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204706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华文化概说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指导考试方式开卷,课堂笔试,90分钟。考试成绩卷面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80%。考试题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3、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4、评述题(一题共40分)考核范围一、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答题要求:填空题不得有错别字,若一个空中有一个错别字,则整空不得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二、问答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问答题重点复习内容”。答题要求:要点归纳完整,陈述清晰,分析合理,错别字酌情扣分,每题不超过2分。三、评述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评述题

2、重点复习内容”。答题要求:在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7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本题为主观题,无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如下:1、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准确、全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个人观点,逻辑自洽,举例生动恰当,表达准确,语言流畅。35-40分。2、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基本准确、涉及重要的几个方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部分个人观点,举例恰当,表达基本准确,语言流畅。28-34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一、填空题:(括号中是答案)1、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3、殷商时期,整个

3、社会还处于神的威力之下,(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6、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9、(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着眼点就在“天人合一”。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

4、“(天人感应)”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12、(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13、(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14、从先秦诸子学说中可以感到,他们虽然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的思想。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5、,于是对德的界定出现明显的倾向,只能体现天道自然的,才被称为德,德也就成了美德的代称。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18、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特征的话,那么,(乐)则可以说是使这一根本特征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19、(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20、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21、古代中国人对(阴柔)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22、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23、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2

6、4、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25、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26、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则可以说是其反动,表现出“解构”的特性。27、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28、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对接解释。29、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架式。30、当儒学中心性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文化的出现和发

7、达。31、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内圣)”方向转变,心性的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肯定。32、陆九渊曾提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著名命题,削平了(凡圣)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张扬了主体的个性。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34、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的声律于一炉。35、中唐的儒学复兴,或以(古文)运动的形态表现出来,或在“以诗为文”的形式下出现。36、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37、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38、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39

8、、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40、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文化”则重在开来。41、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42、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也就是中西文化不断地“(和)”的过程。43、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44、“(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45、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46、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

9、境)的追求。47、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48、元杂剧是在(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49、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50、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51、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5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53、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54、统一的清王朝为

10、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这一专门机构。55、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56、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57、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58、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59、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60、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澳门新闻纸)。61、如果说(洋务运

11、动)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62、“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其变法作理论上的准备。63、(严复)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64、鲁迅是毫无争议的文学革命的巨匠,而新诗的创作可以四川才子(郭沫若)为代表。65、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66、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67、传

12、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68、“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A铁器的出现 B卜筮的方法C周人重“德” D周代的宗法制度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A春秋左氏传 B国语C资治通鉴 D史记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D)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D)等规范社会生

13、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A仁、礼 B无为 C兼爱 D法、术、势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B)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 B蓍草排列变化C对占卜龟兆模仿 D代表原始文字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B)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 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独尊儒术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A荀卿 B孟轲C董仲舒 D韩愈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A诗经 B春秋左氏传C史记 D庄子9、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1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 B老子C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