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0842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化合物专项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分)氮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其离子方程式是 。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碱液吸收氮的氧化物。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3)已知: CH4(g) + 4 NO2(g) = 4 NO(g) + CO2(g) +2 H2O(g) H= -574 kJmol-1 CH4(g) + 4 NO(g) = 2 N2(g) + CO2(g) + 2 H2O(g) H= -1160 kJmol-1 根据和,标准状况下,4.48 L CH4恰好将NO2转化为N

2、2时,H= 。 关于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由反应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H-574 kJmol-1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相同c右图可表示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4)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中 NO和NO2的体积比是 。2.(14分)近年来,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1)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已知 2 CH4 (g) + 3O2 (g) 2 CO (g) + 4 H2O(l) H1 = 1

3、214.6 KJ/mol 2 CO (g) + O2(g) 2 CO2 (g) H2 = 566 kJ/mol则反应CH4(g) + 2 O2 (g) CO2 (g) + 2 H2O (l) 的H = 。(2)将两个石墨电极插人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H4 + 10 OH 8e CO32+ 7 H2O;通入2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 。(3)若用石墨做电极电解500 ml饱和食盐水,写出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电解一段时间后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停止通电,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4、则所得溶液的pH= 。(4)将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 (g) H2O (g) CO2 (g) H2 (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CO2CO1650241.62.452900120.41.633900abcdt 实验1中以(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实验2中的平衡常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用含a、b

5、的数学式表示)。ACDMBEFGHJKHH/电解反应II反应I反应III高温3(14分)下图所示反应I、反应II和反应III均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反应。其中A、B为化合物,C是温室气体之一,D和K均可用做干燥剂,H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J是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盐,反应III和E与G反应的原理相同。(1)C的电子式是 。(2)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 。(3)J久置后,即便不接触水、空气,本身也逐渐分解生成K,并放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工业上测定反应III产品的有效成分J的含量,先将一定量的产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稀硫酸中,使之反应生成I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计

6、算出结果。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选用的指示剂是 。生成I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已知:2Fe2+ + Br22Fe3+ +2Br。若将0.1 mol E通入100 mL FeBr2溶液中,溶液中有三分之一的Br被氧化成Br2,则此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10分)工业上以锂辉石(Li2OA12O34SiO2,含少量Ca、Mg元素)为原料生产碳酸锂。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过滤、热水洗涤锂辉石研磨浸出过滤滤液1滤渣1过滤滤液2滤渣2Li2CO3粗品93% 98 % 硫酸250 300石灰乳调pH至11饱和Na2CO3溶液Na2CO3溶液250 3

7、00已知: Li2OAl2O34SiO2 +H2SO4(浓) Li2SO4+Al2O34SiO2H2O 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所示。T/20406080S(Li2CO3)/g1.331.171.010.85S(Li2SO4)/g34.232.831.930.7滤渣1( ) ( ) II灼烧 IIIAl2O3(1)从滤渣1中分离出Al2O3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括号表示加入的试剂,方框表示所得到的物质。则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和CaCO3。向滤液1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_。(3)向滤液2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过滤后

8、,用“热水洗涤”的原因是 。(4)工业上,将Li2CO3粗品制备成高纯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a将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作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透过膜隔开,用惰性电极电解。b电解后向LiOH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过滤、烘干得高纯Li2CO3。 a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12分)(1)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金属铝将水体中的转化为N2,从而消除污染。该反应中涉及的粒子有:H2O、Al、OH、Al(OH)3、N2,请这些粒子中除以外的粒子填入以下空格内(不用配平)。该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

9、量之比为 。(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4Al 3O2 6H2O =4 Al(OH)3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材料采用了铂网,利用铂网为正极的优点是 。(3)已知:4Al(s) 3O2(g) = 2Al2O3(s) H = 2834.9 kJ/mol C(s)O2(g) = CO2(g) H = 393.5 kJ/mol写出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将一定质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 mL pH =14的溶液,然后用 2 mol/L 盐酸滴定,沉淀质量与消耗盐酸的体积关系如下图:则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体积为

10、L(标准状况下)。6(16分)利用N2和H2可以实现NH3的工业合成,而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在工业上一般可进行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O2(g) = 2NO(g) H=+180.5kJ/molN2(g)+3H2(g) 2NH3(g) H=92.4kJ/mol2H2(g)+O2(g) = 2H2O(g) H=483.6kJ/mol若有17 g 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为 。(2)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N2(g)+3H2(g) 2NH3(g)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

11、物质的量)图像中T2和T1的关系是:T2 T1(填“高于”“低于”“等于”“无法确定”)比较在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 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在起始体系中加入N2的物质的量为 mol时,反应后氨的百分含量最大;若容器容积为1L,n=3mol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则此条件下(T2),反应的平衡常数K= 。(3)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 H0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t/s05001000c(N2O5)/molL15.003.5

12、22.48则500s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现以H2、O2、熔融盐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N2O5,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2。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在电解池中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为 。7(14分)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过程如下:O2NH3NO吸收塔HNO3O2O2H2O某课外小组模拟上述部分过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制备硝酸(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Na2CO3溶液冷水a气体(1)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连接好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3)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 。(4)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为尾气处理装置,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O2 + Na2CO3 = NaNO2 + + (5)已知:温度低于21.15时,NO2几乎全部转变为N2O4。工业上可用N2O4与水反应来提高硝酸产率。N2O4与a气体在冷水中生成硝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50mol/L、c(N2O4)=0.125 mol/L。则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 。若NO2起始浓度为2 mol/L ,相同条件下,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