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6558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 文 试 题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华夏文明自形成以来,其演绎空间一直是以黄河流域河洛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华夏先民常常以身处“地中”自居,周人已称“宅兹中国”(何尊铭文)。“中国”,首先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是指以河洛

2、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另一方面,“中国”又具有政治、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常与“夷狄”并举,体现了华夏文明的自我认同。在此意义上,“中国”又指华夏文明主体所建立的政权。六朝之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与政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基本吻合,华夏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核心区域才被视为“中国”。因此,秦汉时期江东虽在帝国控制之下,但并不被视为“中国”。江东地区曾是“吴人”“越人”的居住地,其族属有中原人的因素,但总体上是古越人。秦汉时期,中原人不断南下,进一步改变了江东地区的族群结构,也有力地促进了江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可以说,秦汉时期的中原移民为江东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六朝时期江东“中国化”奠定了

3、重要基础。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东,极大地改变了江东地区原有的社会和族群结构。孙策、孙权正是抓住和顺应了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移民力量,积极经营江东,建立了和中原相对抗的区域性政权。孙吴政权的建立,加速了江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原化”。与之相反,政权鼎力的格局反而强化了江东“吴人”的身份认同感,加剧了江东地区与“中国”的政治疏离。西晋永嘉六年,为躲避战乱,中原地区民众又一次开始了大规模南迁。这次南迁的核心群体是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南下士人均是政治、文化精英;因此,永嘉南奔之后,“号洛阳为荒土”,“中国”虽在,而其人已去。至此,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也就不在“中国”了。南下的

4、中原移民虽然被迫迁居他们曾经鄙夷的“卑薄之域”,但为了凸显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存在,他们强调自己的“北人”身份,强调学术、文化、习俗与“吴人”的差别,强调自己在政治、文化上的优越性,继而形成了垄断的门阀政治。因此,渡江南下的司马睿,在初期并没有得到南方世家大族的认同,经过王导等人的努力弥合,南迁的中原士族与江南大族之间矛盾有了一定的缓和,并获得“吴人”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司马睿也部分得到了南方士族的认同,在江东站稳脚跟并建立起了东晋政权。然而,南下的中原移民,一直保持和强调自己的“北人”身份;因此,“吴人”与“北人”之间一直存有浓厚的南北情结,相互诋毁、争斗之事时常发生,也影响了“北人”的“南化”

5、。东晋后期,刘裕集团开始崛起,并于420年建立了刘宋政权。与此同时,鲜卑人所建立的北魏也逐渐控制了中原地区,形成了新的南北对峙政治局面。在此情况下,“南人”“北人”有了新的历史含义。北方的魏人称江东人为“南人”,有时也称“吴人”。而江东地区,无论是中原移民的“北人”还是“吴人”,都以“中国”自居,称居住于中原地区的魏人为“北人”。此时,“南人”与“北人”已不完全是江东地区内部的族群之分,而逐渐演化为南北政权之间的“华夷”之分和“正统”之争。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下,江东地区实现了“中国化”。(摘编自张齐明移民与六朝时期江东的“中国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

6、”作为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原先是指以黄河流域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周朝时期 就有“中国”一词。 B.“中国”具有政治、文化象征意义,与“夷狄”共同体现了华夏文明的自我认同,又指华夏文 明主体建立的政权。 C“中国”在秦汉时期所含的地理空间意义与政治文化意义基本是一致的,指华夏政权所控制的 黄河流域核心区域。 D“中国”在秦汉时期并不包括“吴人”“越人”居住的江东地区,尽管那时江东地区也归秦汉 帝国所控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的中原移民改变了江东地区的族群结构,促进了江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六 朝时期江东“中国化”奠定重要基础。 B借助中原移民力量,

7、孙策兄弟在江东建立了和中原相对抗的区域性政权,客观上加速了江东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原化”。 C永嘉之乱,洛阳沦为荒土,中原地区的民众又开始了大规模南迁;从此以后,政治意义上“中 国”也就不在“中国”了。 D刘宋政权与北魏鲜卑政权形成南北对峙后,此时“南人”“北人”演化为南北政权之间的“华 夷”之分、“正统”之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嘉南奔之后,南下中原移民特别强调自己的“北人”身份和与“吴人”的差异,以及政治、 文化上的优越,进而形成门阀政治。 B东晋政权之所以能在江东建立,是与南迁的中原士族与江南大族之间的矛盾的缓和,以及跟 “吴人”一定程度上

8、的合作等有关。 C秦汉以来,中原人移民江南是为了躲避战乱;否则,“北人”凭着自身的优越感,是不会主 动迁居他们鄙夷的“卑薄之城”的。 D由于不断南下的中原移民始终抱有“北人”情结,常常与吴人发生争斗;因而,在一定程度 上减缓了“北人”的“南化”速度。2、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恺性孝友,颇解属文。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缙绅并列,实恐惟鹈之刺,闻之外境。”护竟寝

9、其事。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开皇初进爵为侯。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恺固让,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旧所闻悉。今者上考,佥议攸同,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为海州刺史。又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

10、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恺之朋党,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夔即苏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苏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为百姓。未几,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谮,遂及于此。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 注惟鹈:比喻小人在朝或在位者才德不称。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威之从

11、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 /故授朝请郎/ B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 故/授朝请郎/ C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 故/授朝请郎/ D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 /故授朝请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缙绅原指官宦的装束将笏(上朝时手执的手板)插于腰带,后用为官宦的代称。 B礼部是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以及负

12、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的官署。 C爵指君主国家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文中的“进爵为侯”是说卢恺爵位升到了“侯”。 D顿首指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只用于下对上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起头或末尾。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恺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宇文护想提拔染工上士王神欢,卢恺正言劝谏,极力反对。周武 帝下令挑选老牛享士,卢恺直言此举有损仁政。 B卢恺勤政干练,谦逊推让。开皇八年,皇帝亲自考核朝廷百官,评卢恺为上等考绩,群臣百 官也持相同意见;但卢恺坚决推让,不愿接受。 C卢恺不惧权势,秉持原则。他每次进奏,不管皇帝喜怒;皇太子欲升迁苏夔为舍人,卢恺认 为苏夔不应升迁,竭

13、力劝阻,苏夔终未获任命。 D卢恺忠于职守,遭谗除名。卢恺在掌管吏部时,仔细鉴别士人品流高下,革除了北周以来选 官不分品行清浊的积弊,结果被诬为结党营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2)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孤石戴叔伦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望夫石刘禹锡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迥若:非常相似。早晚:几时,何时。乱:混杂。

14、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长流远州,与本诗写作时期相同的历阳书事七十韵诗中,有“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8. 两首诗都描写了孤石的形象,所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9.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 , ”两句,以桑树的繁茂,比喻女子婚后美满幸福的生 活。 (2)出师表中“ , ”两句表明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无意于功名 利禄。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两句,对秦统治者残酷掠夺、挥霍无度 的行径作了有力的抨击。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茶杯温暖许心龙 时间不长,多数乡干部发现了个秘密,那就是新上任的黄乡长好喝茶,无论白开水还是茶叶水,手不离杯,杯不离手,大热天也从不喝矿泉水或纯净水。 黄乡长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