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03292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等级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点汇总纯手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1.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1)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3.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描述一个最简单的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4. 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5.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2、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6.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解资源的配置。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7. 实证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8. 实证研究方法的两个特点:(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2)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9. 规范研究方法其重点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但是由于经济运

3、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10. 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1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设Es为劳动力的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S/S)/(W/W)。12. 如果研究劳参率的长期变动,比较重要的变动趋势是:(1) 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

4、 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人口出生率下降;科学技术进步(3) 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 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面,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相助的趋势性变化。13.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14.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时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15.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16.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

5、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 需求无弹性,即Ed=0(垂直的线)(2) 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平行的线)(3) 需求需求弹性,即Ed=1(45角)(4) 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平缓曲线,在需求弹性线之上)(5) 需求缺乏弹性,即Ed1(陡峭的线)17.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18.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6)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7)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8)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9) 第四,通过

6、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19.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20. 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21.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和企业家才能(利润)。22.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23. 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 工资率;(2)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

7、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24. 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如下特征:(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关联;(2) 法定性(如退休养老保险金等);(3)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25.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26. 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27. 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和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28.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

8、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企业对提供的每一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设Z为总供给价格,N为就业量,总供给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Z=f(N)29.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的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30.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31. 主要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由于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造成,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3)

9、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32.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的两种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33. 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只能依赖市场以外的力量使失衡的市场恢复均衡,即只能依靠政府的宏观调节,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干预,才能使国民经济实现均衡。34.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35.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36. 失业的负面影响:(1) 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 是也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 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37.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

10、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38.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工资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39. 最低工资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40.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2)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3)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

11、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解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4)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第二章 劳动法1. 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2) 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

12、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基本原则是不变改变的;(4) 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4. 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极有可能出现没有准确适用的法律条款,此时,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直接适用,补充劳动法律制度的不足等。5.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6. 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7.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的劳动权的核心。8. 劳动

13、权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9. 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0.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具体内容分别为:(1) 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力、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2) 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3) 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劳动条件不能由劳动关系当事人单位决定;(4) 三方原则为: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5)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工会意见;(6)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当贯彻“三方原则”;(7) 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11.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

14、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12. 物质帮助权最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13. 社会保险的特征:(1) 社会性:社会性包括保险范围的社会性;保险目的的社会性;保险组织和管理的社会性(2) 互济性(3) 补偿性14. 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15. 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1)宪法;(2)劳动法律;(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4)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它规定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

15、政治制度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当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任何法律和规则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17. 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与劳动标准法。18.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例如: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19. 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20. 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21. 劳动法律体系的构成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检查法22. 对社会特定人口群体如妇女、残疾人员、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的专门促进就业措施。23. 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协商、订立的程序、原则、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等规则。24. 所谓劳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