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2107063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室外引流的术后_护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学习目标 了解脑室穿刺引流的概述及方法掌握脑室穿刺引流的术前准备 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概述 脑室穿刺引流是神经科常见的抢救技术 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的一种操作 主要用于急救或诊断某些颅内压增高疾病 血肿清除术 右颞侧小骨窗 侧脑室引流 脑室穿刺引流的适应证 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颅内感染须脑室注药脑室内出血血肿形成 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 病人仰卧 消毒皮肤后局部麻醉 根据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穿刺针 用手钻或电钻 穿透颅骨和硬脑膜后 拔除金属内芯 换塑料内芯后缓慢进入血肿内 然后接引流管 脑室穿刺引流术前准备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

2、工作 了解脑室穿刺引流的目的 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 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及配合皮肤的准备 术前备头皮 剃全头 并用 酒精消毒头皮根据医嘱使用术前镇静药用物准备 包括颅骨钻 穿刺针 引流袋 注射器 无菌盘巾 麻醉剂 急救物品等 脑室穿刺引流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用物的传递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病人呼吸道通常 脑室穿刺引流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有无颅内压增高肢体活动情况 颠痫发作循环系统情况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意识 主要观察病人是否清醒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言语的回答 眼睛的活动 定位动作等来判断病人是属于清醒 嗜

3、睡 昏睡 昏迷的状态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瞳孔 观察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情况 判断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即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时 脉搏缓慢而洪大 呼吸深慢 血压高 对高热患者要采取积极降温措施 如效果不佳 报告医生行冬眠低温疗法 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 提高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正常颅内压为 mmH2O 超过 mmH2O为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 呕吐 与进食无关的喷射状呕吐 视乳头水肿 因颅内压增高引起眼底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肢体活动情况 如果病人逐级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4、 尤其是意识障碍加重和瞳孔改变之后 提示病情恶化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颠痫发作应注意观察抽搐的部位 眼球及头部转动的方向及发作后有无肢体活动障碍等 脑室穿刺引流病情观察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详细记录24h出入水量 观察尿量 皮温及有无紫绀等 根据尿量 血压 脉搏及末梢循环情况调节输液量及速度 防止输液量不足或过多 应适当给予降压药保证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 或应用脱水 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引起再出血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 颜色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预防伤口感染导致颅内感染 保持脑室引

5、流通畅 缓慢持续引流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 折叠 术后患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 翻身或般运时防止引流管牵拉 脱出 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 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 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时应查明原因 并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 引流管堵塞 如怀疑引流管为小凝块或挫裂的脑组织所堵塞 可在严格无菌消毒后 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往外抽吸 切不可高压注入生理盐水 以免堵塞室间孔和脑导水管 术后如医生自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冲洗 用量2 5万单位 0 9Ns5ml 夹闭30nin 2h开放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记录每日脑脊液引

6、流量 每24小时必须准确计量一次 脑脊液由脑室内脉络膜丛分泌 每日分泌400 500ML 因此 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观察观察脑脊液的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 清亮 透明 无沉淀 术后1 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 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 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若脑室内大量出血 则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脊液混浊 或有絮状物则提示发生感染 配合医生抗感染处理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脑室引流袋放置高度 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 引流管的引流最高点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 15CM 则平卧时高于

7、外耳道10 15CM 侧卧时高于鼻尖10 15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具体视病人情况及引流量随时调节高度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调节和控制脑脊液流速 引流早期要注意引流速度 切忌引流过速过多 因病人原来处于颅高压状态 骤然减压可致脑室塌陷 有致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危险 更换引流袋或调节引流袋高度时 注意无菌操作 应避免引流袋大幅度升降 以防引起颅内压的较大波动 并预防逆行感染 脑室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预防颅内感染 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 过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 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或局部征象 故脑室引流一般不宜超过5 7天 拔除脑室引流管前的护理 一般术

8、后3 4d 脑水肿期将过 颅内压已逐渐降低 应及早拔除引流管 最长不超过7d 拔管前1d 可试行夹闭引流管 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颅内压是否升高 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的变化 如出现头痛 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 应及时通知医生 打开引流管 而拔除后应检查引流管末端有无折断 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 脑出血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后护理 学习目标 血肿碎吸术概述及方法掌握脑室引流管 血肿碎吸术的护理及区别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神经内科领域的一项技术 该技术创伤微小 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它是采用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作为小创伤进入颅内血肿区域 进行抽吸 融碎 引流液态 半固态血肿

9、三通体侧孔能使冲洗 引流同步进行 能迅速缓解高颅压持续清除积血 概述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 一般护理 卧位避免颅内压增高防止穿刺针移位 卧位 术后常抬高床头15度 30度 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 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避免一切颅内压增高因素 疼痛 情绪激动 便秘 咳嗽等 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 防止穿刺针移位 病人头部勿卧于手术侧 患者体位应平卧与非手术侧交替 予约束带约束活动侧上肢 留陪伴看护 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防止病人拔出穿刺针及头部卧于术侧导致穿刺针移位损伤脑组织和颅骨 护士应加强巡视 引流管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量 颜色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观察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 观察引

10、流液颜色及引流量 并作好记录 以利判断血肿液化及缩小情况 有无再出血 引流不畅及引流过度发生 开放引流前排空引流袋内液体或记录袋中液体量 以利记准实际引流量 引流液颜色暗红提示陈旧性出血 颜色鲜红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和引流管扭曲受压 禁止挤压引流管 出现活动性出血 引流管腔堵塞 引流量过多而颜色为无色透明或无引流物 颅内高压症状 血压过高过低等均应及时通知医师诊治 引流管的放置位置 颅内血肿引流管的放置高度应根据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确定 血肿与脑室不相通时 进行低位引流 可将引流管自然放床上或低于血肿引流 如果发现引流液大于200ml或引流管内有脑脊液引流出时 提示血肿腔可能与脑室

11、相通 参照脑室引流护理 应抬高引流管位置 切勿过高过低 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出现低颅压 抽搐和继发出血等 病人外出复查CT或做其它检查 应先固定好穿刺针 夹闭引流管后再搬运病人 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管脱落及颅压波动 防止颅内感染及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一具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只限于一位病人使用 引流袋需每日更换 穿刺针一般放置3 7d 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 每次冲洗后均需换药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拔管后护理 CT复查血肿基本清除后拔管 拔管前 闭管24h 看术者 应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 病情平稳后再拔管 拔管后穿刺点敷料覆盖 头抬高30 拔管后24h头部勿术侧卧位 防止脑脊液流出 次日更换敷料 观察敷料是否干燥 有溢血溢液及时更换 观察针孔愈合情况 5d后除去敷料 脑室引流和血肿碎吸术两者区别 谢谢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祝您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