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204210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求我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我区也确立了“努力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域、争当全省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根据今年晋中市新农村建设“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启动试点”的要求,我区确定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为及时总结经验,找准症结,为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准确、翔实的决策依据,引导其它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区农委新农村建设调研组于4月11日至24日,赴郭家堡乡

2、南关村、郭家堡村、东阳镇东阳村、北田镇张胡村、乌金山镇北胡村、张庆乡演武村、修文镇东长寿村、郭村、东赵乡石羊坂村、后沟村等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除听取乡镇及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外,采取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基本模式概括起来,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主要分为城郊型、工矿型、农业型、贫困型四大类。1、城郊型新农村。所谓城郊型新农村,是指地域上接近或融合于城区,二三产业发达、一产明显弱化的农村。郭家堡乡南关村、郭家堡村已具备工业型、第三产业服务型的城郊型

3、新农村雏形。郭家堡村以发展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全村工业总收入达到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全村劳力2100人中就有1800人从事企业生产,实现户均一名企业工人,农民就业已由被动就业向主动择业转变。山西福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我省较大规模的纺机生产和纺机配件制造企业,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员工800人,其中60%以上员工为本村村民。全村有商铺近500户,吸引做丛业人员上千人,三产总收入达到亿元。在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农业用地面积逐步缩小,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亩,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今年被晋中市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单位。南关

4、村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新开通的南内环路和南关路成为村民第三产业发展平台,商业经营户收入都达20万元以上。目前全村第三产业辐射带动1600余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成为榆次“三产第一村”。城郊型新农村区域经济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特别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成熟时期,使这些农村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些条件使村落经济社会加快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分化很明显。如南关村,本村村民只有5500多人,村域内居住人口则达到近3万人,大量吸收了城市人口、外地人口。郭家堡村企业除吸引本地劳力外,还吸纳了武乡、榆社、和顺等地务工人员500余人。2、农业型新农村。所谓农业型新农村,就是发挥特有的农业产业优势,

5、发展高效农业,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农村。东阳村年种植面积6100亩中就有4100亩是种植蔬菜,占全村种植面积的67%;东阳村90%的农户以种田为生,从事商贸服务业的不足10%。如走访的村民刘利发,种植蔬菜22亩地,自己只有4亩地,其余是租借别人的土地,去年毛收入4万元。张胡村是全区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全村仅蔬菜温室面积就有600亩,200个温室大棚,达到了农业农户户均一个棚,每棚年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演武村是全市有名的养殖专业村。该村从1996年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以来,累计投资1600多万元,已形成占地800亩,养殖户94户的三个养殖小区,鸡蛋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鸡蛋收入250

6、0万元。同时养殖小区内生猪饲养量达到16000头,年生猪饲养收入达1200万元。仅此两项演武村人均收入万元。3、工矿型新农村。所谓工矿型新农村,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的新农村。榆次修文工业基地是区委、区政府继榆次工业园区之后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又一奠基工程,绘制了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南部城区战略发展蓝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产业聚集化、工业新型化的发

7、展进程。郭村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招商引资,仅电厂建设项目一项就引资亿元。现正在考虑利用电厂、神龙焦化等企业资源,为农民解决暖、气、电问题,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模式。东长寿村比邻修文工业基地、太原、清徐,被誉为“晋中金三角”,去年划给修文工业基地500亩,今年还要再给基地500亩。全村户均一个劳力在外打工,劳务经济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4、贫困型新农村。所谓贫困型新农村,就是资源贫乏、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新农村,主要集中在我区的丘陵旱垣地区。石羊坂村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型小山村。村支书边旭东告诉我们:“石羊坂10多年没有盖过新房,

8、好几年没有娶过新媳妇。村民大多数还住在解放前挖的土窑里,破烂不堪。村民生活方式陈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天吃饭,村民们生活质量下降,大多数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石羊坂1400多亩耕地,全部为贫瘠的旱地,只能种植玉米、小杂粮;曾一度繁荣的林果业近年来产量下降,不占优势;养羊业受退耕还林影响,也一度下滑。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000余元。”后沟村男女老少只有251人,72户人家;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由于水文作用,早已沟壑纵横,农业生产条件很恶劣,全村120个劳力就有近1/3靠在外务工谋生,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40万元。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典型经验与做法总结新农村建设试

9、点的经验与做法,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即: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两委班子的团结与否,是决定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南关村党总支成员一共9人,自1976年组建以来,这支坚强的领导班子在党总书记何玉虎的率领下,风雨30年,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真正发挥了火车头作用。郭家堡村20XX年前曾有一段时间两委班子不团结,群众上访告状不断,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0XX年选换支书郭元璋以来,干部矛盾逐步化解,人心思进,经济驶上了快车道,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24%。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10个试点村中,任职30年以上的老支书就有2个,其中何玉虎还是全省、全国

10、劳模,获得过省五一劳动奖章。石羊坂村支书边旭东,舍小家顾大家,卖掉自家70多只羊,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发展温室蔬菜;石羊坂集体收入匮乏,两委干部把仅有的转移支付工资万元全部拿出来支援温室建设,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一个超前的发展理念焕发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思路一转天地宽。郭村1998年借鉴温州经验,集体个人同步发展,但随着108国道改线、中央政策限制等,发展步伐陷于停滞不前状态。20XX年区委提出修文工业基地建设,最初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没有把郭村纳入进来。郭村没有放过这一稍纵既逝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顶着村民“卖国贼”的莫须有压力,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出让土地300亩,并主动

11、承担了郭东线的扩建拆迁费用300万元。结果,工业基地面积扩大一倍,把郭村融合进来,修通了村民多年来渴盼的郭东线高标准城市道路,使郭村成为我区投资建设的热土,蒙牛乳业等公司纷纷前来考察办厂,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双赢,村民也由不理解不支持转变为积极拥护。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全区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困难面前,广大农村干部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广开思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南关村站台货场项目,占地200亩,拟投资3000万元,仅靠村集体每年500万元的收入,可说是杯水车薪,村里在自身优势上做文章,以“土地入股、利润对半”的优惠条件,很快就吸引来太铁分局前来洽谈。郭家堡村去年开工建设工

12、业小区,也两样面临资金困境,他们采取“村出土地、公司出钱、命名权归公司”的模式,吸引福晋纺机公司投资100万元参与兴建了郭家堡福晋广场,还修通了小区道路,一子走活了一盘棋,现在工业小区已引进大小纺机配件企业13家,“纺机城”初具规模。郭家堡村11个集体企业去年改制了10个,他们改变了以往改制就是“卖企业”的传统作法,采取“固定资产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企业,企业每年向村里上交租赁费”的方法,彻底摆脱了其它乡镇农村企业改制出现的“当时好过,事后难过”的老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后续保障,走在了全区前列。一项科学的远景规划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坐标科学的定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试点村

13、在寻找各自的战略制高点上,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很好地把握了自身优势和潜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的发展走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郭家堡村由二产强村向三产大村转型,打造我区卧城基地;郭村依托修文工业基地建设南城新区;南关村结合城区向南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三产,打造南部物流中心。郭村支书向我们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的蓝图:准备利用闲置土地建设200余亩的城区标准的新农村;由省公路局投资修建双向六车道萧河桥,建设萧河公园、滨河路;计划用1020年时间,在3200人的基础上聚集人口3万人,建设成为我区的南城新区。一项致富的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支撑人们普遍认识到

14、,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石羊坂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区、乡两级的指导帮助下,最终确立了“先立业、后安居”的发展思路。石羊坂人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万元,纯收入翻番2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定了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基础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倾注了农民心血和汗水的温室蔬菜,给农民带来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该村今年正式启动了产业移民工程,即在温室园区新建住宅小区,绿化、硬化、亮化园区道路公里,努力把石羊坂建成高标准生产生活生态小区。其它如张胡村温室西红柿、东长寿劳务经济、南关村第三产业、郭家堡村工业、演武村养殖、郭村芦笋种植等,都基本

15、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协同的作战模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建新农村。石羊坂村20XX年11月拉开了建设温室蔬菜的帷幕,对于这个贫困村来说,资金不足是影响建温室的关键问题。为帮助农民尽快建起温室,区、乡及各部门领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关注。副区长宁山岗专门召开了农口部门协调会;水利局帮助打旱井、建水塔,解决了水的问题;农业中心负责帮助建沼气、滴灌;蔬菜中心抽出专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科技局为农民培训棚面集雨技术,并解决了高压电;乡政府帮助村民办贷款,每户贷给8000元;结对子单位贝斯特公司捐助了万元;驻村扶贫单位晋中建设局的刘巨荣个人捐助4000元。园区一

16、期工程100万元投入中,就有30万元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使这个贫困村的户农民在去年10月建起了温室。今年4月开工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榆次南关村红薯园旧房改造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由区政府统一协调实施,将彻底改造南关村红薯园自然村的旧房,兴建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小区不仅将安排榆次老城拆迁户和思凤街西扩道路拆迁农民,还要安置长凝镇贫困山区移民户200户。一股强劲的和谐新风鼓起新农村建设的远航风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型农民。南关村民风祥和,邻里融洽,全村1445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成为全区之首;村文艺宣传队长年活跃于群众当中的,利用传统秧歌、舞蹈、快板等形式,把先进的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更为难得的是,村里长年开设农民夜校、法制学校,定期请来专家、教授,举办农业科技、法律、国家政策等有关知识培训,村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XX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