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4102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 湖州十一中葛玉兰 一、入题。诗经是从华夏先民内心里自然生长出来的。 课前放蒹葭音乐。 师:我国古代文化文化源远流长。唐朝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朝的诗歌是养出来的。诗经是我们诗歌的源头,今天我们就学习诗经中非常经典的一篇蒹葭。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 请大家齐读诗歌。 师:读得不错,但是少了一点诗歌特有的韵味,注意停顿,语速放慢,语气舒缓。(屏幕停顿、长音标记。) 师范读。生齐读。 师:这首诗到底表达了怎么的感情呢?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轻声跟读,体会一下。 师:很投入,其中流露出怎么样的情思? 生:凄婉;对心爱的人的喜爱。 生:还有思念;喜欢却见不到

2、的惆怅。 三、理解诗歌的朦胧飘逸,体味追寻的真挚执着。 (一)理解伊人的飘渺。 师:非常好,这种思念惆怅是由谁引起的呢?伊人。到诗中找找写伊人的句子,这是一位怎样的伊人? 生:很近却够不到。 师:对,可望不可即。 生:是一个令诗人喜爱的人。伊人和蒹葭、白鹭一样让诗人感到高兴。 生:美丽、让诗人喜爱值得为她穿越很长的路去追求的一个人。 师:另外的诗句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伊人。 生:飘渺的,一会在这,一会在那,四处飘荡。 师:无法捉摸无法把握。诗经中有很多美人的形象,比如手如葇夷,肤如凝脂(出示) 可以想像伊人也很美丽,可文中一句都没写她的漂亮,只写她在水中央,在水之秪,你认为这样写好在哪? 生:用环

3、境衬托,可以想象他的容貌。 师:能想到他有多美就有多美。到诗中再去感受一下。齐读。 (二)感受“我”的追寻。 师:这样的伊人让我们遐想翩翩,怎么能不让我们的主人公为之痴迷呢?我来读一下,大家再感受一下诗人的如痴如迷。配乐 师:古人说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你在哪些字眼中感受到诗人的如痴如醉的追寻? 生:道阻且长,道阻且中看出,道路这么艰难还要追寻。 师:很好,你也读一下这四句。其他同学呢 师:在水一方,在水之湄,永远都坚持着,虽然相隔很远。 师:的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就是这种感觉,你来把这四句读一下。 生读。 生:蒹葭苍苍,白露未霜,未息,这就表达诗人追求伊人的心一直未被磨灭。 师:好,

4、你能读一下。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蒹葭就变成有感情的蒹葭,白霜也有感情了 生:还有时间的流逝,未霜,未已。 生:在水一方这几句,一句句比一句调高,很执着,表示感情很强烈。 师:好,朗读一下。 生:还有一直都没有到达的惆怅也能表现追寻的执着。 师:从哪些字中读出来 生:宛。 师;再读读,宛在水中央,还能读出什么? 生:很近很惊喜,但是又渴望不可及。 V:这种惊喜、惆怅,都在这个宛字中读出来。这种感情都在“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中体现出来。 师:反复吟咏、复沓,就把这种感情体现出来,这就是诗经中经常使用的重张叠句。齐读感受一下。 (三)现代诗歌演绎,让蒹葭悄悄长在学生心上。 师:一首蒹葭,触动

5、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老师这有首诗请同学读一下。 这是读者在看了蒹葭后的感怀,他化用了蒹葭的诗句,再加入自己的感受,请大家动笔写写蒹葭,写出自己的感受。 (PPT) 秋水渺远 芦狄苍茫 心中的人哟 匿于何方。 若即若离的扑朔 企慕中的情伤 原却是 一种无法走近的向往 师:请同学读读自己的诗。 师:如果我现在说伊人指的就是喜欢的人,你还认同吗?举个例子。 生:梦想;机会;小时候的糖果;现在的向往的东西。 四、小结:对于美好家园的追寻。 师:文字的飘渺,让诗歌有了无限的意味。明朝的朱熹诗集传都这样写过: 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和所指也。 伊人就是你我心

6、头一个不可言说的梦。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就在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一首诗,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寻是永远都存在的。让我们一起背诵一下诗歌,屏幕提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金华外国语郑月琴 一、激趣导入:选择题庄子集大成者 播放视频涸辙之鲋相忘于江湖庄周梦蝶 二、有方法的译读。 师:我们看了非常可爱的庄子,今天学习了他的另外一个故事,也叫做濠梁之辨。请大家自由的大声读课文。 请一同学读课文。 师:请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可从字音和节奏两方面来点评。生略。 师:有三句话他读的不错。是鱼之乐也。请同学读什么意思。判断句。生略。 师:子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个之字什么意思?全。 师: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

7、,你觉得怎么停顿。既,已经时间副词后一般要停顿。 齐读。 师:这篇课文总共106字,用于叙述的语言有哪句? 师:对,其余都是对话。请同学每人翻译一句话,另外同学听看看翻译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或是有疑意的。 生:“是”这个字没有翻译出来。固不知其乐。固的字义没有翻译出来。云者,等等 师:很好,有个字也是庄子非常注意的。 生:安。惠子的“安”和庄子的“安”不同。 师:惠子的安是什么句? 生齐答:反问句。 屏幕出示安的意思区别。 三、有情味的演读。 师:当时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加上一些对话,重现一下2000年前的这段对话。一个扮演庄子,一个扮演惠子,在读之后还可以加上一两个回合。 请同学

8、来演读一下。(学生表演加入很多现代语言。) 师:谁来点评。生点评略。 师:我们请两男生继续表演。 师:我们看到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相像的惠子。那么我回到文章中去感受一下。左边同学读庄子,右边读惠子。 生齐读。 四、知与不知的辩论。 师:同学们已经入情入境了,那么他们两个人辩论的是什么问题? 生: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师:从哪一句话作为由头开始?惠子的理由是什么? 庄子的理由是什么?生略 师:你觉得庄子和惠子的观点谁更有道理些?请四位同学讨论一下。 屏幕:知?不知? 生:都有道理,惠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庄子以赤子之心来看待万物,很浪漫可爱,像孩童一半天真浪漫。 师:是很浪漫。 生:惠子。庄子以

9、偷梁换柱来结束辩论,讨论的结果还是庄子不知道。 生:庄子。他认为万物都有灵性,惠子过于科学死板,不太有乐趣。 师:从心态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庄子有道理。 生反驳:惠子有科学依据,到底是科学重要还是情趣重要。 生:感情有时能爆发出科学不能计算出的能量,所以感情更重要。(全场鼓掌) 师: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生:庄子认为人和万物相通,人和鱼都向往自由的。 师:人和万物相通,庄子他觉得自己快乐,所以鱼也快乐。这让我想其一句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生;从理性上看惠子正确,从情感上看庄子正确。 五、感悟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师:庄子和惠子的立场和思想是不一样的。庄子是道家,重欣赏,惠子是名家,重真知

10、。一个超然世外,一个固守现实。有人读这段文字还有新的体会。 “我二三十岁读庄子这一段,认为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近几年再读我认为庄子的正确”(只录下大致的意思) 产生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下面这些图画,可能有所启发。观看鱼乐图片题匾。 这些中国古典园林中这些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自然纯朴。原始。 师:有很多还有题记。你发现还有什么共同? 生:出自这个典故。 师:老师搜索的都是与鱼乐或是知鱼乐有关联的,为什么都以此为题?他们想表达什么? 生:想表达出恬淡。 生:很自然,帝王太多于繁忙,以此陶冶性情。 师:后人都很推崇庄子的灵性,希望与自然共鸣,与自然亲近,感受自然的情趣。今天在

11、濠水的边上立着庄子的雕塑。假如我们有机会去濠水的边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受千年的情韵,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诗或对联来表述你的看法。 师:现在我们分享一下心中的感怀。 六:小结: 师:我们现在肯定领悟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一游鱼、天地之间一庄子,绝顶聪明的庄子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人与鱼的界限,庄子何尝不是一只鱼,一只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之鱼。在今天高楼大厦林立,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离我们渐远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的精神的回归,让我们开启庄子之门,让生活中多一些意趣。作业思维导图。 那树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胡新明 师:课前读过课文吗,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挑出你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吧 通过

12、刚才的朗读,对本文进行了回顾,结合同学们的预习,按照故事的顺序说说那树的故事 生:课文起先讲那树没有被砍之情的故事,后来将以此一个喝醉的驾驶者撞了树,树死了,被砍断了, 师:树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师:大家都能对课文有一点的了解,根据同学的提问,同学们的阅读有价值,这里打一部分同学的提问,可以吗? 师:问题一:那到底是一颗怎样的树? 生:老态, 师: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的手法 师:这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其他呢? 生:是一颗坚韧的大树,许多树在台风来临时,依然坚固的立在原地 师;除了坚固,还有什么特点? 生:稳定。 生:屹立不动。 师:用文中的词语坚固不动,令人难以置信,除了难以置信,还有什么?

13、 生:很茂密,遮蔽了很多的光。 师:在这之前有这样的一段描绘,于是情侣止步,为什么? 生,情侣喜欢幽暗的环境进行心对心的交流,树把光遮住了,更好的进行交流 师:树给情侣带来快乐,说的真好。 生:第三段,感觉树是人们的守护神,保护人们。 师:是人民心中的神,树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生:带来安全感, 师:换句话说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 生:是无私奉献的大树,台风来时,人们插香;夏天人民在树荫下乘凉,一年四季给人们贡献 师:文中用怎样的文字写“乘凉”请一学生读该段,通过这段朗读,你觉得人民对树荫享受吗?哪个动词? 生:吸。 师:做一下动作。看来大树给人们带来享受,真厉害,用一个字,给人们带来这样的感受 生:那树是人们的朋友,第四段,鸟来了,鸟和孩子 师:你能把这段话用诗的语言来朗读吗? 生读。 师:经过同学们分析,看来这棵树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可以在那树后面加个标点,加什么? 生:加!用敬佩的感情,无私奉献,用此标点表达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