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2107258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

2、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2缙云烧饼名扬海外,如图是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则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桌面的()A压力变小B压力变大C压强变小D压强变大【分析】比较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中烧饼对桌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根据p=分析解答【解答】解:从揉团到压扁过程中,烧饼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

3、则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要知道烧饼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3如图四个实验中,用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BCD【分析】对题目中所有有关电和磁的实验装置的原理逐个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A错误;B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的实验装置,故B错误;C图中有电源,是电动机原理图,故B错误;D图中没有电源,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装置

4、图要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认真识记,包括实验装置的名称、说明的原理、重要的应用等4如图是小朋友在荡秋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手抓的绳子表面粗糙不平,可减小摩擦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C秋千从高处摆到低处,动能转化为势能D秋千速度越大,小孩具有的惯性也越大【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判断;(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3)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答】解:A、手抓的绳子表面粗糙不平,可增大摩擦,而不是减小摩擦,故A

5、错误;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其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秋千从高处摆到低处,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秋千速度越大,小孩具有的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围绕荡秋千这一运动,考查了与力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总体难度不大5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B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C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D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

6、力平衡状态【分析】(1)由ht图象可知在13min内潜水器所处深度的变化,根据p=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变化;(2)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在13min内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化;(3)由vt图象可知在45min内潜水器的速度,然后判断其状态;(4)由vt图象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的运动状态,在判断所处的状态【解答】解:A由ht图象可知,在13min内潜水器所处的深度逐渐增大,由p=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增大,故A错误;B在13min内,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C由vt图象可知,在45min内

7、,潜水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D由vt图象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加速上升,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力与运动的关系等,从图象中获取潜水器深度的变化和运动的速度是关键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6充电宝具有充电和供电功能,其内部单节锂电芯的输出电压为3伏5伏,如果电芯串联,则输出电压成倍增加;如果电芯并联,则输出电压不变(1)在保障输出电压3伏5伏不变时,为了增加充电宝储电能量,通常将多节锂电芯连接在一起,则其连接方式是并联(选填“串联”或“并联”);(2)手机电池标称容量“2000毫安时”,与手机相匹配的充电

8、宝标称容量“10000毫安时”,用充电宝给耗尽电的该手机充满电,理论上能充电5次;实际使用时能充满的次数要小于理论的次数,请写出造成充电宝输出能量损失的一种因素:充电时电池发热要消耗能量【分析】(1)电池组串联时,总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电池组并联时,总电压与各节电池的电压相同,据此判断;(2)根据充电宝的容量和电池容量可计算理论上的充电次数;从能量消耗的损失的角度可解释实际次数减小的原因【解答】解:(1)由于充电宝的输出电压保持相对固定,所以要想增大储电量,应将多节锂电芯并联连接在一起;(2)理论上充电宝可充电的次数:n=5(次);实际使用时能充满的次数要小于理论的次数,这主要是因为充

9、电时电池发热要消耗能量故答案为:(1)并联;(2)5;充电时电池发热要消耗能量【点评】本题以常见的充电宝为内容,考查了电池组的串并联判断,能量的转化、消耗及其应用等,难度不大7央视二套“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人站在风车下就能让它转动(如图)原理是人体可以加热周围空气,热空气密度变小会上升,导致风车转动(1)人体加热周围空气,导致风车转动,其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若风车正下方站的人越多,则风车转动越快【分析】(1)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以及弹性形变有关;(3)当质量一定时,动能越大,速度越大【解答】解:(1)人体加热周围空气,使空气的内能增加,导致风车转动,即风车得到了机械能;因此

10、该过程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2)若风车正下方站的人越多,则空气增加的内能越多,风车得到的机械能越多,风车转动就越快故答案为:机械能;快【点评】本题考查内能的利用及做功的实质,关键明确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影响机械能的因素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A点如图甲,为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应在B点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分析】(1)把钩码对杠杆的作用看成阻力,把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

11、作用看成动力,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判断弹簧测力计的具体施力方向(2)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动力臂变大,动力变小【解答】解:(1)当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成为力臂时,力臂最大,拉力最小,所以应在B点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由图可知,OC为最长力臂,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故答案为:(1)竖直向下;(2)先变小后变大【点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还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这是常

12、见的一种题型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9请用笔画线代替两根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2)规范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如表,请根据图乙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实验序号电压/V电流/A11.50.1622.00.232.50.24(3)小科同学根据上表求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电流的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不可行;运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分析】(1)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电阻并联;(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3)欧姆定律使用时,

13、电压和电流、电阻是对同一导体和统一时刻成立,否则不成立【解答】解:(1)一个干电池的电压为1.5V,则图中电池组的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选03V,且与待测电阻并联,如下图所示:(2)图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3)运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故小科的方法不可行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0.2;(3)不可行;运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正确使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会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知道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关键10(2016丽水)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大小关系”时,小科同学提出的猜想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科学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步骤1:选用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3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物体的重力;步骤2:把3个物体依次放在水平受力面上,用专用的仪器测出3次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1步骤3:改变受力面鱼水平面的倾角,用步骤2的方法,依次测出与水平面成18角和25角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2和表3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