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6423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2014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 级: 教 师: 主编:两河乡中心学校物理教研组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为学好本册内容奠定基础。2、分析学习现状,提出本期设想、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学习。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1、分析上学期学习情况,进儿提出设想。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为学好本册内容奠定基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分析上学年学习情况。本学科是学生接触了一个学期,上学期成绩还理想,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物理。三、本学期设想:1、在原来基础上,结合教材,为同学们提供、开辟探究空间,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2、开展教研

2、教改活动,抓好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4、考虑到八年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本学期计划在期末考试前三周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四、本期目标与要求:(一)目标:人平:70分;及格率100%:; 优秀率;20%。(二)要求:1、守纪:要求上课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2、会学:(1)注重处理学习课外与课内知识的关系;(2)注重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学习、课后巩固复习三大关;(3)注重实验与探究。(4)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重考:正确对待考试,发扬争分抢秒的精神。五、 教材简介:本册教材是按课程标准要求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

3、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全教学效应。第七章 力第一节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

4、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

5、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 ,速度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3)学生看课文图11.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6、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6)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

7、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四、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1)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 我们要把螺母

8、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第二课时一、力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9、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二、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3)学生实验

10、: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三、课堂练习1、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3、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九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

11、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能力提高四、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题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

1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3、。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2)认清分度值;(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大视野的练习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

14、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方向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A、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导入,教师演示实验:(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学生观察演不并思考问题: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