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

上传人:le****9 文档编号:12207634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魅力教学设计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4、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姓名 :曹淑新 学校:采育镇第三中心小学教学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八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3、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语言的魅力讲述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赞扬他同情帮助贫困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同时说明了语言的巨大魅力。文章语言生动,情感性强。其中文中最有魅力的语句“

2、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在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描写了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使学生想象,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篇文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让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不仅要使孩子们懂得语言是极具有魅力的,我们还应该力求在平时多说一些具有魅力的语言,使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课后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

3、的主要内容,完成了课后表格内容的填写。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完成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重在理解、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内容。但是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会盲老人、行人的变化,进而感悟出语言的魅力。技术准备:多媒体、音乐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好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六自然段。 3、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

4、重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习使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教学流程示意图词语盘点,引出疑问品读课文,体会变化情境创设,感受“魅力”结合实际,展现“魅力”总结提升,延续“魅力”教学过程(一)词语盘点,引出疑问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看看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师出示词语:衣衫褴褛 头发班白 双目失明 穿着华丽 打扮漂亮 无动于衷你知道第一行是描写谁的吗?第二行呢?老人与这些行人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在繁华的巴黎的街头有一个盲人老头乞讨,竖了一个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无动于衷。) 教师相机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5、你从哪个自然段读出了路人的淡漠,带着感受再读一读。2、难道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吗?难道每一个过路人都只顾忙碌着自己的事对老人无动于衷吗?预设:不是,让彼浩勒帮助了盲老人。(出示图片)【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通过路人的无动于衷,突出诗人乐于帮助盲老人的善良品质。(二)品读课文,体会变化自由读课文,看看他是怎么帮助的?帮助的效果如何?(结合课后表格回答)事情的发展木牌上写了什么行人的表现盲老人的表现盲老人的收入添字前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叹息悲伤什么也没有得到添字后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纷纷解囊相助笑着说给钱的人多极了师过渡总结: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

6、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 (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2、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师相机板书:春天到了,可是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三)情境创设,感受“魅力”。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

7、(引出第六然段)1、自由读第六然段,想象画面,说说你的感受2、师相机(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配乐),生欣赏。3、适时出示下一张幻灯片:“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4、让学生带着感受去读。【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由文字转向画面,再通过图片展现情境,便于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对教材语言的理解和运用。4、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图片变为漆黑一片)。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师播放哀婉的音乐) 师渲染:同学们,也许短时的看不到,感

8、觉不到什么,可如果你每天、每月、每年、乃至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生自由谈)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路人(个别学生):为什么纷纷解囊相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意思就是一定对他产生同情之心。板书:同情5、诗人仅仅用了六个字,就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最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指导背诵先出示提示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 )的语言,产生( ),就在于( )。是的,( )。那( ),那( ),那( ),那( ),怎么(

9、 )?但这( ),对于( ),只是( )。这是( )!当( ),一生里连( ),怎能( )? 再去掉提示背 指名背【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盲老人的内心世界,学生会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结合生活实际,还有课文中的情景,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无疑能使学生对文本感到真实、亲切,从而强化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且在共鸣中动情。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进情感体验,升华思想认识。(四)结合实际,展现“魅力”1、在我们生活中就随处可以看见能够打动人心的有魅力的语言。观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外面街道上看到: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花丛边看到:别踩我,我怕疼。在河边看到:我不是澡盆,

10、请不要在里面洗澡。2、谁能把你见到或听到的能打动人心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3、尝试用有魅力的语言写一写(1)看书上练习,想想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写个提示牌(在水塘边、草坪边、花坛边、电灯开关旁)(2)小组合作完成,任选一幅画面完成。4、展示学生写的有魅力的语言,最后评出哪个组的最有魅力。(五)总结提升,延续“魅力” 语言是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语言又是带有神奇魔力的,同一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魅力的语言,你愿意去找一找吗?。 作业:搜集有魅力的语句、格言或故事。板书设计: 14、语言

11、的魅力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添字前 添字后 无动于衷 纷纷解囊 同情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指导背诵先出示提示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 )的语言,产生( ),就在于( )。是的,( )。那( ),那( ),那( ),那( ),怎么( )?但这( ),对于( ),只是( )。这是( )!当( ),一生里连( ),怎能( )? 再去掉提示背 2、结合生活实际写警示标语,感受语言的魅力。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1、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本课教学中,我采取先让学生想象交流,再通过图片展现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2、利用角色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3、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我安排了让学生运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的练习,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