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6535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丽的冒险奏响的二重唱 评现代性与审美性:中国新文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范潇兮(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摘 要】20世纪的中国文学犹如一副色彩亮丽的画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就其教学研究方面,许许多多学者形成了如今以钱理群和陈思和为代表的北方和南方两类模式,这两类模式占据了中国文学界的首席之地。面对长久经典的两类模式,范藻先生提出了思考已久的观点,从历史、文学、美学和文化各方面对中国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围绕作为文化的现代性和文学的审美性以及二者在文学转型和文化建构所具有的本体论含义,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内在和外延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关键词】现代性 审美性

2、中国新文学 教学模式 文化 文学 研究历史不是一部断弦的乐章,它是由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延展而成。文学便是这优美乐章中最华丽的一段,总能够激起千层浪。 文学不是一副黑白的画卷,它是由一道道艳丽的色彩涂抹而成。20世纪的中国文学便是这画卷中最醒目的那道亮光。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教学研究状况如何呢?四川文理学院范藻教授五年前是这样阐述的:“目前国内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有南北两类模式:一是,北方的“历史总论文体分论结合”的模式,即按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艺术反映为指导思想的文学史加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四大体裁,组织教学,在教材上它以盛行于八十年代的著名学者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的编写思路为蓝

3、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也是其代表之一。二是,南方的“文化意识文学个案结合”的模式,它以八十年代中期陈思和和王晓明提出的“重写文学史”口号为契机,打破现当代的阻隔,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全新理念,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建立了许多见解独异的理论视角,如“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潜在写作”、“共名与无名”。惜乎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推出一种能够融合南北模式之长的文学史教材。”1 范藻教授的感慨延续成了他思考的最新成果。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和2008年推出了他的现代性与审美性:中国新文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下两

4、册,煌煌七十万言。著者站在学术界的制高点上,从历史的、文学的、美学的、文化的各方面做了深入而详尽、又不乏精辟见解的探索和研究。他围绕作为文化的现代性和作为文学的审美性的核心范畴“抒情”和“创新”,以及二者分别在文化转型和文学建构所具有的本体论含义,从而为我们寻求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一、立论关键:现代的文学与唯一的审美 如果说文学仿佛一汪浩瀚的海洋,那么过去一百年的中国新文学就如同海洋里行驶的航船正扬起它的风帆。百年的更迭,时代的变迁,文学的纷繁复杂,但唯一不变的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美,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用审美的眼光注视着它。 纵观以往的研究著作,肇始

5、于王遥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经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再到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都只是重文学的历史过程叙述,而忽略文学精神的提炼,并又轻视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即或他们中间有阐释的,要么浮光掠影,要么“套路”式的分析。而在范藻先生的著作中,以“现代性”的概念统领这百年的文学演变,以“审美性”概念抓住文学的实质。正是抓住“现代性”和“审美性”这两个核心概念,范先生的新文学教学模式研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创新和这门学科在教材建设上具有一定的突破。 范先生的书以现代性和审美性命名,那么如何体现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和审美性呢?二者的关系又将如何呢?范先生较为仔细地梳理了“现代”

6、一词的含义,建立了以观念的“现代性”为核心、以文化的“现代化”为结果,以文学的“现代感”为表现的“三位一体”。“文学的现代即审美的现代性,实质是人的现代性人的情感的现代性在文学中的表现。”2这百年来,我们民族在西方文化的强劲挑战下,沉睡而觉醒继而奋进创造了新的社会生活,及其文学表现的“现代感”,又分别从形式、内容、风格三个方面予以论述。如文学形式的现代感,首先是语言的现代化,运用了全新的白话文,扩大了语言表现社会生活的层面。其次是文学的体裁和样式,小说的章回体式变成了白话体,而戏剧则由以唱为主的京剧变成了以说为主的话剧,诗歌的变化最大,由以往严整的格律式变为如今随意的自由体等,这一系列形式的变

7、化正体现着新文学的现代性。 体现现代性“创新”精神“的新文学,承接了时代发展的脉络,立足于民族本土,开创了划时代的文学意义。20世纪中国新文学最耀眼和闪光的地方便是它独特的风貌,有别于几千年漫长的古代文学,又不同于纷繁的西方文学,它是中华民族这一百年以来生命历程最清晰的展现。正是人类坚强的生命赋予了文学的绚丽多姿,才使得文学具有了其现代性的意义。那么,富有现代性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的新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形式和感受。 在突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精神实质的同时,这本著作还强调了文学本身的抒情性特征。文学就自身而言是人学,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真实写照,它既要反映社会现实,又要抒写作家自

8、身情感,最为关键的是和作家自身情感紧密相连,“情”字乃最为重要。“以情为本,以情统文,如果说最宏观意义上上人类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尚如此,那么最本质的意义是作为文化感性显现的文学更是这样了。因此,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情是文学区别于文章的最本质的差别和特性。”3 从毛诗序 的“ 吟咏性情”到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从白居易的“情根、苗言、华声、实义”到皎然的“诗缘情境发”,从汤显祖的“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到王国维的“一切境语皆情语”,等等。一系列的作品表现的“情”都是作家心路历程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20世纪的中国新文学,它的内在动力仍然是喷发生命的“情”。情诉诸于生命,生命生发于文

9、学的笔端,没有哪一部文学不是和生命息息相关,没有哪一部文学不是由情而发。所以我们看待20世纪的新文学就必须得用审美的眼光,为此,范先生建立了突出抒情功能的“使命文学”、“情趣文学”和“新锐文学”的文学分类模式。 20世纪一百年的文学,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运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它的时候,虽然变幻的是时代,是时代造就的文学,而我们始终不能遗弃文学的根本意义上的功能,那就是审美,是审美带给我们文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 二、著作构架:特定的背景与变幻的思潮 20世纪的百年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披上了新的外套,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了在一个新的时代之下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谣。

10、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要求有现代性的新文学与之呼应,都渴望有超越的审美性予以表现。那么对于一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思潮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其他同类著作所忽略了的。 现代性与审美性从1902年到1999年将这一百年的文学按照通常的时间阶段分为若干编,每一编又分为三章,即第一章“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第二章“文学运演和审美心态”、第三章“文学表现和创作鉴赏”三个方面阐释。而每一编的第一章“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下又分别设立三节:“社会现状”、“思想资源”、“文本转型”(文学实绩、风格定型等)。以1949年为间隔的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两个特定的时代,面对特定的历史背景,文人所表现的文化思潮是

11、变幻不同的。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文学就有相应的转型就表现。 以现代性和审美性的上册第三编为例,范先生是这样理解(19371949)中国新文学的成熟期的。这一时期的时代现状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第一章“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下的第一节“社会现状: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又分别涉及了两个问题:“从团结御侮到国共纷争”、“从皖南事变到民主建政”,第二节“思想资源:从救亡宣传到民主运动”又分别涉及两个问题:“文协的成立和胡风的意义”、“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第三节“风格定型:从文学形式到文学体制”又分别涉及两个问题:“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创作和鉴

12、赏,也不仅仅是表达和宣泄情感,而它作为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显示出特定时代的风云变幻,并凸现出自己的艺术审美风格。这就像红花需要绿叶衬托一样,再美丽的花儿如果失去了绿叶的陪伴,那么它的生命也枯萎了一大半。那么再优美的文学如果没有时代的映衬,他也将不复存在。 在战争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文学,不论在题材来源上,还是在思想意义上,或是在艺术创作上,都是新文学最值得“骄傲”的话题。正是战争激荡起了全民族的生命意志,也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凤凰涅槃。战争催促着文学的发展,而这个时期的战争更使文学的演进到达了它的最高处。新文学在这样特定的时代下担负起表现时代主题的责任,这个特定时代造就了独有的“战争文学”,这批文学

13、也传递着它激越高昂的审美性格调。各种文学思潮也在这个时期演变着,作家们一边快乐的歌颂着光明,一边深刻的痛斥着黑暗。在解放区的土地上,人民大众享受着当家作主的权利,文学艺术家们尽情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将各种社会现实“理想化”,通过夸大的描写,展示自己理想化的革命愿望。比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既是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也是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屈。将两个不相关的话题,变成有理有据的因果关系。只有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只有闹革命我们才能结婚。与之相对应的国统区,暴露黑暗的进步文学在艰难地成长着。作家们用尖锐的笔法和犀利的语言充斥着腐朽的政府。陈白尘的升官图形象的将黑暗官场中的人物贪婪、

14、虚伪和丑陋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社会弊端的暴露不仅仅是腐朽政府造成的,而应该将其置于社会历史进程的时空下给予更深刻的认识。 一个时代有特定的文学为之服务,同时显示出这一特定时代的文学风格。著者是这样论述的:“战争促使民族意识的极度高涨和民族自尊的空前强化,而密切为战争服务的文学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民族投入这场生死存亡战争的积极性,就必须有能够在从内容到形式再到风格适应参战的士兵和民众的文学,即“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战争虽然提供了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文学的契机,但是,文学领域的自觉或自身的矛盾运动才是新文学既是中国的又是西方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真正动力。这一动力既来源

15、于又表现于文学领域的思潮演化和思想交锋。”4 三、理解表述:创新的表现与多元的鉴赏 回眸百年的历史,翻阅百年的文学,无论是现代文学,还是当代文学,有表现时代进程的,有歌颂美好爱情的,还有在迷茫中探索和奋发的,等等。既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上依然是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传统的四分法很让人一目了然,但忽略了文学的内容和风格。范先生的现代性与审美性重新对文学进行了划分,归纳为三大板块的文学,即:使命文学、情趣文学和新锐文学。在每一阶段对这三类文学的创作总的概述后,还注重对经典作品的个人性的鉴赏,尤其是重视文本的挖掘和艺术的鉴赏。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个作家的

16、创作,都是社会存在的现实反映和作家内心情感的流露,这样就成为载道和抒情两种类型,有的干脆是合而为一的第三种类型。那么,不论是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亦或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都会呈现出两类迥然不同的文学景观及其之上的第三类文学景观:文以载道的使命文学和独抒性灵的情趣文学,以及介乎于二者或超越二者的别是一家的新锐文学。”5 这是范先生试图对新文学的重新划分和研究。使命文学强调社会的主流意识和社会责任,情趣文学注重艺术个性和作家内心的自我表现,新锐文学则超越时代性和风格性,突破大众化的审美方向,高扬个体精神。 不同的时期作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责任,就会有相应的文学与之呼应。比如新时期文学,改革开放时代的来临,伴随着拨乱反正的大潮,在思想解放旗帜下,作家们勇于拿起笔来,在表现时代的同时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第一篇“使命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