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4440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7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人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诞生(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民族危亡。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线光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2)过程: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2、地。(3)标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成熟(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义: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3发展(1)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

3、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2)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毛泽东的民族主义观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2)发展历程提出:1978年12月13日,

4、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a“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主要观点有: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等。b中

5、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召开,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召开,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

6、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其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2)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意义: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3科学发展观(1)背景: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提出科学发展观。(2)内涵: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7、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8、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史料一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史料二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作为承前启后的思想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

9、毛泽东思想,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奠基、开创和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日报刊文:邓小平理论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014年)解读(1)由史料一中“中国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新民主主义论”等关键词,明确其主旨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的思考。(2)由史料二中“邓小平理论”“奠基、开创和指导作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关键词,明确其主旨是邓小平理论的意义。思考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不同点及其内在联系。试答:【提示】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主要解

10、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联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

11、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4年在中南海会晤奥巴马时说道:“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不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就不能全面把握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他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摘编自新华网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所对应“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可阐述在近代的历史过

12、程中产生的思想以及思想与近代社会的关系,由此可得出论题:“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然后把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和实践联系起来即可。答案示例论题: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阐述: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为应对危机,谋求发展,各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但在实践中,这些思想主张都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弊端,无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因此并未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根据近代中国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实践的需要先后提出了“工农武

13、装割据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持久战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出了一条完成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进而追求富强发展的正确道路,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形成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4、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的新形势,依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重要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跟踪训练即

15、学即用1(2019泸州二模)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并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A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B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团结海外力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D组织民兵以阵地战防守遏制日军攻势AA项表述与题目中“基本的游击战”“存在于民众之中”相符,故选A项;题目中并未涉及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海外力量,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存在于民众之中”不相符,故排除。2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A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