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6522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实验张江镇社区学校上海浦东开发14年来,张江镇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镇,正在向快速城市化的现代化城镇迈进。在新形式下,张江镇成人学校在2005年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离土农民转岗再就业培训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深入探索离土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后在就业安置中能否适应从务农到务工这种劳动方式的转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研究。一、实验项目的背景(一)离土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和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一

2、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不断推进农村城市化,不断扩展城市的规模;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大规模农耕土地的被征用。伴随征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离土农民。据人民日报披露: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达到4000万人左右,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加20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将来的20年里我国“离土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约4000万人剧增至1.1亿人。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离土农民已成为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之一,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谓“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尤其是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不到有关政策,以致社会矛盾日益突显。伴随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离土农民问题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化过程中急需解

3、决的社会问题,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离土农民群体已成为当前尤需关注的社会群体。(二)离土农民面临传统现代就业环境变化的巨大挑战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嬗变的过程。由此带来的绝大多数的离土农民在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相交织的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心理体验: 土地被征用,离开了熟悉的“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劳工方式,置身于现代工业“朝九晚五”的劳动模式中,俨然和城市人一样上班下班,经历着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的转换。面临这种转换,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出路通常采

4、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通过征地,给农民一定的货币补偿,如对离土农民发放最低生活保证金;另一种则是为离土农民提供工作的机会。相对而言,为被征土地的农民提供货币赔偿,只是解决农民的部分经济损失,土地赔偿款不能解决农民长期生活的经济需要。因此,货币补偿并没有解决离土农民未来的生活出路问题,要让他们不依赖土地生存,就必须解决离土农民离开土地后的就业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国营企业安排就业,基本上消除了离土农民今后就业适应、生活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其自身的职工也大量的下岗,当这种统包安排离土农民就业与生活

5、的安置模式不再适用的时候,原本隐藏的诸多问题便一一浮出水面:当离土农民自身的竞争力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对劳动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时,即使政府帮助他们就业,他们也往往对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工业生产的就业环境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并随时会面临下岗或失业的危机。此时对其就业后的价值观、岗位素质及其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他们提高现代职业环境的适应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三)学习化社会及与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必然带来离土农民职业的变更,必然要求离土农民适应传统到现代的就业环境变化。诚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劳动力的转移,商业和旅游业这种大规模移

6、动的结果是巨大的。个人的平衡、社会生活和制度的稳定性以及传统价值都受到冲击,而这种冲击和变化都要求人们能够以空前规模的变化去适应。” 但“以往社会和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可能要延伸几代人才能完成;而如今,许多重大变化相继出现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甚至短短的一二十年内。”美国学者罗勃特哈钦斯(RMHutchins)于1968年首次提出 “学习化社会” 的理念。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书中正式把“学习化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了出;随后的1973年,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发表了迈向学习化社会报告书;1995年,欧盟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白皮书,由此学习化社

7、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重视,许多国家为此确立了相应的国家战略,并积极致力于学习化社会的构建。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苏州等相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有的城市还把建设学习型城市列入本地发展计划中。为离土农民的就业安置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撑,也是当前构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型城市背景下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研究所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 二、实验项目的意义(一)本实验有利于引导离土农民就业培训的跟踪服务对离土农民而言,在土地被征用后则就意味着失去了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根本,面临着生存压力与挑战,就业是他们的主要谋

8、生手段。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也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拨出专门资金用于离土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有的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就业前培训。在张江镇政府的领导下,张江镇成人学校针对离土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本次实验课题中,力争深入研究离土农民的就业后适应性情况,展示他们就业后的真实状态,探讨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既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以人为本的解决离土农民的就业适应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以为探索就业安置后的长期跟踪培训服务提供必要的方向引导。(二)本实验有利于促进离土农民就业转换的有效适应目前的离土农民就业培训研究或实践仅仅停留在岗前培训,但是在培训上岗后离土农民面临农转非就业转换的适应情况缺乏

9、实证调查,而技能培训的有效性也缺乏分析和验证。由此可见,关于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研究的实践探索又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如果能够以主动的姿态、科学的方法对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推动教育培训的实践操作,不但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离土农民真正认识自我,也可以为他们农转工的就业转换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撑,帮助他们掌握胜任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新知识,从而有效的促进离土农民以积极心态应对转换。三、城市化与就业培训的互动关系浦东郊区实现现代化就是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而这个“四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市化。要实现人的城市化,即化农民为市民的这个过程却不象户籍

10、的非农化这种形态上的城市化那么简单,职业适应离土化、现代生活市民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为加速人的城市化的步伐,必须在高起点上做好离土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快离土农民的就业转移。因此,在离土农民城市化进程中,就业培训是基础性、先导性的因素。由此可见,人的城市化与就业培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一)城市化为就业培训转移提供了契机,进一步拓宽了培训空间城市化能够为就业提供有利空间吗?这曾经是一些发展经济学家争论的问题之一。初看起来,城市化的推进与大量城市失业存在是矛盾的,但这只是一种静态分析的结果;从动态过程来看,城市化不但有利于就业转移,同时对于扩大城市就业乃至整个社会就业都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11、。如19781997年,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而纵观全球工业化的历程,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经验,那就是工业和服务业在农村很难发展起来,只有在城市才能获得迅速的发展。因为城市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即由于集中而产生的外在经济效益。与此相适应,人口的集中使得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并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将直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因此,城市化之所以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仅体现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更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崛起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显而易见,随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推进, 大量农村从业人员向城镇从业人员的就业转移是毋庸置疑的,这时候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就显

12、得尤为重要,因此城市化进行的同时为就业培训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拓宽了就业培训的空间和领域。(二)就业培训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问题,是促进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必然会出现以下五个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三是城市格局的重大转变;四是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五是市民生活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必然对离土农民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就业培训是就业的基础,也成为了城市化过程的重要问题,是推动人的城市化的关键因素。1.就业培训有利于离土农民收入的增加,实现生活稳定化。在目前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离土农民的境况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大部分

13、离土农民而言,他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呈现“先高后低”的特征。在土地被征用之初,由于拥有一笔可观的征地资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以土地经营为主、文化程度较低、社会转型能力较差、消费没有计划的离土农民,生活逐步陷入了贫困。能否就业则成为离土农民生活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就业培训可以帮助离土农民学习新的技能,为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做好基础。2. 就业培训有利于离土农民角色的转换,促进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然有日益增多的离土农民告别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产模式,进入朝九晚五的城市生产模式;从分散的乡村村落居住模式进入集中的城市社区居住模

14、式;从乡村村民演变为城市居民。有人认为只要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离土农民则会自然的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实现市民化。但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非农化),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城市化),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市民化)。这些变化,必然使得原有的社会角色、行为方式必然会与城市的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发生剧烈的碰撞。离土农民在就业培训过程中,不但学习技能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习行为礼仪、文明规范等,为做一名合格的市民做好准备。四、关于职业技能培

15、训有效性的平面解读本实验项目是关于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实验,在实验进行中,如何围绕“有效性”展开深入的探索研究是本实验项目的关键。一方面,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是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离土农民学习新技能,获得新岗位。而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本实验的进行中,也随着实验的发展、各种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带来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在本实验项目中,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分为两条线路进行解读:首先,职业技能培训给离土农民带来的有效性。职业技能培训归根结底是要为离土农民服务的,离土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找到新的工作, 这是他们今后市民生活的基本保证。而由于离

16、土农民自身教育程度不高、长期务农,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如何开设关于离土农民的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关于离土农民技能培训的有效性之一。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离土农民大部分都是长期务农,而且年纪较大,对于非农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面对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如何让离土农民可以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并且在新的工作岗位中应用新知识,就成为了关于离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之二。技能培训帮助离土农民就业,但是就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技术,还有其他非技术性知识,例如:心理适应。离土农民在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因为与之前务农的生活工作环境相差很大,所以离土农民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因此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在新的岗位中愉快,顺利的工作,提高生活的幸福度,这也成为关于离土农民技能培训的有效性之三。其次,职业技能培训给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