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22103585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件 粤教沪版教学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 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方法技巧 累积法适用于测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 如测纸张的厚度 硬币的厚度 铜丝的直径等 替代法 辅助法 适用于测不容易直接测量尺寸的量 如测硬币的直径 圆锥的高等 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弯曲的长度 如测地图上铁路的长度等 滚轮法适用于测较长的距离 截取法适用于测弯曲的距离 例1如图1 3 1所示 将50cm长的金属丝 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30匝 线圈长度为 cm 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cm 若在绕金属丝时 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 则测得的直径将偏 图1 3 1 解析 本题是先测出30匝金属丝的直径之和是多少 再除以30 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由

2、题图可知线圈长度L 5 00cm 线圈匝数n 30 故金属丝的直径 0 17cm 若在绕金属丝时 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 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 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答案 5 000 17大 本题所用的方法叫累积法 直接用毫米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不好测 但可以先测30匝金属丝的直径之和 再除以匝数30 就可以算出金属丝的直径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俯视读数偏大 仰视读数偏小 小提示 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时应注意 物体不易吸水或不溶于水 物体大小要合适 使它能够完全放入量筒或量杯中 量筒或量杯中的水量适量 即物体放入量筒或量杯中后 水面不会超过量筒或量杯的最大刻度 同时水又能浸没被测物体

3、例2如图1 3 2所示是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一种方法 由图可知 该量筒的量程为 mL 该物体的体积为 mL 解析 该量筒所能测量的最大值为100mL 所以其量程为0 100mL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50mL 物体和液体的总体积为60mL 故物体的体积V 60mL 50mL 10mL 图1 3 2 0 100 10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例3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 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 教室宽5臂展 约8m 臂展 两臂左右平伸时 两手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 约30m 步幅 走路时 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 约2 8m 张开手 拇指尖到中指

4、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1指宽 约10cm 解析 教室宽5臂展 约8m 则每臂展约1 6m 符合生活实际 教室长10步幅 约30m 则每步幅约为3m 这不符合实际 课桌长4 约2 8m 则每约0 7m 即7dm 这不符合实际 物理课本厚1指宽 约1 5cm 10cm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答案 A 不能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法 例4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如图1 3 3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图1 3 3 解析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一般应从零刻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 A B D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 不符合题意 C选项所示的方法为 辅助工具法 与圆柱体接触的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

5、的示数之差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 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C 错解 A或B或D注意 测量圆柱体的直径 关键是找到一种合理的测量方法 即如何准确地确定直径的起点和终点 并且使之与刻度尺上的刻线对齐 由于圆柱体的横截面是圆形的 所以我们应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进行测量 在A B D三个选项中 刻度尺的刻线没有对准圆柱体截面的起点 测量方法错误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C选项所示的方法 题型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例5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如图1 3 4所示的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图1 3 4 解析 由题图知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圆柱体的前端对应的刻度值是6 00c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8 35cm 则圆

6、柱体的直径d 8 35cm 6 00cm 2 35cm 答案 2 35 2 34 2 36均正确 题型二测物体的体积 例6如图1 3 5所示 量筒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物体的体积是 cm3 图1 3 5解析 由题图可知 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50mL 即量筒的量程是0 50mL 量筒每10mL分10个小格 每小格为1mL 即分度值是1mL 则V物 V总 V水 40mL 20mL 20mL 20cm3 20 0 50mL 1mL 题型三人体上的尺和表 例7在下列常见物体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 07 2 教室的高约为3 1 3 中指的长约为0 75 解析 1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0

7、 07mm左右 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 在0 07mm左右 2 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 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的高度差不多 在3 1m左右 3 一支粉笔的长度在10cm左右 中指长度略小于10cm 在7 5cm 0 75dm左右 mm m dm 例8给你一枚一角硬币 你能想出多少种测硬币直径的方法 把你所用的器材和步骤写出来 解析 本题是长度测量的开放性问题 解题方法有多种 替代法 是应用了等量替代的原理 以直代曲法 是在测量地图上两地间的铁路线 公路线长时常用到的方法 答案 方法一器材 硬币 三角板 两个 刻度尺步骤 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紧夹硬币 如图1 3 6所示 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刻

8、度值的差值 就是硬币的直径 图1 3 6 方法二器材 硬币 刻度尺 红色圆珠笔步骤 在硬币边缘上点一红色标记 将硬币放在刻度尺上 使红色标记对准某一刻线 记下读数 将硬币沿刻度尺的刻线转过一周后 红点再对准另一刻度时记下读数 如图1 3 7所示 这两个读数之差 即为硬币的周长C 根据周长公式C d 即可求出硬币的直径d 图1 3 7 方法三器材 硬币 弹性不大的细棉线 刻度尺 笔步骤 用细棉线绕硬币一周 并在起点与终点处用笔做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细棉线上两记号间的距离即为硬币的周长 根据周长公式C d 即可求出硬币的直径d 方法四 器材 硬币 白纸 刻度尺 笔步骤 把硬币放在白纸上 紧贴着边缘用

9、笔画上一圈 再剪下对折 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直径d 知识链接 1 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的组合 可以测量出环形物体 圆柱体 球体的直径 还有硬币的直径 圆锥体的高等 生活中测身高也是应用这个方法 2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如累积法 以直代曲法 滚轮法 取样法 平移法等 3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测量前 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 分度值和量程 测量时 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长度 不能歪斜 零刻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减小误差的方法 采用更加精密的测量仪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改进实验方法 解读中考 本节主要考查的内容为长度

10、的特殊测量方法 长度的估测 体积的测量 时间的估测等 其中时间和长度的估测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 由于测量和生活 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今后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还有可能会增加 题型多以填空题 选择题 实验题为主 偶尔也有简答题 考点一长度的估测 教材第16页 活动3 你身上的 尺 图1 27身体上的一些尺寸 例9 福建龙岩中考 在生活中 人们经常用手估测长度 伸出你的拇指和中指 如图1 3 8所示 拇指和中指两指尖之间的距离叫 zh 你的一约 cm 你现在使用的物理试卷的长度约 解析 一在15 22cm之间 物理试卷的长度约为52cm 为2 5 3 5 图1 3 8 3 2 5 3 5

11、均正确 17 15 22均正确 考点二特殊方法测物体的长度 教材第17页 作业第2题 如图1 29所示 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图1 29 例10 山东德州中考 如图1 3 9所示 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 纽扣的直径是 cm 解析 由题图知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 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 1cm 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纽扣左侧与2 00cm刻线对齐 右侧与3 20cm刻线对齐 所以纽扣的直径d 3 20cm 2 00cm 1 20cm 图1 3 9 1 20 例11现有一个圆柱形封闭油桶 形状如图1 3 10所示 仅有一个

12、钢卷尺 量程满足测量的要求 一支粉笔和一个重垂线 不许计算 不许打开油桶 要求直接测量出封闭油桶的上 下边缘上两点间最大的直线距离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说明具体方法 核心素养 图1 3 10 解析 油桶是封闭的 在不能打开的前提下测量上 下边缘上两点间最大的直线距离 必须采用等量转换的方法 进行间接测量 将桶直立于水平地面上 用粉笔沿桶底在水平地面上画一个圆 将桶移至与圆相切的位置 设切点为B 如图1 3 11 图1 3 11 利用重垂线找出切点正上方桶边缘上的点A 用卷尺找出圆的过B 点的直径 确定直径的另一端点C的位置 用卷尺直接测量A C之间的距离 测得结果即为桶的上 下边缘上两点间最大的直线距离 答案 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理论及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