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2116348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

2、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T:指导学生活动:擦、吹、体会S:用酒精棉球把酒精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书扇)。T:有什么现象?有什么感觉?S:酒精不见了,干了,比较凉

3、。T:酒精到哪里去了?S:变成气体跑掉了。T:像酒精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出示一杯冷水)这些水过一段时间会怎样?(再出示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这个烧杯中的水过一会儿会变少吗?S:思考,讨论,分析区别后回答:都能变少,都发生了汽化,冷水慢,热水快,汽化的方式不同。T:引导学生自学本节内容,检查自学效果:汽化有哪些方式?S:阅读自学,回答:蒸发和沸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T:下面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有关蒸发的知识。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S:天热了在教室里洒水;晾晒衣服T:由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板书学生的猜想)S:猜想:温度、表面积、空气的流动等。T:一切的猜想

4、都要用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想办法将桌上提供的湿白布尽快弄干,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S:同组(四人)之间协作配合,共同探究。然后讨论总结,展示成果。(上前面边操作边讲)学生兴致高,很兴奋T:投影“坎儿井”图,简述其“来因”,指出可与长城相媲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S:体会“坎儿井”的节水妙用,感悟学以制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T:“坎儿井”为什么能够节水呢?S:抢答,补充。T:刚才在手上擦酒精时同学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比较凉呢?S:酒精液体比较凉;酒精蒸发时吸了热(发言,争论)T: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拿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理由?S:同组间讨论方案,选择器材实

5、验探究。T:你们组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探究的?S:同组学生演示、讲解(取两只温度计,其一包棉花球)T:可见,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举例。S:体会、总结、分析。T:下面我们来探讨汽化的第二种方式:沸腾。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即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现象,提出你看到的及想知道的问题。S:联想回忆,思考,交流,向老师提问: 水开了为什么要冒白气? 水烧开需哪些条件? 水沸腾时有哪些特征?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水熬干了到哪里去了?T: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能否先大胆的猜测一下?S:猜测T:请各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S:自己选择器材,

6、设计实验方案,分组探究。(一组说出方案)T:肯定或补充,提示有难度的学生参看课本。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冷水,一组用热水。强调:小心操作,切勿烫伤。S:明确探究目的及探究方案。 T:投放:实验目的、应观察的现象、记录表格。巡回指导(温度计、酒精灯使用和应看现象)。S:动手实验,仔细观察,作好记录。T:投放实验思考:用冷水实验的现象?用热水实验的现象?请学生尝试解释气泡变化的原因,视情况作S:描述(冷水)气泡的三时段开始加热:器壁出现许多小气泡上升过程变小(溶入空气)。热水时:器底有少量大气泡,上激发求知欲,设伏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些补充,为压强和浮力的知识作铺垫。升过程变小(受热不均匀)。

7、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上升过程变大。(热水):后面两现象。T:沸腾前水的温度 ,沸腾时水的温度 。沸腾前水的声音 ,沸腾时水的声音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沸腾时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是否继续沸腾?上述各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各组讨论,争论,补充。板书重要知识点。S:描述现象,思考讨论原因甲: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乙: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丙: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不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丁: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不同的确定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T: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数据,在图2-16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选典型

8、投影,生检查修正。S:描出图象。T:引导看数据表:几种液体的沸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有什么疑问?S: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T:先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简述: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我们用的高压锅就是应用这方面的知识造成的,以后再学。S:了解,体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T:投影:总结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和联系(一) 共同点 (二) 区别1 发生部位 2 温度条件 3 汽化程度 4 影响因素 T:引导学生看“生活物理社会”,指出正是蒸汽的力量推动人类迈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门槛。S:阅读,了解,体会“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T:知识回顾: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S:回答,T: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

9、方? (生问后)谁能帮助他?S:质疑,互相解释。T:投放巩固练习及能力训练:1 俗话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为什么?2 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沸腾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 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 只能暂时止沸。3 仙人掌故居在沙漠,说一说它针状的叶子有什么作用?(出示仙人掌,让学生观察)4 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纸做的小锅能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并讲出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5 智力操:请你破案(物理课课练29页)。6 动手试一试:自制简易电冰箱(根据蒸发致冷)。S:完成练习及训练。必要的结合实验。板书设计 (吸热) 1定义:液态 气态 汽 A:表面积 蒸发:影响因素 B:温度化 C:空气流动速度 2方式 特征: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 沸腾: A:达到沸点条件 B:继续吸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