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7378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现代派文学》ppt要点(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现代派文学要点第一讲 绪 论20世纪已经过去,当我们站在21世纪之初来回顾紧接在传统文学的黄金时代之后的100年来西方文学的状况时,我们会发现它已经从19世纪文学的历史性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无畏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惊世骇俗的“写作的奇遇”。比之19世纪,在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更替,比之19世纪的种种文学思潮是更为醒目的文化景观。19世纪的“世纪末”文学思潮是巨大文学变革的前奏曲,我们把它称之为“前现代主义”,它包括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紧接着兴起了后来被归入现代主义的一大批迥异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流派,如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

2、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等。它们形成一场持续的、文学史上罕见的“地震”,带来了场人们按常规思维方式难以想象的深刻的文学变革。 20世纪60年代初,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崛起的“后现代主义”,则是比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含义更为广泛的思想文化倾向。后现代主义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西方人对世界、对文化和对人自身的认知方式。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它把现代主义作家的文学实验推向了极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文学观念与审美标准乃至读者的接受方式。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这些流派就明显地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还影响了当代现

3、实主义文学。进入20世纪以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并未如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已经枯竭。事实上,它仍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现实主义并不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简单延续,它在许多重要方面都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经典大异其趣。一、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的历史生态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自然首先是一种文学现象,但是,任何一种文学思潮的出现,它的内涵却不能仅仅由文学自身来解释。它既为文学、文学史的内部因素所决定,文学以外的众多因素也极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思潮是文学和一个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的聚合。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出现、发展与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和哲学意识的巨变有密切关系。问题是:为什么

4、基本上是在自己的书斋里思考、写作的现代思想家、哲学家们能够对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文学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他们的哲学思考为什么能为广大的、非哲学圈内的人所接受而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意识与文学意识?这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以为:现代哲学家的哲学思考能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其实是哲学家们的体验与现代作家的体验、与一般社会成员对现实的亲身体验惊人的一致,当然这其中有层次、深度的不同。也就是说,归根到底是20世纪的历史生态使学者的哲学成为了社会的哲学。哲学家的焦虑与困惑正是现代西方人普遍的焦虑与困惑。20世纪已经被推入深不可测的历史之中,处于21世纪初的我们不能不考虑应当如何评价我们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世纪。

5、如果就科学技术和物质成就、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中许多方面的明显进步而论,毫无疑问,20世纪的辉煌建树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是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但是,我们又显然不能仅仅从这个角度去评价这个100年 。对此,有许多人的看法是严峻的。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为止的历史(主要是指西方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从1914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大灾难时期”;紧接其后的是“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年至30年期”,“它确可以被视为某种黄金年代”;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这个年代对相当部分地区来说是又

6、一灾难时期。“随着80年代过去,90年代揭幕,反思过去种种及未来茫茫之余,弥漫的气氛乃是一种世纪末的悲观心情。” 二、评价标准:1、从西方文学的历史这个大局去分析各种思潮的贡献和局限。2、借鉴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成果来研究外国现代主义文学。3、必须坚持“批判继承”、“洋为中用”的方针。第二讲 前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代文学”。从19世纪末开始,欧美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19世纪末期的文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开辟了道路,吹响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前奏曲。正因为这样,我们称之为“前现代主义”。一、颓废主义与“世纪末”“世纪末”本来是

7、一个时期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世纪末”是特指19世纪末期。但今天人们习惯于用“世纪末”来指称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流派,所以,“世纪末”又成了一个文学概念。通常所说的“世纪末”(世纪末文学)是19世纪末各种反传统的文学流派,如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等的总称。颓废主义(Decadents)来源于后期罗马帝国和拜占庭时代希腊文学艺术的一些特点。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考指出:专制制度使罗马腐败颓废。波德莱尔认为“浪荡作风是英雄主义在颓废中的最后一次闪光”。在他眼里,“颓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19世纪末的 “世纪末”社会气氛中,一种近乎末日到来的感觉影响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他们中,苦

8、闷、悲观、颓丧、不知所措成为相当普遍的心态。这也反映在文学上并在1883至1885年间成为一种文学时尚。于是,有特定意义的“颓废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90年代的一股小小的文学潮流。一些沙龙、小酒馆成了时髦青年所创作的放荡文学与艺术的中心,乃至是他们放荡生活的中心。被称为“小酒馆贵族”的画家鲁道尔夫萨利主持的艺术啤酒店“黑猫”,从1881年起吸引了众多的“颓废青年”,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快成为种时尚。颓废主义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于斯曼的逆流。批评家、作家保罗布尔热的当代心理论集,通过研究深刻影响了他和他那一代人精神倾向的一些作家,去追溯现代悲观主义的来源和“颓废”的各种表现形式。每篇文章都围绕着“

9、颓废”这个惟一的主题展开。颓废主义的得意时光是相当短暂的。18851886年间它就遭到了些人的猛烈攻击。颓废主义是在有限时空中出现的文学潮流,一度成了“世纪末”文学的同义词。但就历史的事实来说,颓废主义既不等于象征主义,也不能涵盖象征主义而与“世纪末”同义。颓废主义基本上是否定性的,而象征主义则富于建设性、创造性的。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波德莱尔(18211867)。其代表作是恶之花。恶之花包括: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叛逆、死亡6个部分。关于诗的内容,圣伯夫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诗的领域中,任何地方都被占领了。/拉马丁占了天空。/维克多雨果占了大地,还不止于大地。/拉普拉德

10、占了森林。/缪塞占了激情和令人眩晕的狂欢。/其他人占了家庭、乡村生活,等等。/泰奥菲尔戈蒂耶占了西班牙及其强烈的色彩。/还剩下什么呢?/剩下的就是波德莱尔所占的。/仿佛势当如此。在诗歌内容上,恶之花是在“传统诗歌”和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歌之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记录”了一个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现代诗人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它是关于现代生活特别是关于现代城市生活的诗。他着力从城市的阴暗面中发掘诗材,深刻地暴露了巴黎这座“病城”的灵魂。他的心灵又是独特的,他有一种后来称之为“现代感受性”的内心体验,如放逐感、绝望感、深渊感、孤独感等等。他的种种感受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忧郁。和一般的诗歌很不相同,恶之花写

11、的不是“美”而是“恶”,这是波德莱尔长期遭受攻击和误解的重要原因。比如恶之花当中的腐尸。波德莱尔为什么要写恶之花?在他起草的序言中说过:“在我看来,把恶之美提炼出来是有趣的。”他还说过:“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会使精神充满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恶之花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划时代的。波德莱尔诗歌理论中的核心是“通感”,恶之花中有首重要的诗,说的就是“通感”(交感)。在波德莱尔看来,象征决不只是具有修辞的意义,而是世界的本来的属性。一切事物互相感应,互相渗透,互为象征,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这种神秘的关联自然不是人人可以洞悉的,只有天才的诗人才能发现、感知

12、、表现。因此,诗人不是创造象征,而是去发现。朱光潜先生说:“一部分象征诗人有着色的听觉(Colour hearing),一种心理变态,听到声音,就见到颜色。他们根据这种现象发挥为通感说(correspondance),以为自然界的现象如声、色、嗅、味、触觉等所接触的在表面上虽似各不相谋,其实是遥相呼应、可以感通的,是互相象征的。”莫雷亚斯1886年9月18日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去称呼早已开始的反传统的文学运动,并说:“创造可感触的形貌并非写诗的目的,它的目的在于表达意念,而形貌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自然事物,人的活动,种种具体的现象都会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象征主义艺术

13、中,它们仅仅是些可以感知的外表而已,其使命在于表示它们原始意念之间奥秘的相似性。” 这篇文章可被视为象征主义“事后的”宣言。兰波,象征主义另一代表诗人。兰波的元音(又译母音、彩色十四行诗)被认为是运用通感理论的一首名诗。诗人是在具体入微地阐明波德莱尔的交感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诗是波德莱尔的交感的续篇或解释篇。三、唯美主义作为一种美学倾向,唯美主义在一系列欧洲国家,特别是在法国和英国有很大影响。在英国,它更是发展为一个文学艺术运动。它的美学纲领和标志是“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至少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在西方美学史上,它有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14、学派、中世纪的圣托马斯都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康德则在美学上替“为艺术而艺术”奠定了基础。歌德、席勒以及英国的柯勒律治与卡莱尔都发挥了这论点。从文学流派的渊源上讲,则可以认为唯美主义是直接从浪漫主义发展而来的。把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阐述得淋漓尽致的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叶。 30年代初,他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到了50年代,他实际上成为了唯美主义的精神领袖。他的创作更关注艺术形式。1832年,他在诗集阿贝杜斯序言里最早提出了艺术至上的思想。唯美主义美学就集中反映在1835年发表的著名的序言和他为波德莱尔恶之花1868年版所写的前言等文献中。莫斑小姐“序言”坚决反对艺术从属于道德和

15、功利目的。艺术则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了戈蒂叶的美学思想:艺术高于一切,对功利主义的否定;对形式美的追求。 最重要的唯美主义作家是爱尔兰出生的诗人、评论家、小说家和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他认为艺术除自身以外别无目的“艺术除了表现自己以外,从不表现任何东西。这是我的新美学的原则。”王尔德的代表作小说 道林葛雷的画像,在某种意义上,它可被视为当时唯美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文献。作者以离奇的情节、巧妙的构思,形象地表现了“艺术至上”的理论。作者在小说前言中说:“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他无意让自己的作品成为部道德课本。但是,自相矛盾的是,这部小说读起来却好像一部有丰富道德寓意的寓言,

16、它好像在有力地谴责一味追求声色之乐的人生哲学。四、前现代主义的意义和影响前现代主义不但在理论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与“传统文学”相悖的美学原则,而且在创作实践中成功地表现了这些原则,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首先,传统现实主义的原则与规范受到了有力的挑战。其次,唯美主义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和现实主义强调的文学的社会、道德使命显然南辕北辙。但其积极意义也是不能否定的。第三讲 现代主义一、名称和性质现代主义(modernism)是现代西方文学中许多反传统的文学艺术流派的总称。这些流派出现的时间先后不一,把它们作为个整体看,大体上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二、历史语境:“大灾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