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207630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厂平面布置战略指南(实用)工厂平面布置原则第一节 工厂布置与物流管理一、 厂址选择所谓工厂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工厂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 选址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厂。第二是定址。地区选定之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地方。(二) 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有:1. 是否接近于市场这里的市场概念是广义的,也许是一般消费者,也许是配送中心,也许是作为用户的其他厂家。接近产品目标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投放和运输成本的降低。2. 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对原材料依

2、赖性较强的企业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材料供应地,特别是与产品相比,在原材料的重量和体积更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原材料供应地。3. 运输问题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特点,考虑应接近铁路、港口还是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区域。4. 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5. 劳动力资源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受教育状况等都不同。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才更容易提供符合某些特定要求的熟练劳动力等。6. 基础设施条件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有五项基础设施是需要在选址时予以认真考虑的:供水;电;煤气;排水;三废处理。某些企业要耗用大量的水,如食品制造、电镀等;而另一些企业如化学加工的工艺过程则需大量的电。对这

3、些基础设施如不在选址时予以充分考虑,则会造成成本上升和带来不便。7. 气候条件根据产品的特点,有时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如精密仪器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8. 政策法规条件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建厂,可能会得到一些政策、法规上的优惠待遇,如我国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某些低税率国家等。这也是当今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9. 政治和文化条件选址时对于一些涉及政治、少数民族政策、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 可扩展性除了根据生产运作规模来规划和决定所需的面积外,还需要考虑到必要的生活区用地、绿地占地等。最重

4、要的是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性,一个工厂一开始就建设到容积极限,不留余地无疑是不明智的,应在选址时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分的可能。2. 地质情况如地面是否平整,地质状况是否能满足未来设施的载重等方面的要求。3. 周围环境所选位置能否为职工提供包括住房、娱乐、生活服务、交通等在内的良好生活条件。这也是能使生产运作系统有效、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也要考虑科技依托条件,对于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应选择建在科技人员集中的地区,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附近,以利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开发新产品。二、 工厂平面布置的分析程序(一) 对生产的物流的分析高效的物流,就是能够充分符合生产工艺和产量变

5、化的要求,是连续、均匀、顺畅的,而不是间断的、波动的、倒流的,符合生产从最初工艺到成品完成的全部生产过程对物流的要求。(二) 与活动范围有关联的分析在进行布置规划时,除了以物流为主体来考虑布置外,还包括按照作为邻近性理由的活动范围的联系程度来规划布置的内容。在此阶段,暂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制约,仅仅是在理论上求出最合适的活动范围位置关系,以后再根据制约条件加以修正。(三) 绘制物流活动范围关联线图在分析了物流活动范围相互关系后,以此为根据,将活动范围和工序展示在线图上,将这些活动范围转换成位置关系,称为活动范围关联线图。(四) 面积设定关联线图完成后,必须估算生产经营活动范围的必要面积,并依据可利

6、用的空间进行调整,然后决定该列人布置规划方案的面积。(五) 区间相互关系图这一程序是决定物流和活动范围的相互关系,绘制决定活动范围位置的图表,决定各种活动范围所需的面积与可用面积相适应,取得平衡。(六) 图表的综合和调整程序与所绘制的区间相互关系图,是为了得到理想的状态而进行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有种种制约。因此,需要添加许多修正条件及实际上的限制条件来调整面积相互关联图,目的是绘制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布置方案。(七) 布置的评价根据以上程序操作,将产生几个不同的布置方案。为了选择最优方案,就必须对方案进行评价。三、 工厂平面布置的物流管理方法(一) 物料流向图法物料流向图法就是按照原材料、在制

7、品及其他物资在生产过程中总的方向和运输量,通过绘制物料流向图来布置工厂的车间、设施和生产服务单位。一般要根据物料的流向,结合企业地形和厂区面积绘制物料流向图。(二) 物料运量图法物料运量图法就是根据各个生产单位(包括仓库与站场)物料运输数量的大小来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的方法。相互运输数量大的单位应尽量靠近布置,使总的运输量最少。为了清楚地表明各生产单位之间的运量,可绘制物料运量表和运量相关线图,以便找出最恰当的合理布置。第二节 车间、仓库布置与物流管理一、 车间布置概述(一) 车间布置的概念车间布置就是要按一定的原则,正确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加工段、班组)以及工作地、机床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

8、,从而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车间布置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车间总体布置;二是车间的工作地布置。(二)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1)物流最短的流动路线(2)最大的灵活性(3)最有效的面积利用(4)最良好和顺畅的工作环境(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2.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原则(1)车间总体布置方案应使车间内的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的配置满足车间生产过程的要求(2)尽可能使车间内的物料运输距离最短这就要求尽可能避免交叉运输和重复往返运输,尽可能减少物料流量。因此,应尽可能使厂房按生产流程的顺序来布置。(3)尽可能使车间总体物流紧凑一般说来,车间物流紧凑

9、,则建厂时的土方工程量就小,运输路线、工程管道和道路等的里程也较短,因而基建投资费用就低。为了节约用地,不仅要提高企业的建筑系数(厂房、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全厂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还要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产量和利用多层建筑物的优点。(4)要合理划分车间的区域尽可能按功能或其他条件把车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把相同或相近功能且条件要求相近的生产单位放置在同一个区域内,这样便于管理,有利于车间的安全和环境保护。(5)车间的物流要充分考虑外部厂区环境和周围环境应充分利用各种便利条件,特别是厂内运输条件,生产过程的流向和运输系统的配置应满足货运路线的要求,保证物料输人和产品输出的方便。二、 车间总体物流管

10、理(一)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程序1. 确定目标需要强调的是:目标应该是一个相互协调的体系,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制定,并尽可能以定量化描述的方式表示出来,同时应是切实可行的。2. 收集资料总体物流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所需的资料和数据也很多,需要对此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那些真正有用并且准确的资料。一般说来,进行厂区平面物流布置的设计工作主要需要以下这些资料:基础资料:如厂址所处的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资料,所处地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情况资料(如有关政策、市政规划等等),厂区地形、面积、自然条件、运输条件等资料以及建厂的其他协议资料。企业生产单位的配置情况资料:如厂区面积、形状、设备、流水线

11、布置、车间、办公区、辅助设施等。这方面的资料对厂区平面物流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厂区和车间平面物流布置工作的依据。生产系统图:所谓的生产系统图就是企业生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生产联系和物料流向简图。它简明地表明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由于厂区平面物流布置能反映生产过程的要求。因此一张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功能和要求绘制的企业生产系统图对进行厂区和车间平面物流布置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布置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3. 确定各组成部分所占面积车间总体布置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厂区和车间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因而就必须确定企业各个组成部分的面积。实际上这项工作已属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范

12、畴,应结合企业生产单位的配置工作,由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仔细地进行。企业各种组成单位所需的面积,不同的企业差别是很大的,没有通行不变的计算方法,许多时候还需用经验估算。但总的原则是:节约占地、保证够用、略有富余。一般说来,企业生产车间所占面积主要包括:机器所占面积、材料所占面积、半成品与成品所占面积、人员工作所占面积、运输所占面积和工作人员休息所占面积等等;仓库所占面积除库存物品所占面积外,还需留下运输工具停放、装卸及工人搬运所需的面积;维修部门也需根据全厂的维修工作量来确定相应的面积。此外对于服务部门,如膳食、医疗、卫生间、更衣室等后勤部门亦需根据一定比例确定所占面积。确定了企业所有组成单位的

13、面积需求之后,就应汇总计算出总的需求面积,然后与厂区现有面积均衡确定增减,最后把确定了的组成单位的面积需求编列成表。4. 确定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个组成部分在工厂内部如何安排,其具体位置应布置在厂区的何处,应根据物料、人员、信息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流程或关系来确定。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流程或关系可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如果一个企业组成单位之间有大量物料、人员、信息流动,则一般应根据工作流程定量法来布置;反之,各组成单位之间物料、人员的实际流动很少,但却有大量通信和组织上的相互关系,工作上的协作关系密切,则一般应根据工作流程定性法来布置。最普遍的情况是,企业内部既有定性流程的需要,也有定量流程

14、的问题,所以两种方法都必须采用。5. 制定初步平面物流布置方案在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确定了各部门所需面积及相互关系之后,就可进行平面物流布置的初步设计。6. 方案评价一般说来,一个厂区的平面物流布置可同时做出若干种设计方案,因此在初步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均需进行方案评价,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方案。评价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定性评价还组织损失与复邦治业厂来对各方案满足厂区布置目标的程度、遵循布置原则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打分。定量评价可通过计算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7. 方案的实施在方案确定之后就进人实施阶段,为了减少损失,在实地进行布置之前,最好能采用模型把平面物流布置图中的布置方案按实际

15、比例反映出来,以便从立体角度发现问题。(二)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总目标总目标是:短的物料移动距离、低的成本、快的资金周转、好的顾客服务和高的工作激情。具体目标有:(1)符合工艺过程要求尽量使生产对象流动顺畅,避免工序间的往返交错,使设备投资最小,生产周期最短。(2)最有效的利用空间要使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占有空间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较小。(3)物料搬运费用最少要便于物料的输人,使产品、废料等物料运输路线尽量短,并尽量避免运输的往返和交叉。(4)保持生产和安排的柔性,使之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及工艺和设备的更新和扩大生产能力的需要。(5)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并就近布置,也可以合并在同一个建筑物内。(6)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使之合乎生理、心理的要求,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职工身心健康创造条件。2.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原则(1)最小移动距离的原则保持生产线上各项操作之间的最经济距离。物料和人员流动距离能省则省,尽量缩短以节省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2)直线前进的原则要求机器的安排、操作流程,能使材料加工或装配过程逐步自然循序而进,避免迂回、倒流。(3)充分利用空间、场地的原则包括垂直与水平方向,在安排机器、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