是理想的估计方法。对于应变量离散数值数大于两类的,研究时须采用有序概率模型。用

11、有序Probit模型处理多类别离散数据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有序Probit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参见William(1997)。所使用的模型为Ordered Probit模型。这一模型是将二元的Probit模型扩展到被解释变量取值在两个以上的多元模型。本文利Ordered Probit模型对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2.2 ordered probit模型设定Ordered Probit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变量不可观测,而所属的区间是可以区分的,可根据某种分布,将与所处区间的概率相关联,然后利用各个区间的样本概率通过ordered choice

12、估计获得参数和的估计值。Ordered Probit模型的具体展开表示如下: 表示在1,2,m上取值的有序响应,关于的有序Probit模型可用以由下面的式子表示:, 其中是一个潜在变量,是不可观测的,可观测的是;是解释变量向量,k(k=1,2,n)是观察值数;是待估计参数向量;是随机解释变量,是的方差;m是状态参数;(i=1,2,n)是区间分界点,是标准正态累计分布函数。3、 描述性分析3.1 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性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总体男女比例为1.5:1,基本符合计划调查的男女生人数比例。理工类和经管类的人数比例为1.8:1,接近设定的3:2,符合被调查的两所学校的总体人数比例。表2 实

13、地调查样本分布表项目类别调查人数比例(%)性别男27460.4女18039.6独生与非独生独生27360.1非独生18139.9户口类型城镇30366.7农村15133.3专业类别理工类27159.7经管类14932.8其他347.53.2 大学生幸福感自评描述性分析3.2.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分析大学生幸福感自评幸福感总体分布情况表明(见表3),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状况的评价较高,“介于中间”、“较幸福”和“幸福”的比例占总人数的89.9%,占绝大多数。表3 大学生自评幸福感分布不幸福较不幸福介于中间较幸福幸福全体2.9%7.3%30%39%20.9%3.2.2基于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由表4

14、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自身幸福度的评价有所不同,女性大学生幸福感自评 “不幸福”和“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大学生,而“较不幸福”和“较幸福”的比例却高于男性大学生,表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较男大学生高。表4 基于不同性别的幸福感自评 不幸福较不幸福介于中间较幸福幸福女性1.7%7.8%28.9%41.7%20.0%男性3.6%6.9%30.7%37.2%21.5%3.2.3基于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自1980年9月计划生育政策发布以来,中国迎来了独生子女的时代,关于独生子女的问题现今仍是讨论的热点。独生子女虽然能从父母身上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情感投入,但他们同时也失去了享受兄弟姐妹陪伴的机会,因此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究竟谁比较幸福难以直接下论断。从表5 可以看出独生子女自我感觉更幸福,但与非独生子女差距并不明显;同时显著性检验表明,Z检验量所对应的P值为0.394,在10%的置信水平下统计不显著,揭示了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不大。表5 基于是否独生子女的幸福感自评不幸福较不幸福介于中间较幸福幸福独生子女2.6%6.2%30%39.9%21.2%非独生子女3.3%8.8%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