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

上传人:黄** 文档编号:12203776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古诗三首设 计 者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田园生活带的情趣。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教学用具古诗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境,领悟感情了解作者,积累古诗总结学法,自读感悟一、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

2、,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二、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三、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

3、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1)(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2)(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4)(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四、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句情境的变化,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教师评议3.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

4、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小组交流,派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5.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6.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五、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范成大六、1.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稚子弄冰。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稚、钲、磬”的读音。(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

5、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把冰穿上彩线提在手中,当作钲。)(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二次备课拓展活动了水玉破碎的声音。)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4.想象诗境,领悟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想象古诗中呈现的画面。(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中描绘的情境的转变,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教师评议(3)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

6、,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6.练习背诵。7.了解作者,积累古诗。七、1.课外搜集并朗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2.搜集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背诵积累。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昼出耘田夜绩麻,稚子金盆脱晓冰,村庄儿女各当家。彩丝穿取当银钲。童孙未解供耕织,敲成玉磬穿林响,也傍桑阴学种瓜。忽作玻璃碎地声。教学反思课 题古诗三首设 计 者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7、。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用具古诗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复习导入,激发兴趣检查朗读,读通古诗借助注释,疏通大意体会诗情,感悟诗境一、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稚子弄冰,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二、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读

8、准:漪)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三、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四、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教

9、学过程教 学 活 动二次备课交流古诗,朗读品味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教师评议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思想感情。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五、1.谈话激趣: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重新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分享给大家。2.交流分享。(1)小儿垂钓(2)回

10、乡偶书(唐贺知章)(3)所见(清袁枚)(4)村居(清高鼎)六、1.课堂小结: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而唐诗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唐诗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读唐诗,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板书设计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教学反思课 题祖父的园子设 计 者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

11、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用具祖父的园子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一、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二、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2.

1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1)多音字“晃”:hung(明晃晃)hung(晃动)(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三、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二次备课课堂总结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

13、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段)。4.(出示第13自然段)(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四、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园中景物充满活力园中生活自由快乐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