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119935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福建-转向酸化汇报(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洁转向酸化 压 技术的应用 汇报人 吴立新 北京科麦仕油田技术公司 汇报题纲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 酸压 在油田的应用 油田储层井段长 且存在层间非均质性严重 常规酸化效果差 目前使用常规酸 综合解堵酸等酸液体系 进行储层改造时 酸液先进入高渗带或裂缝反应 高渗透层被改造而渗透率增大 后续酸液更容易进入高渗透层 而想进行改造的低渗透层和被污染严重的层 得不到相应的改造 使用暂堵剂和泡沫 来实现转向 但效果不很理想 高渗透层 低渗层或污染严重 中渗透层 普通酸化酸液流向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的技术要求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高效 酸液能够有效解除

2、损害 酸液与储层配伍避免二次损害 均匀 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 使用连续油管均匀布酸工艺 全面 残酸要及时返排 酸液体系能够就地自转向性 使用可控注酸工艺 改造段全程布酸 酸液体系具有选择性 进入污染严重的层段 清洁转向酸化的转向原理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使用pH敏感的VES转向酸酸液先进入高渗带或裂缝反应 自动变粘而阻止酸液继续进入高渗孔道 鲜酸继续向深部穿透和转向低渗层或低渗基质 在储层深部进行转向 实现对非均质性储层或低渗裂缝性储层的全面深度改造 清洁转向酸原理 VCA清洁转向酸转向和深穿透机理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清洁转向酸的优点 体系中不含聚合物对储层具有良好的保护作

3、用 高效改造与保护结合 基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技术 具有独特就地自转向性能 可以实现长井段均匀改造和形成长的高导流的酸蚀孔道 体系中不使用任何金属离子作为交联剂 可以使用在高含硫的油气井改造 残酸形成的胶束遇油可以破坏 但遇水后还能保持一定的结构 只有大量的水对其稀释才能使其结构破坏失去其粘度 因此 该酸液体系具有智能选择性 对油层进行改造还兼具控水功能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清洁转向酸性能 流变性能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速率常数k95 8 10 7反应级数m 1 8732 清洁转向酸性能 缓速性能 残酸形成的凝胶遇油可以破坏 但遇水后还能保持一定的结构 只有

4、大量的水对其稀释才能使其结构破坏失去其粘度 在产油层中易于形成较长的酸蚀蚓孔 深穿透 而在产水层中形成相对短的蚓孔 因此 该酸液体系具有智能型性 对油层进行改造还兼具控水功能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清洁转向酸性能 智能选择性 油层 油层 水层 破胶液的粘度相当于常规残酸 但界面张力更低 容易返排 无残渣 对储层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清洁转向酸性能 返排性能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清洁转向酸性能 返排性能 迅速返排 良好发泡性 清洁转向酸残酸中含有特殊的表面活性剂 不仅大大降低残酸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而且在施工结束气举排液时在管柱中形成大量泡沫降低了液柱压力 加快残

5、酸的返排速度 提高了返排效率 与天然气 N2和CO2有良好的兼容性 注酸过程中 转向酸表现出了明显的变粘增压转向作用 常规酸却没有此现象发生 说明转向酸确实可以转向酸化低渗岩心 而更加有效地改造非均质储层 清洁转向酸性能 转向性能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清洁转向酸液破胶液损害小 保护储层好 转向酸残酸破胶液对3块岩心的渗透率伤害率平均为0 79 基本对岩心无伤害 清洁转向酸性能 保护储层性能 1 清洁转向酸化技术简介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塔里木油田 塔中623井4809 4815m清洁酸 乳化酸施工后6mm油嘴折日产油约76m3 日产气约15万方 2 2006年清洁转向

6、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塔里木油田 塔中261井4357 4380清洁酸施工后6mm油嘴 油压26 2MPa 套压4MPa 出油6 83m3 折日产油16 39m3 折日产气140426m3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中亚油田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让纳若尔油田 施工概况 自2006年4月开始到2006年10月底共进行油井清洁转向酸化解堵作业21井次 其中10月份施工5井次 其中有显著效果的17井次 有效率80 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5井次占20 截止到2006年10月底 转向酸化施工后21口井增油152吨 天 平均单井增油7 2吨 天 平均单井综合含水降低了6 2 累积

7、增油15009吨 目前继续有效12井次 含10月份施工有效4井次 增油136吨 天 预计到12月31日 还将增产8160t 预计本年新增原油23169t 典型井1 2461井酸化前后测定了产液剖面 证实剖面上动用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图1 图2 层数动用由措施前的2层上升到5层 层数动用由34 提高到84 厚度动用由措施前的11 2米上升到28 2米 提高了17米 厚度动用百分数由35 9 提高到90 1 动用程度提高了54 2 2461井日产液量由转向酸化前的37t d上升到80t d 日产液量增加了47t 日产油量由30t上升到68t 增加了38t d 流压由措施前的12 4MPa升高到13

8、 8MPa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的油田应用 让纳若尔油田 转向酸化主要成果特点与增产效果分析 多层同时酸化改造效果 图22461井清洁转向酸化后产液剖面图 2006年5月13日测 图12461井清洁转向酸化前产液剖面图 2006年3月26日测 典型井2 2451井酸化后测定了产液剖面表明 储层全部5个层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动用提高 2451井日产液量由转向酸化前的38t d上升到53t d 日产液量增加了15t 日产油量由30t上升到40t 增加了10t d井底流压由措施前的7 7MPa升高到9 6MPa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让纳若尔油田 转向酸化主要成果特点与增产

9、效果分析 多层同时酸化改造效果 2451井清洁转向酸化后产液剖面图 2006年6月23日测 典型井3 3333井酸化前后测定了产液剖面 证实剖面上动用程度得到了提高 层数动用由措施前的2层上升到3层 层数动用由28 6 提高到42 8 厚度动用由措施前的16米上升到24米 提高了8米 厚度动用百分数由37 2 提高到55 8 动用程度提高了18 6 3333井日产液量由转向前的25t d上升到40 59t d 日产液量增加了15 59t 日产油量由5t上升到8 45t 增加了3 45t d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让纳若尔油田 3333井清洁转向酸化后产液剖面图 2006年5月

10、21日测 3333井清洁转向酸化后产液剖面图 2006年6月20日测 转向酸化主要成果特点与增产效果分析 多层同时酸化改造效果 典型井4 3409井酸化前后测定了产液剖面 证实剖面上动用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层数动用由措施前的4层上升到6层 厚度动用由措施前的26 5米上升到40 5米 提高了14米 厚度动用百分数由47 7 提高到73 动用程度提高了25 3 3409井日产液量由转向酸化前的95t d上升到145t d 日产液量增加了50t 日产油量由44t下降到30t 降低了14t d 以后日产油又上升到52t以上 井底流压由措施前的13MPa升高到14 9MPa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

11、在油田的应用 让纳若尔油田 3409井清洁转向酸化后产液剖面图 2006年6月12日测 3409井清洁转向酸化后产液剖面图 2006年8月21日测 转向酸化主要成果特点与增产效果分析 多层同时酸化改造效果 2 2006年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让纳若尔油田 转向酸化主要成果特点与增产效果分析 增油控水效果 对于含水大于30 的油井施工后 都有相当程度的降水和增油效果 充分证实了清洁转向酸具有增油控水的功能 典型1 2410井转向酸化施工前含水98 基本不产油 施工后含水下降到16 6 降低水含量达81 4 施工后日增油达到18吨 典型2 4024井转向酸化施工前含水50 施工后含水下降到43

12、 5 降低水含量达6 5 后期生产时的最低含水只有26 4 降低水含量达23 6 2 清洁转向酸化在油田的应用 结论 清洁转向酸化在碳酸盐岩油田非均质储层解堵和改造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与传统的酸化酸压相比清洁转向酸化具有以下优点 1 直接利用转向酸液的特殊性能实现了一次酸化同时酸化多个产层的目的 酸化解堵与转向同时进行 现场试验证实转向酸化后大大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 2 对于高含水油井 能够实现增油控水的目的 3 不需要金属离子交联剂 不存在金属离子与酸反应产生的金属氢氧化物沉积和与H2S反应产生的金属硫化物沉积 适合高含硫的油井施工 4 产出的原油可使残酸胶体破胶 无需使用破胶剂 无聚合物 无地层伤害 残酸的返排速度快 返排效率高 5 适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酸化 在储层段实现均匀布酸 提高酸化效率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