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211404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课题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信息来回顾,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息,已有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

2、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教材分析本节共分成三部分内容: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电话。本节可以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递及重要参数;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形成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难点: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观察对比法使用器材多

3、媒体课件和动画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收发E-mail、处理QQ留言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这些信息是怎样被传递的?思考、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资料入手来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引入新课二、探究 新知电磁波的传播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 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就象鸽子送信一样。 先将信号加载在电磁波上,再把载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到达接收处设法从电磁波上把信号检出来。二、电磁波的发射过程1由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2把要传递

4、的声音和图像信号变成电流信号(电信 号); 3将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和声音、图像的信号 电流一同输入到调制器中,使高频振荡电流随着传 递的声音图像信号发生相应的变化,再把这样的高 频振荡电流送到发射天线,发射的电磁波就带有要 传递的声音图像信号了。将要传递的信号“加载” 到电磁波上,把带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三、无线电的接收过程1用天线接收电磁波;2用调谐器即收音机或电视机中选台的电路选出所 需要的电信号;3让高频振荡电流经过检波器,就能将要传递的声音 信号和图像信号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把声 音信号和图象信号分别送到扬声器和电视机,就能 听到声音和看到图像。 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电

5、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移动通信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合作、实验观察、思考、合作、实验 利用演示实验推进课程,使教学进程层层递进,使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体会物理的价值,学以致用。 三、课堂 小结一、基本知识1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2电磁波的发射过程3天线的接收过程二、基本技能:会正确利用资料分析问题三、基本方法:对比法、分析法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四、知识 延展 动手寻找卫星通讯的资料,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思考、练习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五、布置 作业教材P157动手动脑学物理12。板书设计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原理二、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三、无线电的接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