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119347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二哥版) 考了不看会遗憾终生的.看了不考会终生遗憾的. 相信我吧.我从来不靠谱.TH1和TH2根据免疫功能划分:TH1细胞与抗原接触,通过释放IL一2、IFN、TNF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细胞免疫。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一4、5、6、10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T细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亚群。(一)初始、效应、记忆T细胞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为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二)T细胞和T细胞根据表达的TCR类型,T细胞可分为+T即细胞和+T细胞。+T细胞分布

2、广泛,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具有多样性,既可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h),也可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T细胞分布于皮肤粘膜组织,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只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效应细胞为CTL.(三)CD4+和CD8+T细胞T细胞又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识别MHC类分子所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Th.CD8+T细胞识别MHC类分子所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CTL.(四)Th、CTL和Tr细胞根据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Th、CTL和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均为效应细胞。Th细胞可分化为Th

3、1、Th2、Th17、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三类细胞,分别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h1和Th2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h17可刺激多种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形成炎症反应,是最早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在抗胞外菌和真菌感染中启重要作用;fh可分泌具h1h2h17特征的细胞因子,目前认为是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重要T细胞亚群。CTL细胞大多数为CD8+T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在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CD4+主要对免疫进行负调节调节性T细胞 cd4+cd25+Foxp3+ ,在胸腺形成的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抗原诱导

4、形成的称为诱导型调节t细胞。通过细胞纸质接触或分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对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按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等。各种作用免疫球蛋白:v区功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C区功能: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介导一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和粘膜补体:溶细胞、容菌和抗病毒作用;调理作用;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引起炎症反应(趋化作用、过敏毒素样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自稳与免疫记忆;与其它酶系统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刺激造血、促进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国有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

5、和调节适应性免疫;促进创伤的修复粘附因子: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参与炎症反应MHC分子:参与抗原处理并提呈抗原;制约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消化功能;抗原提呈功能;免疫调节功能;杀伤肿瘤细胞;介导炎症反应NK细胞: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树突状细胞:提成抗原并激活初始t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影响是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TDAg:即胸腺依

6、赖性抗原,指需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不仅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可产生免疫记忆。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不需T细胞辅助,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只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只诱导未成熟B细胞活化。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不同点 鉴别点 支原体 细菌L型细胞壁缺失原因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与原菌相关,可以恢复细胞膜 含高浓度固醇 细胞膜不含固醇 培养特性 需要胆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 菌落大小 生

7、长慢,菌落小 菌落稍大液体培养 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 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相同点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器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等甲型流感病毒为什么容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简单说最主要有三个原因:1. 病毒的变异。使人群普遍易感。甲流病毒除基因内部可发生局部变异外,还因为核酸分节段,容易发生基因重组。病毒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流行的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产生病毒新株(亚型内变异),可引起中小型流行;若变异程度大,属于质变,称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种。此时人类缺乏对他的免疫力,往往引起大范围流行。2. 甲型

8、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高度的人类密集性。还需注意隐性感染者及动物也是传染源,使病毒快速传播。3. 人类发达而快速的流动能力。使病毒传播面积不断扩大。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来源 G+和部分G菌 G存在部位 主要由活菌合成、分泌 菌体裂解后释放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多糖、为细胞壁组分稳定性 理化因素易使其失活 160,24h才能破坏毒力 强,且有选择性,只与相应部位的受体结合, 弱、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的作用基本相同,可 临床作用特殊。根据选择性不同,外毒素可分 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为细胞毒、神经毒、肠毒素抗原性 强,可

9、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用于制备类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较弱,不能制出类毒素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Ig:血清中含量最高,单体。半衰期较长,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与二三型超敏反应相关Ig: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是分子量最大、五聚体,结合价较高,初次免疫应答,个体出现最早,抗全身感染与二三型超敏反应相关Ig:主要存在于成熟细胞表面,是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半

10、衰期很短,m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Ig: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型超敏反应。很强的亲细胞性,寄生虫免疫。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疾病答:型(速发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型(细胞毒型):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型(免疫复合物型):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型(迟发性)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针对细胞内寄生菌、真菌和病毒产生的细胞免疫的同时伴随细胞损伤,又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抗原递呈细

11、胞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 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到抗原的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 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免疫应答的类型: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正免疫应答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耐受负免疫应答 免疫缺陷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的结果答:、完全吞噬:病原菌被吞噬后,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然后将残渣排除胞外。如化脓性球菌的被吞噬。、不完全吞噬:病原菌被吞噬后,在吞噬细胞中不能杀灭消化,不完全吞噬可使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被保护。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特点答()可

12、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皮肤接触感染,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最为常见。()核杆菌无内毒素及外毒素,也无侵袭力。致病因素主要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抵御吞噬细胞吞噬,在细胞内缓慢增殖引起细胞损伤及迟发超敏反应。()结核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属传染性免疫,即体内有结核杆菌时才有特异性的免疫。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简述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及其意义答:、G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构成G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肽聚糖、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构成经革兰氏染色可分为G(紫色)、G(红色) 、可有助于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破伤风

13、治病物质,预防和感染后处理办法致病物质:(强烈的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溶血素预防和感染后处理办法:1) 非特异性防治: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防止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2) 特异性预防:儿童百白破三联疫苗,建立基础免疫;易受伤人群,必要时可加强注射一次破伤风毒素,几天内血清中抗毒素滴度可迅速升高;对伤口严重污染者,立即注射破伤风毒素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 特异性治疗:破伤风毒素皮试,过敏者脱敏注射或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已达到被动免疫方法;使用抗生素抑制破伤风梭菌的繁殖。试述真菌的致病特点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感染,寄居在体内的正常菌群中的真菌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通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