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7832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6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考向一 故事情节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梳理并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及结构的作用,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2)命题规律小说阅读是文学类文本常考的一种体裁,尤其是新课标试卷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选材,从选材看有古典、现代、有中国、外国,字数1500字左右,题目3到,一道选择,2道简答,小说阅读情节类题目一般有三种形式:概述情节;指出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与合理性。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例:【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

2、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家里书桌内

3、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

4、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

5、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分)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答案】1AB2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6、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是原因概括题,更是探究题,要注意答题的顺序,应由表及里由实到虚。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合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虹关

7、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试题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要审准探究点,即探究什么,是探究标题、句子含意还是文本的艺术特性。比如本题,是探究“文中的我寻找徽墨”的原因,明确了探究点,就知道了探究方向,知道了应从哪些层面或角度去探究,文中,“我”寻找徽墨,既是对徽墨的喜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追逐,而“徽墨式微”代表的不仅仅是徽墨的命运,还有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式微”,“我”寻

8、找徽墨,体现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追求。探究的方法如下:(1)因形悟神法,散文特点是形散神聚,用此法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情感,如本文写的是“徽墨”,而“徽墨”代表的是民族传统文化。(2)见微知著法它 要求善于从文本中的材料尤其是细微的材料中挖掘(探究)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3)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4)“内引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的体会,又要联系生活、社会及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此法多用在“谈谈你的看法或理解”或“联系生活(社会)谈谈你的看法”这类探究题中。答题要注意:符合答题要

9、求: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充分展现探究过程);分析要紧扣文本;表达要清晰,有层次。【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试题点评】本题可以从作用题的角度来解答。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写了,表现了;结构上是指段落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段落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该题型在前几年的高考中也多次出现,如2017年“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

10、,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如2016年“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5年“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2018年“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虽然提问的方式略有不同,但考查的方向是一致的,而2018年完全延续了2017年的提问方式。作用题一直是散文阅读的热点题型,2019年的高考应该会继续在这个点上设题。2讲基础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

11、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分析小说情节必须注意小说情节的常见模式。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3讲典例【例1】【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卧 铺阿城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我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

12、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文化哩!”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们这一吵,

13、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回去给娘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耐人寻味,请欣赏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然后分析结尾“姑娘吃苹果”意味

14、着什么,再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几个角度分析这样结尾的效果。小说结尾写姑娘吃河南兵给的苹果,这说明姑娘对待河南兵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上文河南兵战友来看河南兵时,“姑娘使劲动了一下”表现出姑娘的不耐烦,姑娘睡觉醒来嫌弃河南兵的大衣,“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这里是一种嫌弃,而小说最后姑娘吃苹果体现出态度的变化;姑娘对河南兵态度的变化也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如姑娘和河南兵会不会有情感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情节上的效果;从主题上来看,上文在“卧铺”这一环境中写了众多的人物,有文化的姑娘显得与众不同,且格格不入,小说结尾姑娘吃河南兵给的苹果显示出不同人物之间

15、的融合,表现出对真情之美、温情相处的赞美。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如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

16、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也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从文章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2-5段,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发现作者在塔里木收获的内容,主要是见识和精神方面,比如第二段对石油工人生活区的描写,体现了石油工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