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

上传人:游客 文档编号:12205122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艺术鉴赏要点精华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小说 “四循环一读者” 笔记整理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一、分析情节情节运行基本结构模式传统小说:单线(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双线(明线、暗线)(主线、次线)p118蒙太奇式结构外国小说:延迟(设障碍,实现结构张力)突转式(欧亨利式,情节陡转,增加生动性、意蕴丰厚)意识流式结构分析情节结构题的阅读方法和规范要点结构要素情节结构技巧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抑扬:出乎读者意料,文势曲折多变,、跌宕起伏,突显主题,增强可读性照应:(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使小说情节曲折,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铺垫:蓄

2、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情节反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对主旨的表现画龙点金。误会法: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衬托:(正衬、反衬)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更突出,主题鲜明某处情节作用指向情节:指向人物指向主题指向环境读者作用其他补充:形成线索,贯穿全文;开头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中间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感情。深化主题,突出(

3、暗示)主旨。结尾总接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加完整;欧亨利式结尾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感情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线索如何找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时间线索、作用:情节结构角度:使情节更佳紧凑人物形象角度: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形象更丰满主题角度:使主题更加丰富二、环境鉴赏思维角度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同位置作用指向自身交代人物活动及其生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头:渲染气氛

4、,奠定基调;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指向人物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人物描写中过:塑造人物性格、形象指向情节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情节发展(场景转换);做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某个情节中:推动情节发展,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指向主题揭示社会本质,揭示答案。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小说主背景:作为象征答题模式社会环境:1.突出了(烘托、描写、交代),为活动提供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格,精神世界),有助于

5、塑造的形象。自然环境:1.例题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答案:(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第9车厢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原文: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答案: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三、人物形象分析和作用人物形象分析重视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6、侧面描写:通过周围环境、人物来表现、烘托。人物形象作用上列:次要人物、下列:主要人物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鲜明的自身特点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正衬、反衬)与主要人物一起,人物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作为体现者或代表者,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我”第一人陈,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人物性格变化而使情节发生变化,从而推动起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折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揭示小说主题。例题:捡废纸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

7、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四、赏析结尾艺术赏析结尾艺术出人意料式:(结构)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手法)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感觉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式:留白想象补叙式:与上文呼应,解释悬念,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式:解释悬念、揭示主题大团圆式:表现效果看: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体验看:读者与主人公、作者意愿构成和谐,给人以愉悦之感;主题上看,突然美好人性,易引起共鸣。令人伤感式:表现效果看:令人感动、回味,引人思考;表现人物性格看: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主题看:更好地深化主

8、题。例题:报复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点明彭恩剧评作者身份,并表现了他剧评的尖刻辛辣。 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开门见山,制造激烈矛盾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推动情节发展,与下文被文亚明胁迫原因相照应。 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以剧评结束,结构严谨。结尾:报复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特点:情节陡然逆转;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 呼应前文剧评家身份,及尖刻的剧评风格; 丰富彭恩这死亡威胁下不忘剧评的人物形象; 出人意料,令人回味;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结构安排: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

9、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五、赏析标题作用标题表层义:标题本意深层义: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义:标题传达出的作者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指向自身指向情节指向人物指向主题读者作用妙处点名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强化突出任务形象暗示、揭示小说主题

10、,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分类分析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以物件(物象)为题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以形象特征为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例题小说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参考答案:(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

11、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小说钟摆结合小说的标题“钟摆”探究小说的意蕴,并就小说反映的问题做简要评析。参考答案:(1)钟摆象征单调不变的生活,循环往复,了无生趣;(2)钟摆也象征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有时对过去的日子充满各种悔恨,但是如果能有机会重来一遍,会依然一如既往地摆动。评析:(1)得到的想抛弃,失去的想挽回,人总是在生活在这样患得患失的焦虑和烦躁中;(2)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后悔,复得后又不以为意旧态复燃,因为无法预知未来,当然也是人性使然。小说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参考答案:(1)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2)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3)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4)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