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117100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伤科疾病复习(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 椎 病颈椎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刺激、压迫或影响血运使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l 、颈型颈椎病(1)椎间盘组织的轻度膨出及椎骨骨质的轻度增生,可刺激分布于其间的椎窦神经感觉纤维。导致颈项部和肩胛骨间区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出现该区域的肌紧张性疼痛。(2)肩胛骨内缘肌肉附着处酸痛的感觉,颈部易于疲劳。落枕的频繁发作。(3)患者颈部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小。颈夹肌、半棘肌、斜方肌张力明显增高,肩胛提肌、菱形肌、冈下肌、大小圆肌处往往可触及条索状改

2、变及压痛。供应腰神经以窦椎神经为主,其发自脊神经后支神经节外侧0.2cm处,或为脊神经总干的分支,接受交感神经的交通支后,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内也称脊神经返支。主干与椎体背面营养动脉并行,穿行于后纵韧带与椎体之间,向内上方走行,沿途发出分支至硬膜前部,关节突关节、硬膜外组织、后纵韧带、骨膜、椎间盘后缘。另有分支绕椎弓根向上、向下分布到相邻上、下椎间盘附近的韧带、骨膜、血管、硬膜、纤维环后缘,并有分支与对侧窦椎神经分支吻合,因此这些结构都接受至少两个节段以上的神经供应。另神经根套袖也有窦椎神经分布,故在受压后引起较敏感的疼痛。 2、神经根型颈椎病(1)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关节突骨赘及损伤肿胀的软组织共

3、同形成混合性的突出物,对神经根产生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的双重伤害,引起典型的反射性神经痛。(2)突出的表现为向上肢传导的放射痛。急性期可能出现痛觉的过敏,后期则表现为感觉的减退;所支配的肌肉则往往出现肌力的减弱,但明显肌肉萎缩者罕见。(3)颈部活动范围减小,尤以向患侧旋转和侧屈的运动范围,出现更为明显的限制。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颈椎拔伸实验,呈阳性反应。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减弱。3脊髓型颈椎病(1)是膨出的颈椎间盘组织、增生的椎体后缘骨赘、向下滑的椎体、增厚的黄韧带和椎管内肿胀的软组织形成混合性突出,对脊髓造成压迫;导致脊髓缺血、变性坏死,并由此而引起脊髓传

4、导束功能障碍。 (2)表现为两下肢的进行型麻木和运动障碍。主诉有脚下踩棉花的感觉。体检见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膝、踝反射亢进,可见到髌阵挛及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3)感觉障碍不平衡,一般是痛、温觉感觉障碍明显而触觉障碍较轻或正常,下肢感觉障碍较重而躯干部感觉障碍较轻。 4椎动脉型颈椎病(1)椎动脉扭曲,椎动脉受压,或因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刺激而导致动脉终末支痉挛,使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等椎动脉供血区缺血。(2)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因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而表现眩晕,眩晕的发作往往和头部位置的改变有关。(3)精神萎靡,乏力嗜睡。耳呜、耳聋;视力降低。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骨赘

5、、痉挛的椎前肌群及炎症介质刺激了颈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交感神经紧张性的异常增高或抑制,出现身体上相应区域内腺体、血管、内脏功能活动的失调。(2)慢性额部,特别是眼窝和眉棱骨疼痛。眼压下降,患者往往出现眼珠疼痛,伴恶心、呕吐。由于粘膜腺体分泌及平滑肌活动紊乱,可产生咽喉不适、干渴和异物感、嗳气等症。(3)心脏交感紧张性时,可引起的“类冠心病综合征”,患者感到胸前区憋闷,心悸怔仲;。导致全身性交感紧张时,可引起颈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交感神经型(1)症状原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者,以及更年期妇女易发本病。不同患者症状差异较大,有的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有的以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为主,也有的先出现兴奋后转为抑

6、制。临床表现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 。五官症状:有眼胀、瞳孔扩大、流泪、视物模糊、飞蚊症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亦可出现眼球内陷、眼干涩、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充血、无汗等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周围血管症状:有肢体发凉、发木等血管痉挛症状,也可出现指端发红、烧灼、怕热、怕疼痛等血管扩张症状。心率不正常,有的心动过速,有的心动过缓,也有的两者交替出现。血压异常与出汗障碍 。凡属颈部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颈痛,功能受限等慢性症候群,均为颈椎病或称为颈椎综合征。本病大都好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由于四十岁以上肝肾之气渐衰,即“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筋骨随之

7、而退化,因而产生病证。此外,风寒湿邪的侵袭,经络气血凝滞,也是颈椎病的成因。颈椎病的症状1、疼痛颈、头、胸背、上臂、肩胛骨内侧等,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或烧灼样疼痛。2、颈部僵硬这是颈部肌肉保护性痉挛所致,在轻重的程度有所不同。(支配韧带的神经受累)3、麻木由于气虚血少,经络气血循环不佳,而麻木,关节不利。大都表现在手指的桡侧或尺侧。4、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由于血不荣筋,筋不束骨。手臂肌力减退,严重时肌肉萎缩。 临床实践中颈椎病的五种分型(发病的规律)1、颈痛型此种类型多属早期。颈部酸痛,活动受限,左右回顾不便,头颈部沉重感,症状时轻时重。多数在一侧,或另侧稍有影响,肩、背部无明显疼痛,上肢活动欠佳

8、。2、颈肩臂痛型此种类型临床多见。颈痛放射至肩臂部,两侧发病或一侧重一侧轻。肩部似有重物压迫,上肢麻木,肌力减退,上肢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也有少数的病例,颈肩疼痛特别明显,一侧肩关节活动受限,肌力减退。烦燥、头晕、失眠,甚则突然昏厥。3、颈背痛型可以和肩臂痛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颈背疼痛,活动受限,背部沉重,有时放射前胸,但须注意与胸部其它疾病相鉴别。4、颈头痛型常见一侧偏头痛或后头痛,颈部活动限制,不敢转动。甚至烦燥、失眠、恶心。5、综合型此类病人,年龄较大,病程长,反复发作颈、背、肩、臂疼痛,活动受限,手指麻木,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萎缩,部分病例可同时存在偏头痛。诊断颈椎病主要根据临床症

9、状和触摸检查,并结合X线摄片影像,做出辨证诊断。1、颈部活动情况颈部活动有前俯、后仰、侧屈、旋转四个方向。不能前俯,为病在足太阳和督脉,即在颈项后侧。不能后仰,为病在足阳明,即在颈项前侧。不能侧屈和旋转,为手少阳与阳维,即在颈项旁侧。注意从活动范围的大小,测定疾病的深浅。2、加压试验两手压迫患者头顶时,颈部疼痛加重,上肢或手背等处有放射痛,手指麻木感亦有加重的感觉,此为神经根受压的表现。3、提阳试验使颈椎间隙增宽,疼痛或麻木症状会有所缓解。1、疼痛部位和疼痛点(应解决的痛点)疼痛定位,第二颈椎棘突最大,第七颈椎棘突最长。(1)颈痛疼痛多为颈部中线两旁的项肌和斜方肌的上部。部分病例颈部中线亦有压

10、痛,以大椎部位较明显。上臂有麻木感,时而症状明显,时而症状缓解。(2)颈肩臂痛除颈部活动受限外,对肩关节活动可产生三种影响。但与肩周炎不同,肩周炎症状局限于肩部,而颈部无明显症状。第一类:肩关节疼痛,但活动正常。疼痛部位在肌腱的起点或关节囊与韧带的附着点,常见的压痛点是肱二头肌长头(肩髃穴)、冈上肌(天髎穴)、冈下肌(天宗穴)可有条索状疼痛。以上三个穴位疼痛比较敏感。第二类: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外展、外旋、内旋,以及伸后活动受限,同时伴有肱二头肌腱炎,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第三类: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肩关节囊增厚及挛缩,其临床症状呈现肩关节粘连。压痛点除了与第一类相同外,尚有项肌上部(颈椎第二

11、棘突旁),肩后(肩贞穴)亦有压痛。这类病人必须以颈椎手法为主,肩部手法为辅,两者密切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3)颈背痛颈椎下部病变,部分病人伴有上背部疼痛,一般见于T4、T5旁2处,该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这个压痛点相当于菱形肌部位,同时该肌有不同程度的僵硬现象。(4)颈头痛颈部轻度外伤或颈椎病可以引起头枕部疼痛。在枕外隆突的下方,相当于(脑空穴)有压痛,疼痛可向前额放射,颈部向某方向活动受限,如强迫向该方向运动,并持续十数秒钟,可以诱发症状出现。(5)综合型的颈椎病一般有颈椎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随着病变部位的不同,会出现比较繁杂的临床症状。少数病例有扭伤史者,会影响到脊髓。这不仅要影响颈部和上

12、肢,还会影响到下肢的步履不利。除上述检查外,尚须注意整体的虚实辨证,这对于手法和药物的参考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药物治疗治宜补肝肾、祛风寒、活络止痛,可内服补肾壮筋汤、补肾壮筋丸或颈痛灵、颈复康、根痛平冲剂等中成药;麻木明显者,可内服全蝎粉,早晚各1,开水调服;眩晕明显者,可服愈风宁心片,亦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急性发作,颈苦痛较重者,治宣活血舒筋,可内服舒筋汤。二、牵引治疗通常用枕颌带牵引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们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 65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 30分钟。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三、练功

13、活动作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前伸后缩等活动锻炼。此外,还可以作体操、太极拳、健美操等运动锻炼。四、手法治疗常规手法: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须首先应用。患者取坐位1、拿肩井与点肩中俞(在颈肩背三者交界处)相互交替操作,使气血通畅,肩部肌肉放松,让患者初步适应手法治疗。2、提阳使颈椎间隙增宽,在上提的位置上将患者的头部作左右旋转活动,每侧各三次。然后再左右侧屈头部,每侧各三次。3、搓揉颈部两侧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等。医者立于其后,用两手食、中指置其颈部两侧,用适当的力量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来回搓揉1020次。在搓揉时发觉某一部肌肉特别紧张,疼痛明显,必须集中用力搓揉。4、医者立

14、于患者的身侧,用大拇指、食指拿、点、揉项部肌肉,上下移动1020次左右,两侧相同。5、放松颈肩部的肌肉和筋络。用大鱼际按揉患侧颈、肩、背三角区域,(相当于肩中俞穴位周围),一般按揉约10次左右,两侧均须操作。6、医者用一手的大拇指按压于患者的大椎穴,现时嘱患者闭目,另一手按在百会穴,嘱患者放松肌肉,而后将患者的头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各摇转5次,以灵活颈椎关节。摇转时应顺势缓慢转动,不能强行。有严重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或颈椎有严重强直者,此法须慎用或不用。7、侧屈推颈医者一手按住患者头部尽量侧屈,另一手用大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推,当推到颈根部时再点揉35次,左右均须操作。可使肌肉舒展,气血流

15、通。(最好加用介质)8、医者立于患者身侧,一手点揉患者的合谷穴,一手点揉缺盆穴,上下交替操作。而后双手拇指同时点揉两侧的缺盆穴,一般点揉10次左右,可使经络气血贯通,改善颈痛与上肢的麻木症状。9、震击开泄加强阳经的血液循环。医者左手平放在患者的大椎穴,右手所握拳频击左侧手背,连击5次。10、扣挤法应用。利用患者双手抱住伤痛的部位,医者再从外施加扣挤压力,以促使患者疼痛部位产生张力,起到正骨理筋,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以上十步是颈椎病的常规手法,操作完毕后作为一节,连作三节,作为一次手法,(其中扣挤手法只须一次)。每周三次,六周为一疗程。颈痛型应用常规手法即可。颈肩臂痛型的操作手法1、医者用手掌紧对患者的手掌。将患肢旋后和后伸,以小鱼际从患肢的肩部前侧自上而下按推510次。2、患肢屈肘放在后面,医者点揉冈上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的压痛点。而后再用掌根,从肩前侧,肩外侧自上而下贴紧体表向下推5次左右。3、将患臂作上举活动,由轻到重,逐步增高,一般510次左右。上述手法做完后为一节,(可加在常规手法每一节之后)连作三节为一次手法,每周三次,每六周作为下一个疗程。此手法可使肩关节得到松解,经络气血流通。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