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7632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0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课型】精读【学情分析】 文章记叙具体,层次清晰。内容集中,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对感受宋庆龄的爱国情怀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教学目标】 1、会认“庆、资、索、估、淘、汰、锁、亿、仁、统”,会写“庆、州、讨、估、洲、史、眉、亿、仁、振、忧、虑”掌握的词语有:讨论、估计、亚洲、历史、双眉、亿万、仁人志士、悠久、无忧无虑。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2、情。【教法、学法】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庆、资、索、估、淘、汰、锁、亿、仁、统”,会写“庆、州、讨、估、洲、史、眉、亿、仁、振、忧、虑”掌握的词语有:讨论、估计、亚洲、历史、双眉、亿万、仁人志士、悠久、无忧无虑。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宋庆龄吗?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她曾担任过我国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

3、文我不能忘记祖国讲的是她十五岁留学美国的故事。板书:我不能忘记祖国。【设计意图:简单地介绍文中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讨论 资料 思索 淘汰 温文尔雅 亿万大众 仁人志士 无忧无虑 艰苦卓越 不以为然 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2、生自由读课文l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不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抽生分角色读【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宋庆龄的形象。】四、指导学生书写

4、生字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2、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振、虑。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1、默读课文: 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u 出示第一段话:“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y有优良的传统”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u

5、 随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淘汰、仁人志士、艰苦卓越、悠久、富饶、传统。u 宋庆龄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u 出示第二段话:“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没有趣味!”u 宋庆龄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段话的?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2、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设计意图:抓住文章的主要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宋庆龄的爱国情怀,随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布置作业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6、。 板书设计 25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 文静 喜欢思考 非常勤奋 热爱祖国【课题】卢沟桥 【课型】精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卢沟桥比较陌生,对“七、七”事变也比较陌生,因此要事先收集一些资料和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卢沟桥。【教学目标】 1、认识“卢、郊、拱、堤、坦、阅、碑、侵、馆”,会写“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掌握“郊区、设计、造型、组成、完好无损、平坦、两侧、石栏、攻击、反抗、纪念馆”。2、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3、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4、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激发学生的

7、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背诵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教法、学法】由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称赞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观赏桥的图片,初步感受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对于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这部分内容可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介绍的内容,并让学生想象狮子的形态。对于第二部分的学习则侧重于交流“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体会卢沟桥身上所承载的抵御外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具准备】 有关卢沟桥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卢、郊、拱、堤、坦、阅、碑、侵、馆”,会写“卢、郊

8、、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谈话导入桥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桥呢?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座桥,早在13世纪就被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知道这是那座桥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历史悠久、工艺精巧的卢沟桥。【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完好无损 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独一无二 闻名世界(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

9、习的学习习惯;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为下一步学文奠定基础。】三、初读课文1、学生分段读文,边听边想:课文先介绍了( ),接着介绍了( ),最后介绍了( )。2、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卢沟桥吗?【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出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四、布置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随文理解“郊区、设计、造型、组成、完好无损、平坦、两侧、石栏、攻击、反抗、纪念馆”。2、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3、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4、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

10、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6、背诵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二、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1、抽生说。2、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攻击、反抗”这些词,感受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三、品读课文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2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卢沟桥的设计科学?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结: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卢沟桥还有什么特点?3、随机理解“郊区、设计、造型、组成、完好无损、平坦、两侧、石栏”【设计意图:

11、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顺序。】4、从哪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呢?小结:卢沟桥不仅设计科学,而且造型美观。最有趣的就是桥柱子上的石狮子,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汇报)(1)狮子的数量多。(读一读相关的句子)(2)狮子的姿态各异。(找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小结:你们看,狮子的动作、神态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雕刻得多么逼真、传神啊!它们仿佛有了生命,大家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 过渡:作者的笔下,这些狮子活了。可我们知道它们只是古代工匠用石头雕刻出来的,是作者的什么让狮子们活了起来呢?(想象)有了作者的想象,狮子活了。而狮子们的形态仅仅只有书中

12、描写的这些吗?从哪看出来不止这些(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还有很多其他形态的狮子) 5、出示课件那我们就像作者一样,也来想象一下,狮子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6、积累描写形态的词语过渡:这么多可爱的狮子,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最重要的一笔。每一尊狮子都栩栩如生,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卢沟桥的狮子吗?(学生汇报,出示齐读)小结: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这就是概括法,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7、介绍“卢沟晓月”卢沟桥的狮子独一无二,卢沟桥的景色更少异常秀美,引得无数帝王将相、黎民百姓驻足观看,流连忘返。清朝皇帝乾隆曾

13、亲笔题词“卢沟晓月”,这说明了什么?小结: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再一次有力的证明卢沟桥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8、学习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是什么关系呢?小结:这句话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围绕这句话来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的关系。这样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五、总结就是这样一座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卢沟桥,却饱经沧桑,并因在其身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而闻名于世。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卢沟桥,走进这座中国人民永远难忘,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建筑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设计 26 卢沟桥 设计科学 造型美观北京郊区 燕京八景之一闻名世界 独一无二 七七事变 抗战纪念馆【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精读【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从军行。4、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