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2203604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32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亲,该文档总共2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题 答 要 不 内 线 封 密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校 学 高考总复习单元同步滚动测试卷 历史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第 卷 选择题 共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小题 每小题 分 共计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夏朝设秩宗 商朝设卜 巫 史 西周设太史 太祝 太卜 太士等 他们既是神权的 掌握者 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 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 商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 点是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全国卷 据学者考订 商朝产生了 代 位王 多为兄终弟及 而

2、西周产 生了 代 位王 这反映出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史料记载 殷民六族 怀姓九宗 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 被分封给鲁 卫 晋等 成为诸侯的臣民 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 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 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 不为商王所拥有的 局面 王臣 范围的扩大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仪礼 觐礼 曰 同姓大国 则曰伯父 其异姓大国 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 则曰 叔父 其异姓小邦 则曰叔舅 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分封等级森严 分封邦

3、国众多 宗法明定亲疏 宗法维系分封 学者许倬云曾说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 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 也 依仗宗族纽带 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于是 周人统 治的机制 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国家政治结构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 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 有敬天事神 祈福保民的祭 礼 慎终追远 显扬孝道的丧礼 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 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 等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周王室安全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王位世袭制 嫡长子继承权 关于秦汉一统

4、 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 他在 中国大历史 一书 中专辟一章 土壤 风向 雨量 指出黄土 黄河 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 权化大一统的要素 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体现了天地人三才观 气象因素促成君主专制的形成 重农 是中国古代的一贯政策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丞相与守掌民事 太尉与尉掌军事 而御史 与监 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钱穆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说 至秦汉时期 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 原本

5、只有一个家 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 化家为国 其直接因素是当时 世官制转为察举制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神权转为王权 百家争鸣 转为 独尊儒术 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 中国古代史 中说 中国之教 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 政 得秦始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 得汉武而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 中 中国之政 主要指的是 统一六国 实现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据史籍载 刘邦分封诸王时 中央管辖的十五郡主要在关中地区 而九个同姓王 和长沙王辖封的四十二个郡 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 封国自行制定度量衡 发 行适合本国特点的铸币 推行适合各地传统的文化教育 由此

6、得出汉初分封 利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是吸取秦朝灭亡教训的产物 使中央集权受到了巨大挑战 对各地的文化传统比较尊重 北宋文人王谠指出 盖唐之乱 非藩镇无以平之 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故其 所以去唐之乱者 藩镇也 而所以致唐之乱者 亦藩镇也 作者旨在说明 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藩镇是平定叛乱的主要力量 有学者称 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 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 在内忧外患交 加的情况下 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应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元代行

7、省设计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 如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 行省以湖南 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 东 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这种做法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汉代帝王屡下 罪己诏 公开承认中枢领导无力 帝王面对灾异诚惶诚恐 谦恭 自罪 以最为庄重严肃的诏书形式将自我批评昭告天下 此做法 旨在为帝王开脱罪责 彰显帝王改良的决心和诚意 反证了政权的合法性 为限制君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唐初 中书省负责诏敕的制定 安史之乱后 唐德宗以翰林学士 被天子视为 私 人

8、 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 宣布大赦 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 中书 省则负责草拟日常政令 这种变化 使三省职责更加清晰 是皇权对相权的侵夺 表明中央集权的减弱 旨在提升行政办事效率 北宋时期 曾有人建议效法唐代 当宰相缺席时让尚书仆射 尚书省的副长官 奉行制书 但反对的人说 这种事情发生于 非承平之时 不足援据 因此提议 由 同平章事 赵光义来 副署 以完成正常的工作程序 这说明 唐代的制度相对于宋更具灵活性 宋代的专制集权制度趋于理性化 宋代宰相权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宋代议事程序初具民主化特征 钱穆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一书中指出 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 最主 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

9、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 实在不 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认为科举制要优越于察举制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据统计 宋史 列传中的北宋人物 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 而出 身于布衣的超过二分之一 时代愈晚 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 布衣官员入仕的 途径 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 到 北宋晚期则超过五分之四 这反映了 科举制度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秦统一后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每郡设监

10、郡御史一名 由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 府派出 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 此后 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 至清代 这一制度 削弱了地方权力 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的 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 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 言谏机构兴于汉 发展于唐 衰减于 宋 终结于明 可见言谏制度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洪武年间 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 永乐年间 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 议 批答则由其亲笔 正统年间

11、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 这主要说明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 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 袖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清雍正帝时 把王朝的政府 内阁排斥于政务之外 从而结束了秦汉以来 君 权 和 相权 的斗争 这是由于雍正帝 直接控制军政事务 废止了内阁机构 正式废除了丞相制 增设了流官制度 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

12、 只叫 值庐 入值的军机大臣不按照国家职官的升转 制度选调 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 这从侧面反映出 军机处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军机处并不是国家正式机构 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处职官简练 事务清闲 第 卷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得分 答案 第 卷 非选择题 共 分 二 非选择题 共 分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殷以前 天子 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诸侯 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 灭国数十 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 昆 弟 甥舅 本周之臣子 而鲁 卫 晋 齐四国 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由是 天子之尊 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 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13、 材料二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 政 治的危机就会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 以图加强国家 力量 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 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 形态 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必须对此进行改革 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 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 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 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 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一帝 国 隋唐宋为 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 格 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

14、地科举取士 造成新的官僚政 治 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 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 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 开放 带 竞争性 与 明清之 内向 保守 及 非竞争性 迥然不同 第二帝国带扩张性 而第三帝 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 的影响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 现 分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 第二帝国 与 第一帝国 相比在中央行政 制度和选官制度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分 分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 完成下

15、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 组装了硬件 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 运作机制 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 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内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 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 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 也产生了一种 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 唯门第是准 的现象 有 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 却最终在 世纪之后输掉 了竞争 写出 枪炮 细菌和钢铁 的美国学者贾雷德 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 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 而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中国 则

16、可以通 过一个愚蠢的决定 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 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 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 硬件 汉武帝 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 软件 分 材料二中的 它 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 分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材料 二选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分 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你是否同意 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分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弹劾机构是御史台 共有 名官员 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 从 三品 御史中丞二人 正五品 他们既是御史台的行政长官 也是纠察百官的具 体执行者 其下属有三院 一 台院侍御史四人 从六品下 负责与上诉弹奏 审 理案件相关的各类事项 二 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 从七品上 负责监察朝廷礼 仪制度方面的违规行为 三 察院监察御史十人 正八品上 比较台院和殿院 察院的职权范围最为广泛 上至中央宰相 下至地方州县长官 均在其监察范 围内 摘编自 唐史论丛 材料二 明朝将中央御史台改为都察院 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 都察院设左 右都御史 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 下设 道监察御史 共 人 负责具体监察 工作 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