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7632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20.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高考题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的成功不是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的努力 而是一个团队共同激情付出的结果 有大家遇到挫折的相互鼓励 有大家提高成绩的集思广益 有大家培优补差的耐心辅导 有大家深夜阅卷的夜路叮嘱 有大家优化方案的面红耳赤 更有大家早出晚归的匆匆脚步 高考相信团队的力量 高考彰显陪伴的魅力 献给最累的高三老师 主要内容 一 了解考纲变化 理解命题立意 二 分析高考真题 了解命题特点 三 关注学生情况 构建复习策略 四 依托核心素养 创立微型专题 一 了解考纲变化 理解命题立意 为什么要了解 考试大纲 的变化 考试大纲 总纲指出 考试大纲 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是考试评价 复习备考的

2、依据 总纲指出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 统筹谋划 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 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为什么要修订 考试大纲 1 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 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 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功能 3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 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 适当调整选考模块 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考试大纲 修订凸显的特色1 强调选拔功能 将部分选修选考内容纳入必考范围 凸显高考命题更

3、加关注与高校课程内容的关联 2 完善考查目标 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要求做了重新表述 表明高考命题将进一步落实和深化能力和素养考查 3 增强考试公平 减少选做题 主要是删减与必考内容重复且难度较大的选考内容 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修订要点 突出问题意识 强化理论指导 细化能力目标 减少重复考查 突出问题意识 增加了 发现问题 的能力要求 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 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 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 对能力体系的提升 强化理论指导 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强调理论在指导历史认识方面的作用 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细化能力目标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

4、叙述 2016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却不在 五经 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历史事实 五经 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 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五经 是古老的文献 将其尊为儒家经典 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 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 c 细化能力目标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2016 新课标全国

5、卷文综 26 史载 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 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理解 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帝王不可 容易行事 故A项正确 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记录 而没有直接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的意图 故D项错误 A 细化能力目标 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 2015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25 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 外祖父按例封侯 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

6、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 安宗庙 重社稷 的 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 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历史现象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 与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信息不符 故A项错误 家天下 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 与外戚干政无关 故B项错误 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 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故C项正确 c 细化能力目标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开放性试题 减少重复考查 选考模块只保留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精简的

7、原则是 主干知识已经有比较充分的内容 选考予以精简 减轻考试负担 对于知识结构具有补充意义的 予以保留 二 分析高考试题 了解命题特点 24 25题以中国古代政治为核心 主要考查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 选官制度 儒家思想 小农经济 26题多以宋朝27题多以明清为切入点 主要以经济史为主 重在考查经济政策的变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政治制度 28 29题主要考中国近代史集中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考查近代政治 经济 思想的转型 如自然经济的解体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等 30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集中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和抗日战争 31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史 主要考查经济方面的变化 3

8、2题考世界古代史雅典民主制或罗马法 33题考查世界近代史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和欧美代议制以英国为主 34 35题主要考查世界现代史 以经济史为主 涉及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 欧洲经济一体化 政治涉及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瓦解 40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综合能力 主要关注通史体系的构建 以必修 和必修 为主 以当今关注的热点为依托 可以此来设计小专题进行复习 1 试题内容 素材 呈现方式变化 2 思维视角变化 3 作答要求和难度变化 41题的变 1 准确理解题目情境 深刻揭示内容主旨的能力不变 2 深入理解 灵活迁移和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

9、变 3 逻辑论证和精当表述的能力不变 41题的不变 41题的命题特点 1 没有明确答案 只有评分参考意见 2 命制独特 重在创新 对历史知识进行多方位 多层次的考查 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集大成者 3 命制多与史学前沿动态 现实热点问题 历史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相联系 4 答案一般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5 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并且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的创见 改革回眸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为主 复习时可引导学生与课本上学到的人物时代相对应 依据材料分析改革的内容 和作用 人物评说多以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为核心 复习可引导学生将人物进行分类 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高考命题的特点 1 上课不专心 迷信补课班2

10、 识记不到位 思路常偏离3 条件易疏漏 技巧不熟练4 层次不分明 分值不注意5 表述不精当 时间不合理 了解学情 三 关注学生情况 构建复习策略 六个关于关于听话 相信老师关于上课 紧跟老师关于复习 坚持天天关于改错 注意内容关于考试 正确对待关于身体 革命本钱 我们的第一节课 必须强化记忆 文科学习必须记和背 因为这是基础 必须强化写的过程 主观题要做到 不抛弃 不放弃 必须强化限时训练 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 必须注意答题的技巧和规范性 材料的阅读 理解准确全面 知识掌握的熟练准确程度和灵活运用 熟悉题型的类别及有效地答题技能 书写的规范要求 对学生的几个硬性要求 1 全年级一盘棋 统一部署2

11、 备课组统一计划 精选复习资料3 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标 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4 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二轮复课的四个前提 二轮复习模式设计的原则 高考的时代性与能力的基础性相结合纵向的阶段化与横向的要素化相结合宏观的体系化与微观的要点化相结合多维的思辨性与单向的陈述性相结合解题的方法化与答题的规范化相结合史实 史观 史法 史识相结合 二轮复习思路及策略复习思路 专题 热点复习 宏观建构 先 厚 后 薄 3月 4月底 1 构建通史专题和知识体系 关注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梳理核心知识点 复习策略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 阶段特征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12、 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 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表现 1 政治上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秦朝统一后 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解决王国问题 巩固了中央集权 2 经济上 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3 思想上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春秋战国以来 百家争鸣 的局面不复存在 通史基础知识体系 通史专题知识体系 1900 1920 1930 1940 1950 1910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对论 量子理

13、论诞生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性经济危机 联合国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杜鲁门主义出台 马歇尔计划实施 北大西洋公约成立 20年代黄金时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罗斯福新政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签订 清末新政 抗日战争胜利 局部抗战开始 辛亥革命爆发 五四运动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民大革命开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全民族抗战开始 清末预备立宪 中华民国成立 新文化运动 北伐战争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民族工业短暂繁荣 新民主主义论 发表 新经济政策 苏联工业化方针 立体主义绘画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大革命失败 工农武装割据

14、 毛泽东思想 新三民主义 1900年 1950年 中外关联的时空坐标 通史知识构建核心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提出 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从政治的角度批判君主专制 批判理学的 天理 顾炎武从学风的角度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理学的空谈 王夫之从哲学的角度提出 理在气中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同一问题的多角度拓展 例 自然经济 与 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是针对于商品经济而言 强调其封闭性 其生产不是为了交换 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小农经济是针对于生产规模而

15、言 强调其以家庭为单位 封建社会有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小农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的是自然经济而非小农经济 易混概念的辨析拓展 例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 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的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 政策问题 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形成了正确系统的统一战线理论 历史结论的解读拓展 1 将学生进行分组 依据考试大纲 每天相互复述2个必考内容 并将复述内容以框架结构罗列出来 2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完成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试题分

16、析 3 每周一 周二前我们以训练选择题为主 主要是以近三年的高考题为主 4 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每次完成一课内容的阅读 关注图片和小字部分 教师进行设问落实核心知识 具体落实 课间小组背书 反馈与鼓励 方法与陪伴 2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把书读薄 3 强化专题 热点 多角度训练 模考 延点大考练 早读小练 4 小组活动 教师扶弱 强化基础知识 讲评的基本原则注意及时性突出针对性强调层次性体现新颖性 三讲 与 三不讲 三讲 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 疑点 难点 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 规律 方法 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 知识迁移 思路点拨 三不讲 过易的问题 通过看书 做题能解决 过偏的问题 超越教学深度的问题 过难的问题 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 5 做好试题的选择和讲评 选题 精 讲解 透 训练 实 模考试题的分析与讲评 答卷分析 选择题讲评 24 考点 宗法制的作用题眼 通过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 约束着族人的行为 知识链接 宗法制作用 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有特权的依据 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宗法等级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行政等级 2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