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

上传人:游客 文档编号:12204729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不辍】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江南古诗内容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定格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双调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词牌介绍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

2、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

3、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后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望江梅。宋代常有将两首忆江南分作上下阙,成为一双调者。如王安石词九首,每首第一句均为“安阳好”,见全宋词卷九十八,故此调亦名安阳好。张鎡则以此调作梦游仙多首,见全宋词卷二百八

4、十一。其纪梦一首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之句,故此调又名梦游仙步虚声等。古诗品读忆江南全首五句,最要注意的是末了一句。这里举皇甫松的两首作比较。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开头“兰烬”指灯花。灯残了,屏风上画的红蕉颜色也黯淡了,是说已是夜深时候。下三句写梦境:在梅雨时节听画船的笛声,十四字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画。但是不无缺憾的是,这十四字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南,后面着一句“人语驿边桥”,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难免“蛇足”之讥。这个调子的结构同浣溪沙一样,最忌末了拖一个孤另另的尾巴。皇甫松另一首却写的恰好:楼上寝

5、,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这词开头写夜景,后三句写梦境,和前首作法全同。其所以胜过前首的,是末句紧接上两句,构成一个美好意境。“双髻”以局部见全体,写出整个美人的形象。“桃花柳絮”和笙声似无必然的联系,不同前首的笛声和雨声密切相关,但它的意境是相通的。唐人郎士元有一首听邻家吹笙七绝说: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无数花。不见吹笙之人,而想象笙声出于无数碧桃之下,这是以碧桃之艳形容笙声之美,以色写声,是艺术意境之所谓“通感”。这词以“桃花柳絮满江城”作背景,写吹笙的人,也有同样艺术效果。并且它用一个旖旎风光的回忆场景,反点第三句的“惆怅

6、”,手法意象更曲折幽美了。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皇甫松这两首是写“梦”,温庭筠有一首是写“望”,也是晚唐词里的名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这是写一个女子盼望她的情人而终于失望的心情。她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只,必有一只是载她的情人归来的,然而望到黄昏,依然落空。于“过尽千帆”句之下,用“斜晖脉脉”七字作烘托,得情景相生之妙。“过尽千帆”是写眼前事物,也兼写情感,含有古乐府“天下人无限,慊慊独为汝”的意思。清代谭献词:“红杏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也同此意。“斜晖脉脉水悠悠”不仅仅是景语,也用它来点时间,联系开头的“梳洗罢”句,说明她从早到晚,已是整整

7、望了一天了。也兼用它来表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晖脉脉”可以比喻她对情人的脉脉含情,依依不舍。“水悠悠”是指无情的他,象悠悠江水,一去不返。“悠悠”在这里是形容无情,如“悠悠行路心”,是说象过路的人对我全不关心。这样两面对比,才逼出下文“肠断白苹洲”的“肠断”来。若仅作泛泛景语看,“肠断”二字便没有来路,并且使全首结构松懈,显不出这末句“点睛”的作用。我以为,就这一词看,应如此体会,就温庭筠这一作家的人事部作品风格看,也应如此体会(温词手法都很精深细密,与韦庄清疏之作不同)。这词字字精炼,陪衬的字句都有用意:如开头的“梳洗罢”,也不是虚设之辞,含有“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8、古时人采苹花寄相思,末句的“白苹洲”,也关合全首情意。这好象电影中每一场景每一道具,都起特写的作用。末了五字必不是泛泛填凑。但是若不体会上句“斜晖脉脉水悠悠”七字情景交融之妙,则末句也会成为孤零零的尾巴,这样就辜负作者的匠心了。前人对这个调的末句,大概有承上、总结、转折、伸明等几种作法。“双髻坐吹笙”是承上,“肠断白苹洲”是总结,至于作转折的,如杨慎咏雪:晴雪好,万瓦玉鳞浮。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只欠剡溪舟。末句忽作怅望不满之辞,却有不尽之意。他另有一首咏月,也同此作法:明月好,流影浸楼台。金界三千随望远,雕阑十二逐人来。只是欠传杯。末句伸明本意的,比如王世贞的一首: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柔绿”十四字是美句,末着“家在五湖东”五字,意韵更足,是伸明也是补足,在这个调子里,似乎更胜于李煜的“花月正春风”。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