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多变的七巧板》教学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3805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多变的七巧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微课《多变的七巧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多变的七巧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多变的七巧板》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课多变的七巧板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多变的七巧板设计制作人 程贵生、朱连吉主讲人王海玲教师单位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贺杖子乡中心小学知识点来源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 一至六年级 教材版本:校本教材 所属章节:第五章第一节。录制工具和方法录音机Powerpoint录制旁白 插件iSpring Free教材说明1. “七巧板”是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智力游戏,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没有独立的章节,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至六年级下册都有渗透,并且是传统的“七巧板”(没有圆形)。2. 后来,人们改进成“智力七巧板”(有圆形、有弧形)、十四巧板、益智板、拼装玩具。本课内容就是体现“七巧板”不断创新的“多变性”。3

2、. “多变的七巧板”既具有开发学生空间智力的优势,又有培养学生发扬优良传统、大胆改革创新、勇于与时俱进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推广的校本课程。设计思路1.从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渗透的传统“七巧板”入手,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运用“智力七巧板”的各种拼图方法、策略,进一步加深对常见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拼图使学生了解传统“七巧板”、 “智力七巧板”、 十四巧板、益智板的优缺点,初步感受人们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逐渐形成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的意识。教学设计内 容教学目的1、 通过拼图,让学生加深对常见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3、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传统“七巧板” “智力七巧板”的进行拼图。教学难点:命题拼图和影图分解。教学过程一、 传统“七巧板”1.欣赏“飞鸟”、“盆花”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引出传统的“七巧板”。2.绘形画线、按形填色、因类分形,分别介绍传统“七巧板”的绘制和7个板块的名称。3.尝试拼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拼图的过程;看图起名使学生由拼图联想到实物,词语拼图进一步加强几何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用拼图表现实物的能力;名句拼图使学生初步用拼图表现动态事务的变化,通过七巧板的表现力

4、提高学生的想象力。4.通过七巧板拼图,引导学生发现“传统七巧板”存在三角形过多,缺少圆形的问题。二、 二变“智力七巧板”1.为了解决没有圆形的问题,人们突破传统七巧板的模型,创造出一种带有园的“智力七巧板”。2.巧板分解介绍“智力七巧板”各个板块的形状特点。3.通过简单组合、动手模仿、照影拼图说明拼图的基本方法。4.通过一图多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方式。三、 再变“十四巧板”、“益智板”1.再让学生找出“智力七巧板”的缺陷板块数量少。2.人们又别出新招发明了“十四巧板”板块数量多,形状多;尝试应用“十四巧板”拼出椰子树,感受“十四巧板”拼出的图形更美丽。再让学生观察分析

5、“十四巧板”的不足没有园和弧。3.1862年,清朝一个叫童叶庾的数学家,将七巧板加以改进,发明了“益智板”;益智板有15个组件,形状多样;用益智板可以拼出一些造型复杂的图案,比七巧板更多,更美观自然。4.益智板的缺陷是平面图形,没有立体感,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拼装玩具”。5.人们把拼装原理应用到生产,就有了形形色色的“设备组装”.四、 感受七巧板的“多变”过程 1. 通过从传统“七巧板”到“智力七巧板”、 十四巧板、益智板,再到拼装玩具、设备组装的“多变”过程,让学生从中发现人们不断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多张图片,使学生体会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的主旋律。应用说明一、本微课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二、本微课可以作为数学课的辅助视频课件。三、本微课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项内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