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7238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选读模块综合测试卷山东枣庄八中 田家利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

2、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以“文”、“质”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

3、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

4、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

5、文质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答案】B(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这段文字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质”和文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而文应时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B项中的“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个意义不合原文的意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

6、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答案】A(A项中“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

7、,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A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这里表意不准确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

8、靡丽了。【答案】C(C项中,“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片面的把“质”和“文”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缩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质”和“文”的概念内涵;再有“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这与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之间不存在途径与结果式的关系,也就是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9、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

10、、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

11、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4. 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军,驻扎。B. 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疾:弊病,弊端。C.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使:让。D.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病:忧虑,担心。【答案】C(使:假如,如果。)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譬使仁者而必信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乃设九宾礼于廷C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答案】B (A假设连词,如果/转折

12、连词,却;C代词,指代“道”/助词,的;D动词,认为/介词,凭借)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被困陈蔡的窘况的一组是( )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君子亦有穷乎 弟子有愠心A. B.C. D.【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

13、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小心谨慎、讲用务实,子贡的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答案】D(把“子路”和“子贡”颠倒位置,应该是“子路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子贡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5分)译文: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

14、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5分)译文: 【答案】(1) 我想,也许是我们还不够仁爱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也许是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得分要点:意、仁、知、邪、宾语前置句式。每错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2)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得分要点:既已、修、用、有国者、被动句式和判断句式。每错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